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柱
南溪岭道上一崖刻“天马南麓”
南溪古岭道一段
大迂坑(迂溪)中一棵根抱石大榕树
大迂坑(迂溪)瀑布
大迂坑(迂溪)三 瀑和三潭处
四、现在的南溪山景
那现在南溪的景观怎样呢?余自六、七月间和友人到南溪实地考察一番,其实地理上的南溪包括南溪岭及南溪岭上古道,及古道上“大夫坑”、“天马南麓”崖刻,大迂坑(溪),“大夫坑”崖石右侧的一条涧溪,及两溪流域的大片山谷。有崖刻“南溪山界”为证。
(1)南溪古岭道
现在广化寺后有一条直通朱坑村的环山水泥路,余骑自行车往上行进约20分钟看见右路边散放一些石块处,下车沿路左走一条小土石台阶,下去几十米见一区山神庙,名曰“南溪亭”,为1984年民间重建。山神庙周围皆为果园,此神庙“南溪亭”与林尧俞郊墅“南溪亭”不同。在此南溪亭神庙大埕前有一株百年大榕树,高约30米,枝繁叶茂。当地村民介绍以前古道在大树旁,此路段古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毁。
回到水泥路继续往前方骑约5分钟再下车,沿路左下几十级台阶(台阶处在梯田式的果园中)下去,看到一条涧溪,蹚石过涧(涧宽约2米),走几米,看到一块独立的崖石上“大夫坑”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左侧款署:“翠渠”。为明代成化名臣、书法家、莆田黄石清江人周瑛(1430-1518,号翠渠)的题字。大约比林尧俞卜筑南溪(别墅)早了一百四五十年。在此崖刻左下角有楷书“南溪山界”四个字,为目前莆田文献所未见。周瑛祖困翁公卜葬于梅坑[梅坑原是朱坑村的一个生产队,1953年修建枫林(又名枫坑)水库时,因地划为库区,全生产队集体迁移到城里]。是处有一长坑,溪流所经,相传中多鬼怪,日未暝,鬼声啾啾四起,且攫人以食,以此过午无敢过者,周瑛刻“大夫坑”三字于上,鬼怪遂绝。此克鬼怪传说只是作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的谈资罢了。“大夫坑”崖石右侧有古道通往南溪岭上“天马南麓”。时值初夏,古道被长满二、三米高的芦苇所挡,友人告诉要等冬季芦苇枯萎后才能通过。
回到公路,继续往前约十分钟,见路弯处有一电线杆,在此停车,沿路左一条土路往下走约30米的南溪岭古道,从古道上“天马南麓”处(岭道右有一崖刻“天马南麓”四字,笔力古峭。无款署,张琴《莆田南山广化寺志》有载为周瑛手书。清代嘉庆名臣、书法名家邑人郭尚先父捷南公墓在瑞井,往来必经此岭。因此留有绝句云:“大书深刻出林端,藓驳还疑墨未干;我似西台思景度,一回过岭一回看。”)西行一段路,到三径相联处曰“接待岭”,则龟山沈、陈二禅师相接候于此,因以名地。原在“接待岭”处立有一块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慈善家、殿前制干李富(1085-1162)墓道碑[李富父思泮公,宋赠承信郎殿前制干,妣黄氏,重封太安人,合葬于南厢南寺后满党山(位于大岚里,今属城厢区凤凰山街道大兰里自然村),墓迩满月院(注:满月院为宋代时广化寺十院之一)。李富病逝先葬于满党山,过二十年,宋淳熙九年(1182),李富墓迁葬常太里长基山(今城厢区常太镇岭下村坪田自然村)],此墓道碑于2000年后被李富后人运走保管。由“接待岭”北陟,举趾益高,历枫坑岭、珠坑岭、水井岭,十余里为长基岭顶。由“接待岭”西行一段路,有桥(双石板桥)跨之,连林中古石道通达龟山寺。在现存之南溪古岭道,岭道靠山一侧有高大的松柏等树林立,道旁一侧可见山谷满目清翠;在“天马南麓”往西走几十米,见一段长约30米的古石道上方有不知名的树枝带叶弯成拱式顶篷状,离石道约3.5米高,余在此段自然遮阳的古石道上漫步,凉风习习,心旷神怡。比绶溪公园内从荔涵大道桥下通往靠近泗华陂方向的一段有人工园艺顶篷的步行道上散步更得悠然味。
