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芬文/图
图4,乡人纪念黄仲昭碑局部
图5,黄仲昭故居
图6,黄仲昭撰《重建均惠陂记》
图7,龙云殿及其明式屋顶
图8,龙云殿碑文
图9,土地庙
图10,各式古井
古迹常因名人而具有文味,观音亭和灵应社便是如此,因为这两座古庙中留有黄仲昭生活的历史遗迹。观音亭,又名紫霞堂,是黄仲昭曾经读书的地方,霞皋百姓在观音亭正面东侧外立柱刻石纪念黄仲昭,表达了乡人无限崇敬之情,文曰:“莆先贤黄仲昭先生是明之理学名臣,曾在我乡读书,除即景作七绝一首外,灵应社lsquo;泽润梓桑rsquo;、lsquo;福赐枌榆里,神司土彀田rsquo;及《均惠陂记》都黄公手泽,现仅存《均惠陂记》稍有残缺,仍保存在灵应社内。还有捐地壹拾捌亩遍植榕树及名之曰lsquo;榕树坡rsquo;。乡中耆老为纪念计,特在黄公读书原址观音亭刻石为记,供人瞻仰。lsquo;九龙山势鬰嵯峨,映入簾笼曙色多。读罢残书无底事,闲调绿绮和樵歌。rsquo;”(注:碑上的“嵯”字写成错字,且碑文中的诗句与黄仲昭《未轩文集》原文“九龙山势鬰嵯峨,翠入帘栊爽气多。读罢残书无一事,闲调緑绮和樵歌”不同,疑有误。)(图4)。黄仲昭故居(图5)就在亭西10余米的小巷里,现已无人居住、破败不堪,唯有穿越时空去想象当年的景象。灵应社有黄仲昭撰佚名书《重建均惠陂记》碑刻遗存(图6),此碑有一小块残缺,村民在碑的左侧补了一小块,全碑通高120cm,总宽61.5cm,旧碑宽47cm,补出的新碑宽14.5cm,碑文在黄仲昭《未轩文集》亦有记载,本文从略。
龙云殿是个小庙,但亦有文化特色。它位于后汉68号和后汉33号民居之间一个狭小的空间,坐正南朝正北,始建于明代,其屋顶造型仍为明代式样(图7),颇具历史价值。它是一种变式的歇山顶造型,此殿的后半部屋顶就是普通的歇山顶,但在原本歇山顶的前面两坡的中间多横出了一条屋脊梁,而且还在两侧形成了一个小歇山形,比较特别。西外墙嵌有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重修宫庙碑记(图8)一块,高56cm,宽42cm,文曰:“积宝于天,惟处诚者能行此事也。天有至尊之主宰,赫赫在上、鉴察人心,虽远而寔非远。然则龙云殿之建于本乡者,直欲使人睹圣像而生敬畏之心,不敢为非作恶,而专以行善也。但建此殿宇殊属不易,必须赖有处诚之人,一齐出力,方克有济。是故募缘而倡建此殿者,彭文荣可称为都缘主;捨地而建此殿者,方文杰可称为檀越主;拾园而奉此殿之香火者,方绍良可称为功德主。其姓名各宜刊石,以垂不朽。民国三十六年孟夏吉旦 立石。”
从喧嚣的城市来到霞皋,在这里感知一个宁静的存在。穿行于村巷之间,迷失于八卦之中,体会先民的智慧,感受信仰的力量,品味一个人文的霞皋。在聆听中找回好奇,历史的精彩画卷般地铺开,山峦、水系、村舍、庙宇、古桥、古树hellip;hellip;不用特别留心,你也会看见一座座土地庙(图9),那里有一尊土地公、一个香炉、几盘供品、一个拜垫;不用特别在意,你还会遇见一口口不知是何年的古井(图10),那里有光滑的井壁、井壁上深深勒痕、仍然清澈的井水。就这样静静地走过,就这样静静地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