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仓巷 在义井至塔寺前之南。巷如“Y”形,环绕着武圣庙、紫奎社、郭氏和郑氏等家族之南外围,此为东西向。其东西向巷道近中,又有支巷向南延伸至天九湾大桥,为南北向。这二条相连在一起的巷道便是“书仓巷”。
书仓巷,初名“朱仓巷”。据故老说,宋代这巷里居住着朱姓人,而巷道东北隅又邻兴化军仓储,以故,居者以“朱仓”命名,邑人亦俗称“朱庄”。宋《莆阳比事》称:“朱仓朱,宗簿明叔之后,知县慥之族。”朱明叔,为崇宁五年(1106)进土,官至宗学博士。如此说,朱仓巷之名起源于宋代。而至宋宁宗朝,兴化县福兴里浔阳人参政郑侨致仕后迁居于此,子孙遂为莆田人。侨子郑寅嗜书如命,建书楼以藏书数万卷,又得其巷名“书仓”。《兴化县志》卷二《宅志》云:郑侨宅在福兴里云顶峰下,晚居莆城东。子寅,官至知漳州,藏书数万卷,故地名书仓。”明清时即称其巷为“书仓巷”。
至民国时期书仓巷始分为“上书仓”和“下书仓”二巷。柴坊巷以东,“材行社”斜对面,这里俗称“朱仓口”。自朱仓口即今东大路394弄入巷,循南行至吴氏居宅(左前旧有公共厕所)转折而东,至郭尚先居第南大门坦复折而南直行抵城墙边(民国时城墙拆除后可直通城外天九湾大桥),此称“上书仓巷”;过郭氏大门坦复东行至旧郭颐堂果园东南角,又转折而北抵东大路,即旧武圣庙东巷循北出口,称“下书仓巷”。直至“文革”期间,书仓巷被改称“前进路”。1980年整顿地名时,复旧名为“书仓巷”,沿用至今。而邑人仍俗呼“朱仓衖”。
上书仓巷自北向南转折而东,这里即是宋状元郑侨故居。郑侨,字惠叔。宋乾道五年(1169)高中状元。历官龙图阁学士,同知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事。宁宗朝求退,除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以太师郇国公致仕。谥忠惠。弘治志:“侨,游洋之浔阳人,晚居郡城东,子孙遂为莆人。”侨子寅,字子敬,一字承敬,号肯亭。以父任补官,知吉州。召对,极言济王府之冤状,指斥权臣,遭罢职。端平初召为左司郎中,兼枢密院都承旨。出知漳州,卒。寅静重博洽,藏书数万卷,以所居地名“书仓”。《澹生堂藏书训》称:邯郸李淑所藏图书1836种,13300馀卷,莆田郑子敬所藏,卷帙不减于李淑。著有《郑氏书目》七卷,其类目据《直斋书录题解》记载,藏书分为七录:经、史、子、艺、方技、文、类。自唐代以后,书目不以四部分,而仍以七部分类,唯郑氏一家。另著有《通志考误》、《通志大旨》,“极称淹贯”;又有《包蒙》七卷、《中兴纶言集》二十八卷、《郑都司文集》十五卷,兼通翰墨。“惜流传已少,不可得见”。
郑寅曾孙枃, 字子经。居书仓。(按,《仙游县志》、《游洋志》皆作杓。《康熙字典》:“枃,音进。凡织,先经,以枃梳丝,使不乱。”依古人名与字互训原则,名枃,字子经。郑枃,仙游志作仙游人,非也。《福州摩崖石刻》收载有“乌山摩崖石刻”二碣,落款皆自署“莆田郑枃” 可证矣。)元泰定年间(1324~1328),官南安县教谕。精文学,著有《春秋解义》、《表义》、《览古编》、《夹漈余声乐府》、《衍极》五篇。又有《衍极记载》五篇,自仓颉至元,凡古人籀、篆以及书法之变,书中皆有所论,作“衍极堂”以藏其书。“衍极堂”遗址今已无迹可寻。
自状元郑侨始,书仓郑氏多出名人,可谓“书香门第”,而蔚为莆之望族。郑氏居宅之左旧有郑氏祠堂,东邻郭氏居第。之后,或因族裔迁徙散居等缘故而影响祖宗祭祀,祠堂制度难以维持而出卖给远族之人建房。而在南城墙内即后来的马路边亦有一座“通政家庙”,1956年拆迁改建为莆田一中运动场。