此岭道,古为通衢大道,民国张琴《莆田县志稿·舆地》载:“凤凰山后南溪岭,地砖甚多,古名lsquo;南市rsquo;,迤西十里郑葬山,曰lsquo;后市rsquo;,皆南北洋未辟之前之市街也。”民国以前,在“接待岭”附近有商铺多间,来往的商贾、官人、隐士、布衣、樵客、田夫、轿夫、僧人、游客等,男女老少,有探亲访友的、有烧香拜佛的、有贩卖商品的、有游玩的等等不一而足,有慢行的、有快走的、有歇脚的。走远程的如往返于广化寺经南溪岭至龟山寺的僧人、香客、游客,如常太山里的莒溪人可经过长基岭下到南溪岭走过广化寺入城。如有画家将此场景描绘成图,定是一幅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山水画《南溪山行图》。
(2)大迂坑(迂溪)和“大夫坑”旁涧溪
大迂坑(涧溪)位于距南山广化寺三里的山中,自朱坑上游发源,解放后朱坑村建一座枫林水库,现在大迂坑水流比以前小了。流经南溪岭那座双石板桥下(桥长4.6米,桥宽0.8米,桥石板厚0.2米,桥高3.25米),桥下溪水顺着天然的凸凹不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涧石往下流大几十米就直泻成瀑,瀑布有2米多宽,高约3米,往下有一块长26.8米,宽14.1米的略有斜度的大石,此大石近乎垂直下6.8米,这块大石留有汛水期时瀑布流痕宽度7.3米。冬季时,在南溪“接待岭”往西行一段石道后往左侧可望见地势低的此处大石。瀑下为缓流,涧溪在山谷中蜿蜒曲流,涧溪宽度时大时小,溪中散布各种形状的石头。有一段涧溪宽5米,在溪右侧有峭壁直立,有二十多米长,高8米,颇为壮观。此处峭壁上有一棵大榕树高约12米,五粗干,枝繁叶茂,主根须宽3米,两侧小根须各宽2米,高8米紧抱在壁石上,形成根抱石的自然景观,叹大自然植物的顽强生命力,为一景也。
大迂坑(涧溪)从瀑布下流至观景道段有二处小潭,小潭两边石壁峻峭,怪石甚是美观。有一处较大潭面积约30平方,深约2米。余于7月1日上午独自一人探秘此坑(涧溪),印象最深刻的是冒险过此潭的经历,当时是从观景道段往上游一直走,走到此碧潭见左边峭壁临水有杂草、杂树,水深不能从此边过;此潭右边是峭壁,长约5米,从水面算起高度约6米,其中峭壁上部4米是近乎垂直的,峭壁下部2米呈近30度斜面,在此峭壁中段缝中有一段长约30厘米长的树根,因余当日没带砍刀,想从左边峭壁上走被芦苇、丛生杂草和杂树挡住去路,想从右边峭壁上走被一片密布的刺藤挡住去路,为了能全程看到溪流的全貌,也为了赶路,只好冒险先双手紧抓峭壁石有突出部位,双脚紧蹬壁石往前移,过中段时峭壁无突出部位,只能抓那条长约30厘米长的树根作支撑点,把身体胸部、腹部、腿部紧贴峭壁石,双脚迅速移动,到上段时峭壁石稍平一些,略好经过。
大迂坑(涧溪)溪水流到离观景道段约二百米处,另有一涧溪出口在此,原来是“大夫坑”崖石右侧的那条涧溪,在山谷中弯曲流经这里与大迂坑(涧溪)合流。合流之水平缓向下流经观景道段,此段涧溪两岸多为峭壁,溪中有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头可踏着走。溪水自观景道段下流几十米就向左直转21米(此溪段右岸有一“迂溪”崖刻),再折直流24米(此溪段右岸有一“浣花”崖刻,南溪别墅遗址在溪左岸)再拐弯约30米流经“浣花”崖石背面再顺流而下百多米,溪水从石路上流过直泻下涧,瀑布宽3米,高5米。此石路路段(长12米,宽3.7米)原为大迂坑的一处瀑布(原瀑布比现在的更壮观),上世纪九十年代莆田一鞋模厂老板修建一条通道要经过此涧瀑,就用条石堆砌起来形成石路通车。瀑布直泻下涧急流而下约20米(此涧溪段怪石危立)再汇一小潭,而后下流约百米入东圳干渠下林(今称霞林)段。东圳干渠从输水涵洞出水口高程38.033米处开始,经东圳水库大坝右侧天马山蜿蜒南行,绕过南山广化寺、霞林、山牌渡槽、木兰倒虹吸管跨过木兰溪,经过壶山山麓,直奔沿海。东圳渠系工程有干渠1条,全长89公里,支渠11条,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