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凤
灵川镇北靠巍巍的壶公山,南向湄洲湾内湾灵川海,东临笏石镇,西与东海镇接壤。东西长约30多华里,南北宽约15华里,呈长方形。境内有七座山岭:何寨山、径里山、山门山、桂山、柯朱山、青山、东汾山;三条大溪:灵川溪、桂山溪、柯朱溪。远古时代,山上原始森林茂盛,野兽时时出没;海中鱼类、贝类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原始时代的人类创造了优越的生活生产条件。他们可以上山打猎,捕杀野兽;下海捉鱼,挖掘贝类。
生活在灵川境内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为了生存,除了利用天然石块外,还制作木棍和石器。遗留下来的石器历经沧桑,有的被泥沙覆盖,埋在地下;有的被大雨冲刷,流入溪中。其中有几件石器有幸于解放后三次重见天日,成为珍贵文物。
第一次,1958年,莆田县在灵川镇山门村修建桂山水库。建筑坝头,需要大量红土,就在东汾山北坡取土。当时,福建省考古队来到北坡工地进行田野调查,采集到石刀、石斧等磨制石器,经专家鉴定,距今约5000年左右。第二次,1993年,东进村两委发动、组织村民加固增高海堤。第十组村民在东汾旧寨尾岭头下取土,挖到二米多深时,一位妇女发现两件石器。一为石戈,长20厘米,腰宽5.5厘米,厚0.5厘米,戈头有一圆孔,直径1厘米,重123克。—为石斧,长16厘米,宽5厘米,厚2厘米,重370克(如图)。这两件石戈、石斧,经莆田市考古专家陈容明等鉴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第三次,2000年初秋,笔者在东汾古陂溪边寻找奇石,偶然在鹅卵石中拣到一段石斧。2002年12月24日,福建省文管会文物鉴定小组林存棋、陈卫立、朱申春三位专家应邀来东汾五帝祖庙,对祖庙珍藏的65件文物进行鉴定。临行前,我拿出那段石斧请林存棋鉴定。她反复观察后,说这是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自1958年至2000年,短短的42年间,灵川三次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这雄辩地说明远古时代原始人类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制作石器,拿起石器、木棍,进行生产劳动,适应自然环境,赢得生存与发展。这充分说明我们灵川这个地方原本是莆田远古祖先的一个祖居地。随着灵川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将会发现我们这里远古祖先更多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