郑氏居第之东,是为郭氏家族居宅即清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居第。郭尚先,字元开,号兰石,一号伯抑。祖籍一说为城郊南箕傅墩人;一说为西天尾上郭人。后迁居左厢书仓巷。祖父郭占选,字子徽,号可园。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镇江府溧阳知县。父郭捷南,字邦贤,号仲尹。清贡生。以诗文名于时。尚先自幼聪颖,喜读经世书。嘉庆十二年(1807)中福建乡试第一人(解元);十四年与林则徐和邑人陈池养、陈云章登同榜进士第。选翰林庶吉士。在京日,与林则徐同馆,两人志趣相投,成为知友;又深得翰林院学士卢荫薄赏识,三人往来唱酬甚密。十六年(1811),授翰林院编修。位在翰林十二年,先后五次奉命出任乡试考官。道光八年(1828)秋,奉旨督学四川。时蜀地士不知学,试多作弊,其顶名入场者有“硬顶、硬复、换本、包本”等,又往往勾通隶卒,诡谋百出。尚先到任后便告示规约查获作弊者,皆置之于法,其弊遂绝。亦查处占田别县应考案,理顺考籍,堵塞避考之风,政绩显著,蜀民咸颂德。累官至礼部右侍郎。
清施鸿保《闽杂记》有郭尚先乡试祈梦“提灯聊玩”一题云:“莆田郭兰石尚先大理,举嘉庆丁卯,本省乡试解元。先时祈梦九仙祠,梦仙书:lsquo;提灯聊玩rsquo;四字示之lsquo;灯rsquo; 字,祇从俗书,醒甚不解,及赴省试时,即书四字于灯笼上,揭榜夜,携以候榜,于路,烛侧,灯烧一半,但余lsquo;是丁卯元rsquo;四字,榜发果然”。莆田科举祈梦之传说甚多,此为一事耳。
郭尚先多才多艺,诗、书、画、印皆有成就。尤以书法闻名于世。他工书法,善行草,楷体典重工致,为当时馆、阁所摹效。其书法本学欧阳询,兼学颜真卿、褚遂良。堪与元朝赵孟頫、明朝董其昌相媲美。亦深博嘉庆皇帝的赏识。“求书者履满户外,一时碑板、文字非尚先书写不乐”。“尤以高丽士宦争购之”、“高丽贩参者,辄以人参易尺幅”。康有为称其书大盛于时,“风流扇荡,名重一时”。他亦能诗善画,精于篆刻。工山水,尤擅长兰石;篆刻朴茂浑古,法度精严。有《增默庵遗集》、《芳坚馆印存》等行世。今故宫博物院珍藏之《楷书·黄庭内景经卷》、《楷书·毛圣思墓志册》、《楷书·温公墓志铭册》等皆为郭尚先传世之作。郭尚先一生又善撰楹联。据说,道光皇帝举行万寿庆典,翰林官各撰一联庆贺。兰石以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数年号,分别拆开集句云:“顺天康泰,雍睦乾元嘉有道;治世熙年,正当隆运庆重光。”道光帝龙颜大悦,赐以御酒,一时成为美谈。莆仙一些庙宇,至今存有尚先亲书楹联。江口东岳观殿联“风雨八肱来日观,壶华双笏觐天齐”。仙游爱晓宫联“健笔补天凌造化,高文惊世涌波澜”;“潇洒弄柔翰,卓犖观群书”。皆为传世之宝。
郭尚先一生性情忠耿,为官尽瘁。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除夕日,终因积老成疾,与世长辞。享年四十八。道光皇帝哀惜“郭尚先学问好,人品更好,不意如此短寿。”林则徐作《大理寺卿郭兰石郭先生墓志铭》云:“吾闽文学侍从之臣,以嘉庆朝为盛,其声誉煊赫,为中外倾慕者,兰石郭先生其尤也。然慕先生者大抵首推书法。”某师友为他撰一挽联曰:“文可学,字可学,品尤可学,世谁不钦此老;年未大,官未大,子更未大,天胡遽夺斯人。”
郭尚先子篯龄,字祖武,又字子寿,号山民。清道光秀才,以例贡入太学,只得一名浙江候补州官,又恰遇太平军攻陷杭州城,未任还莆。自此隐居白沙瓢湖专心著述。他性嗜书,凡先秦传记、道家秘述、释典梵文皆汛览。尤精于易学。所著有《周易从周》、《易林伐山》、《吉雨山房诗文集》等。尚先孙慎行,字幼安,又字心余、星渔。清同治贡生,福安高等学堂教习。喜收藏金石书画,亦擅齿书法,尤精篆刻。 (肖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