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绍良
李开基的父亲母亲
1988年4月21日,李开基(中)与太大陈淑英(左一)前往新加坡探亲时,与家人团聚。
2010年5月2日,我采写的长篇报道《侨乡药界精英——记归侨主任药师李开基先生》一文,在《莆田侨乡时报》头版全版发表。文末的结束语是这么几句:
“老骥不伏枥,志在跑千里。”在药界老马识途的李开基先生,虽然年过古稀,但决心再跑千里万里。
弹指一挥间,古稀去,耄耋到。耄耋之年的李开基先生,老马识途,“跑”成泉州的“李时珍”——本草添新编。
学广钻深 学识渊博
李开基于1936年出生在新加坡一户侨商家庭,幼年随母出国,到家乡莆田梧塘新丰村定居,因为耳闻目睹亲友疾病无药可治的痛苦,立志学药,走上与药结缘的人生道路。
回国后,因为战乱,在海外的父亲没有汇款接济母子生活,家庭一贫如洗。爱读书会读书的李开基,也面临失学危险。幸好,一来侨乡有着侨的优势,二来本人刻苦学习。他在侨办小学读到小学毕业;初中、高中一直成绩优秀,每学年都得到当地爱国华侨程文铸先生设立的“优秀学生奖学金”,顺利读到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考入设在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大学期间,李开基对药的各种知识,学得广,钻得深,诸如《中草药药剂学》、《中草药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草药药理学》、《中草药性味功能学》、《中医方理辩证学》等等科目,都有很深的研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精学两门外语,初中高中读英语,大学阶段,除了继续学习医用英语之外,还再学医用拉丁语。在泉州的历史上,他是教学生医用拉丁语的第一人。退休后,受聘泉州当地一所卫生学校担任医用拉丁语教学,一教就是十年之久。
对于李开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从进入药科大学到几十年后的现在,一直师从恩师徐国钧院士。徐国钧,中国药科大学药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当代药学权威。恩师的学术指引,使得李开基“站在巨人的肩上”,学问更加渊博。
渊博的药学知识,对于晚年成就“李时珍”起着很大作用。
常上山坡 采集药材
李开基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大学毕业不久,就被福建省卫生厅药政处选中,参加全省中草药普查队。所到之处,对中草药的分布、存量进行调查,采集标本、拍成照片,记录成书面材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与此同时,所到之处,还与当地老中医、草药医及药农等座谈,吸取经验,搜集验方。普查队收获很大,李开基本人的业务也得到很大充实提高。
接着,李开基被调进福建省中药材学校当教师,教了三年药学。教学中,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中草药。“不打无准备之仗。”每次行动之前,他都利用假日去野外“侦察”,选好药用植物多的片区,而后带学生去采集。回校后,又以实物教学生,怎样鉴定,怎样炮制,从而制成中药材。
值得一提的是,普查队也好,当教师也好,每当上山采药,他都认真做笔记、建卡片,积累大量药学资料。
积累大量药学资料,对于晚年成就“李时珍”起着很大作用。
药用植物 自家栽培
50多年来,李开基经常抽出时间上山采药。但是,药用植物,草本也好,木本也好,一旦断根离土,很快就会干枯。干枯,就不好辨认了。为了更好地观察、鉴别和研究,李开基走的路子比李时珍还李时珍,这就是自家栽培。
药用植物,自家栽培,一要有场地泥土,二要有阳光雨露,才能栽培得活。这两条,李开基家都具备。此条件,不简单。这,又得归功于侨的优势!他的在外经商的父亲,生前曾资助他在泉州老城区新华南路购置一座三层小楼独户小院,钢筋水泥结构,楼顶有110平方米的平台,当地叫做厝顶埕。李开基就利用厝顶埕,用花盆装土栽培药用植物。
有了栽培条件,李开基上山采药时,插条插得活的剪枝带回,插条不活的连根带土打包带回。都带回,不可能。他选择珍贵的、稀有的、药效高的,特别是有研究价值的,一共200多种,在自家厝顶埕种植。
自家厝顶埕,成了李开基的中草药研究基地。例如,因治疗疟疾的功效,助屠呦呦获取诺贝尔奖的青蒿草,泉州市所属的永春、德化山区就有发现,李开基移回在厝顶埕种植,再对它进行研究,以期发现药效更大的青蒿植株。从野外移回自栽的白子菜,期望它有抗癌功效。但是,自家栽植的这几株,从科属上说,是不是真正有效的药用品种?为了辨认,他足足种植七个月,等到开花,才得以确认。
自家栽培药用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晚年成就“李时珍”起着很大作用。
众望所归当主编 泉州本草添新编
李开基先生从事医药工作和药学研究近60年,他把科研成果,写成很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在全国性的药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就有62篇,有2篇还达到国际学术水平,因而被国际学术权威刊物C·A所收录。
李开基先生1963年进入泉州工作后,一直奋斗在医学阵线上,因为他的成就出色,所以担任泉州市药学会副会长达45年之久。
早在上一世纪60年代,他就参加过旧版《泉州本草》的修纂,负责中草药的科属鉴定。经他鉴定的中草药,有272种被国家《中药大辞典》转载。
进入21世纪,科技含量太少,而且太简略的旧版《泉州本草》,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了推动中医药与时俱进,为了让中草药走向世界,非常需要新编一部《泉州本草》。
《新编泉州本草》,谁来主编呢?
众望所归,李开基主任担起重任。
在当局的领导和支持下,由李开基及其助编李启元、黄硕新、叶玉山、林建伟、阮玉芬等组成的编写班子,着手编写。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已经印出样书,大功基本告成。
《新编泉州本草》是一部大型中医药科技丛书,总共659521字1229页面,收载685味中草药,5497条方例,685幅药用植物彩图。
新编收入的685味中草药,除了李开基本人长期积累外,也包括多方面的贡献:有中医药界名医提供的本草,也有民间药农提供的本草,例如药效很好的白子菜、山苦菜、细脉斑鸠菊等味本草,就是民间药农送上门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好几味药效很好的本草,是从台湾传来的,例如豆科植物的一条根系列本草;再如兰科植物的金线莲,当初传来就引起编者重视,几年来,作为保健药已加工制成多种保健品,进入各地市场。
新编收入的5497条方例,都有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等功效。这些方例,除了李开基本人长期积累外,同样来自多方面的贡献:有著名中草药医生的行医成功方例,有各大医院医疗的成功方例,有民间游医走街串巷医病的成功方例,有海外传回的医疗有效方例,方方面面的有效方例都有收入。特别可贵的是所有收入方例,都是经过医疗实践检验过的。好比泉州市人民医院,曾从茄科植物洋金花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洋金花麻醉剂。麻醉效果怎样呢?有一次外科手术,赖辉灿院长亲临手术室,与外科医生杨国榕一起,进行麻醉。这台手术达8小时之久,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新编泉州本草》中,每收载一味中草药,都有12项指引内容:(1)通用名,(2)拉丁语名,(3)英语名,(4)地方名,(5)植物来源,(6)植物形态(附彩色图谱),(7)采制方法,(8)主要成分,(9)药理作用,(10)性味功能,(11)主治用法,(12)方例(不叫验方,而叫方例,更合药理)。
完备程度,实用功能,走向世界的效益,都是旧版《泉州本草》无法比拟的。
《新编泉州本草》是李开基先生一生的厚积薄发,同时,也凝聚了包括专业和民间在内的中医药界的集体劳动成果。
古代李时珍的一生,除了行医之外,主要成就是著成《本草纲目》。
当代李开基的今生,除了制药之外,主要成就是主编《新编泉州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