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兴化军通判刘子翚《食蛎房》
【发布日期:2017-02-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劲松

在《福建史稿》第九章第四节《渔业的发展》中,朱维幹先生说:崇安刘子翚,任兴化军通判,因为吃蛎房,有滑稽吟咏如下——
食蛎房
蛎房生海堧,坚顽宛如石。
其中储可欲,虽固必生隙。
嵌嵒各包藏,碨石亚相附积。
终逢霹雳手,妙若启扃鐍。
鑽灼谅难堪,曷不吐余沥。
南庖富腥盘,岂惟此称特。
吞航大绝伦,梯脔万夫食。
针鳞九牛毛,水嚼逾千百。
光螺晕紫斑, (节虫)膏湛金色。
水母脆鸣牙,章举悬疣密。
乌黏力排奡,贴石不可索。
妾鱼戏浮波,媚鲘雌雄匹。
蟹躁辄磺骛,鳖缩常畏出。
车螯不服箱,马鲛非骏迹。
江瑶贵一柱,嗟岂栋梁质。
骨柔竞爱鱼戈,多鲠鯯乃斥。
蚶虹鲑赤文,肉黑鱼之贼。
鲦鱨鰋鲤鳗,鱣鲔鳅鲂鲫。
鳙庸而魦,琐冗难尽述。
包涵知海量,长养荷天德。
贪生族类繁,失地波涛窄。
网(四毕)人创祸,甘鲜已为厄。
纷然均可口,流品当别白。
微物倘见知,捐躯不足惜。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诗人。据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之二记载,刘子翚以承事郎充,于建炎四年(1130)三月二十八到任,绍兴元年(1131)七月初二罢。
刘子翚的这首诗,讲述了兴化军菜篮子工程。“蛎房生海堧hellip;hellip;曷不吐余沥。”风趣地介绍了食牡蛎之事,说得神乎其神,让外地读者产生赴莆食牡蛎的美好愿望。
据府志卷之十四记载,牡蛎,黄公度谓,闽南四美,此其一也。《本草图经》谓:“其壳左顾者牡,右顾者为牤。”此物海中附石而生,堆迭如房。每房有肉如指头,皆有掩盖。欲取之,以铁钩钩盖而抉却肉。《本草》不知,乃谓人取蛎皆用火。
“南庖富腥盘,岂惟此称特?”意思是说,兴化军三县美食多得很,哪里只有这一项呢!接着,刘子翚把这里的美食一五一十告诉了读者。
“吞航大绝伦,梯脔万夫食;针鳞九牛毛,水嚼逾千百。”晋人左思《吴都赋》云:“长鲸吞航,修鲵吐浪。”这就是说,在宋代,兴化人出海捕捞,能捕到吞舟之鱼。把它的肉切割下来,成千上万人可以饱餐一顿!“针鳞”,苔属,小的如牛毛,但却是美食,煮熟之后,一口就可以吃掉几百上千株,回味无穷。一大一小,放在一起说,增添了诗意。
和蔡襄、李弥逊、林亦之的同类诗相比,刘子翚的诗内容丰富,不单一。
朱维幹先生在《福建史稿》第九章第四节《渔业的发展》中指出:“宋代闽中人士吟咏渔业的很多”——
“潮头欲上风先至,海面初明日近来。怪得寺南多语笑,蛋船争送早鱼回。”这是蔡襄宿海边寺的诗。(寺在今海澄县)
“潮田岁再获,海错日两渔。”这是李弥逊归连江时的吟咏。
“树树悬渔网”,“地咸耕种少,海熟抵岁丰。”这是林亦之对家乡冈山(地在福清)的描述。
刘子翚的诗则除了介绍兴化人出海捕鱼成果之外,还介绍了兴化军的海洋养殖和淡水养殖。这是因为诗中的鲤、鲫、鳗、螃蟹等,属于兴化军平原地区的淡水养殖。其他则属于沿海居民海洋养殖,例如,牡蛎。它号称闽南四美食之一,大量生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是宋代兴化人民对人类饮食业的一份贡献。
与此同时也说明,1072年市易法出台,扶植商业,实行农工商并重,不仅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你耕田我耕海,其乐无穷!兴化牡蛎等名闻天下,便是历史的见证。而且耕海,旱涝保收,比耕田好处多。在市易法实行前后,莆田盐场建立,又为海产品加工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历史前提。
刘子翚出任兴化军通判,正是宋金战争(1126-1141)初期。在那时,福建是大后方,刘子翚这首诗恰恰是反映了大后方的经济状况。那时的兴化三县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在市场上,可以买到当地的各种美食,大的美食像鲸那么大,小的美食又如针鳞那么小,让你挑选。
“光螺晕紫斑hellip;hellip;章举悬疣密。乌粘力排奡,贴石不可索hellip;hellip;”章举,即章鱼。刘子翚是闽北人,出任兴化军通判,时间不长,仅仅一年又三个月,却对兴化军菜篮子工程那么了解,为后人开出了许多菜单,值得后人研究。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