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五十一 二百五、九百六、独蜀、细三
方言中常常外表看是数字,里头却另含有意思,使语言具有趣味感。莆仙方言同样如此,例如:
一、“二百五”。这是汉语通用的一俗语,在莆仙方言中也经常使用,有时稍为改变一点,如说“这个人二、二百五。”重复说二,以表示加重语气,意为“这个人非常傻,不是一般的傻。”“二百五”为什么可以当“傻”的同义词呢?因为旧时货币交易用银元,银元一封,整整齐齐,定额为“五百元”。“二百五”即为“半封”,人们说俏皮话,把“封”谐音为“疯”。”“半封”(二百五)即“半疯”。汉语把精神病称为“疯”,疯癫头脑进水,莆仙方言说是“少神”的人。所以“半疯”(二百五)为“傻瓜蛋”的同义词。
二、“九百六”。这是莆仙方言所特有的俗语,形容心里忐忑不安。例如说:“借许多钱去做生意,有没有把握,我心里大lsquo;九百六rsquo;。”这个“九百六”还有“难受”、“担忧”、“挂念”的意思。笔者要辨惑的是莆仙方言凭什么可以用“九百六”来形容这样的身心感受呢?笔者推测有两种理由:(一)、“九百六”是“给麦扎”的谐音。农村收麦季节,打麦时常常麦穗会掉进人的衣裳里,粘在身上,麦芒扎得人十分难受。古汉语中有句成语“芒刺在背”,(见《汉书·霍光传》)说汉宣帝与威严的权臣霍光同车出行,就是这种心情, 甩不掉的难受。(二)、“九百六”也可能是“九加六”。“九加六是十五”。《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中描写武松请左邻右舍喝酒,了解武大郎死的真正原因。“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很生动形象地形容他心神不安。莆仙方言用“九加六为十五”暗指“七上八下”,说明莆仙人很幽默,在心情不安时也会用俏皮话来表达。
三,“独蜀”。这也是一颇具特色的莆仙方言词。在莆仙若见有人表现好,大有本领,就有人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她)“独蜀好!”“蜀”莆仙方言音如“术”,汉杨雄《方言》:“一,蜀也,南楚谓之独。”郭璞注:“蜀犹独也”。莆仙话“独蜀”就是“独一”。也有人把“独蜀”说做“毒术”,故意将褒义变为贬义。如:“这个人拨撩人有一套,毒术!”是说这个人陷害人挑拨离间的手段:阴险毒辣!
四,“细三”。本有“细致”一词,形容人做事一丝不苟。莆仙方言“细致”与“细二”音相近,爱说俏皮话人就把过于小心谨慎的人,说是“细三”。三大于 二,“细三”比“细二(致)”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