今天是
天气预报:
谷城名人墨迹何其多(二)
【发布日期:2017-04-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俞宗建

戚继光书匾:还我山河
莆田黄石林墩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洪珠的家乡,洪珠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贵州左布政使,应天府府尹。其在任杭州知府时,曾为岳飞坟题写“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而名闻遐迩。而让黄石林墩名扬四海的还有一位世人皆知的民族英雄一一戚继光。如今在戚继光纪念馆门前的牌坊上,可清晰见到戚公手书:“还我山河”四个大字,款署:“明万历二年(1574年)八月”,“戚继光笔”。(如图1)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卒谥武毅。祖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人),世宗嘉靖七年(1528)闰十月初一日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出生将门,十七岁袭世职,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任都司、参将,镇守宁波、绍兴等地,扺御倭寇侵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又进犯福建,扰袭寿宁、政和、宁德、长乐、福清和莆田等地。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戚继光领命后引兵进攻横屿、再追杀至福清,捣毁倭寇巢穴,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莆田),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拼杀,最终斩敌无数,摧毁宁德、福清、莆田三地的倭寇大巢穴,战功卓著。
林墩古战场,林墩位于莆田城东南二十余里,为黄石所辖的一个乡村,与宁海桥临近。林墩是倭寇在福建修筑的三大巢穴之一,也是倭寇首长的驻地。四百多年前林墩原是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大战场,当时在这里聚集有四千多剽悍善战的倭寇老贼。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9月12日,戚继光受命离开福清挥师南下,13日傍晚抵兴化府城,当晚地方官员招宴相迎,宴罢回帐。到了夜半,全军在东市(今莆田东大路)集合,踏着月色出城,拂晓时,抵达倭巢一一林墩。这时,倭贼才发觉戚军入境,仓皇应战。展开一场短兵相接的巷战,血战三个小时,三却三进,杀得寇贼落水淹死的有一千多人,斩首二千余级,救出被掳禁的老百姓二千一百余口。这就是著名的林墩大捷。
戚公以半日的时间,就歼灭了巨股倭宼。全莆田人民,喜出望外,中午凯旋入城,城中士大夫已在熙宁桥上迎候。戚军所过之处,家家户户,陈设肴馔,以招待劳苦功高的全体战士。10月,戚家军班师返回浙江。11月,倭寇视戚继光离闽又乘机集结并攻占兴化府城和平海卫,震动全国。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一月,倭寇余党又纠合约两万人围攻仙游,嘉靖四十三年(1564)一月,戚继光率兵赶到前往解围,战场上遍地是敌人遗弃的尸体,被围五十天的仙游城全部解围。剩下的倭寇劫掠渔船逃到海上,而后侵扰福宁。戚继光率领李超等前往将其击败,又乘胜追至永宁,杀敌三百多人。但同年,远在南边的潮州倭寇聚众二万多人侵占村庄,残害百姓,戚继光又接到指令即刻率军前往围剿,路经福建莆田。戚继光有感而发,于八月间疾笔愤书“还我山河”,款识:戚继光笔。戚继光率兵两度援莆剿寇,结束倭患。据明代莆人姚旅著《露书》载:莆田人民为纪念这位战功卓著、为民除害的民族英雄,曾在黄石镇建一生祠。影堂中挂一画像,不施彩色,英姿飒爽。令人想起戚将军在林墩夜战中的风采。厅前有一楹联:
元戎两度扫妖氛,不惜发肤殊死战;
父老千秋严伏腊,犹思离乱得生还。
林兆鲲书法石刻:世笃忠贞
此次在村民家发现围墙墙基里嵌着一块长约110厘米,宽30厘米的书法题刻,用清水冲洗干净,辨识题刻内容:引首章;上款:岁丙申蒲月;主文楷书四个大字:世篤忠贞。款识:林兆鲲;印章。(图2)
林兆鲲,福建莆田人,著名诗人。字南池,清乾隆三十一(1766年)张书勋榜进士殿试第二甲,官翰林院庶吉士,后升翰林院编修。著作《林太史稿》《蜩笑草》传世。《荔隐居纪遗》云:“南池大前辈散馆后,以亲老假归,遂不出。授徒讲学,如郭仲伊、黄监皆游其门。同年李中丞殿图序其序”。
林兆鲲曾为大和尚质严六十大寿题诗并书之相赠,墨宝被制作为一套十二幅的巨大屏风,该屏风高7米,宽3.6米,字体为乾隆时期风格,又采用满工雕刻,端庄大气,确为屏风中之精品,世间罕见。

图1

图2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