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塔寺创新学 义井聚乡贤 ——左厢义井街(九)
【发布日期:2016-07-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西墙巷陈展如旧居

留桥巷 过南市头,东邻仓边巷。在宋时因留氏居此而得名。南北走向,南接义井街北通塔寺后巷即旧咸益女中,与上金桥巷接壤。(详见大道街“刘桥”条)
弘治志《科目》载,景泰四年(1453)举人高橙,字彦材,献民之孙,“在城白马庙巷人”。其志《里图考》载:“进士坊,在下庙巷。成化二年,知府岳正为丁丑进士商橙立。”这里,“下庙巷”当是“白马庙巷”,而志亦记坊“在刘桥巷”。据此推测,“白马庙巷”疑在刘桥内,其巷居住有高姓人。刘桥周边今无白马庙,其址不可寻。
过金桥巷即凤山寺左侧有小巷(死胡同),巷宽约2米左右,疑此巷古是紫奎巷。古时社为境所设,而境为社属地。巷前旧建有紫奎社,故推近北之巷疑为紫奎巷。弘治志《里图考》称为“紫溪巷”;乾隆志《里图》称为“紫奎巷”。而民国志中,此巷消失了。然这里居有杨姓,不知何时起此巷称为“杨衖里”,存疑。旧时,巷里亦住有罗姓。小巷东侧临街,旧为郭氏大院。新中国成立后,凤山街在这里创办抽纱厂;后来又为街办塑料厂使用。莆田地区成立后,易为地区法院,后为莆田市法院使用。
弘治志载:“在永福寺之左,通衢之南”有四目井一口,曰:义井。在东大路南侧,即今“郭尚先故居”东巷道北口稍东之街傍。《图经》谓:“唐僧涅槃所凿”,“广几及丈,大旱不竭,左厢居民通取汲焉”。乾隆志称:莆有五泉,此曰“义泉”。义井街因井得名,邑人俗呼这里为“义井”。旧城改造时井被覆在路下。
义井稍东为紫奎社;又东为武圣庙(关帝庙)。社庙相邻,坐南朝北。武圣庙右旧有一大芒果树。武圣庙为清代创建。二进中夹天井,前落为三门厅堂、后落为正殿。祀关圣彩塑冕服坐像。教场关帝庙废后,其匾联多移置此庙。新中国成立后废祀。凤山街居委会曾一度设在这里办公;“文革”后又为城厢脱水厂使用;而紫奎社被莆田县建筑公司占用。上世纪末旧城改造时皆被拆除。近年社区居民又在今东大路542弄3号楼北夹道间接近旧址重建武圣庙。新庙坐西朝东,规模窄小,中为武圣庙、南室为紫奎社、北室为函三堂,庙、社、堂三合一,匾额曰“武圣庙”。武圣庙东旧时便是下书仓巷。
西墙巷 在凤山寺西。南北向,南接东大路北抵文献路。西墙巷之名源溯于明清之朝,弘治、乾隆两志《里图》皆以西墙巷称之。民国时期,改称:城墙巷。
新中国成立以后,城墙巷之名更为“和平路”。1980年,整顿街巷路名时,定名为“城墙巷”。
考“西墙巷”。所谓“西墙”,即凤山寺之西边寺墙。因巷东侧挨着寺墙,而得巷名。莆仙方言“西”字文读同“狮”音,久之讹为“城”,“狮”与“城”谐音。以故,民间即将“西墙巷”讹称为“城墙巷”。所以,到了民国时期,见《莆田县志稿》“城东乡街巷”中,西墙巷亦从俗改称“城墙巷”。由而,邑人言城事即误将“西墙”作“城墙”。宋兴化军以降,兴化城之城墙不论是子城还是军(郡)城,实无从此地经过。而今仍有撰文者称:兴化城墙至文峰宫,纯属谬误。
西墙巷居族有赵、许、陈、林氏等,论科甲门第以赵氏家族为显。宋《莆阳比事》载:“赵子乙妻王氏世居睢阳,年三十守,义事其姑,秀容县君唯谨。靖康失守,王氏以堊土自毁,背负姑携幼子避地而南,他子引裾纍纍,展转乱屍间。越四年始达温陵,徙居于莆终焉。一时名士二十馀人。陈正献、龚庄敏、林艾轩、陈西轩、郑湘卿、郑夹漈、林尚书、黄考功、徐菊坡、方正字、郑监簿、王左司、徐侍郎、林参议皆以诗表之,有云:lsquo;畴昔干戈百战场,缙绅隳节半苍黄。如何婉娩闺房秀,能丽精神日月光。rsquo;其子伯愚、伯达并登第,至今仕进不绝,人以为节妇之报。”至明时,亦有赵绍献,字子翼。“知府允修之孙,训导乾之子”。永乐六年(1408)举人,高要教谕,改容县。绍献子文仲,成化四年(1468)举人,历夏津、萍乡二县学教授。绍献之从弟玑,字尚溪。宣德七年(1432),莆田县学岁贡,历吴川、泰兴二县教谕,升保定府教授。绍献从侄赵滋,字力修。永乐十五年(1417)举人,开封教授。文仲之从侄神甫,字若愚。弘治十四年(1501)举人。安陆州京山知县。这支赵姓人或与书仓巷赵衖里赵氏同出。而许氏家族,见郡志《选举》载有:许实,字存诚,西墙人。永乐十六年(1418),由府学充贡,任平乐府通判。
巷东侧即文峰宫左,凤山寺大雄宝殿西南偏居为民国名医陈展如故居。居第原为凤山寺藏经阁前的鼓楼旧址,1929年为陈家所购。建第于1932年,分主附楼、前庭和后院三部分,占地面积798平方米。主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78平方米。为单体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西洋式建筑。二层带前栏,三层四面阳台,正面两坡顶三角形山花。其住宅大窗户、高空间,有水泥浇注的花纹图案及顶棚天花角线等建筑装饰,极为精美。前院旧时筑有花园。前庭右侧有古井一口,井碑曰:“慧泉”,为明万历丁酉(1597年)太守陈王庭手书。井水味甘,从未枯竭,为当年凤山寺寺僧饮用。上世纪40年代初,莆田大旱,独“慧泉”井水充盈。新中国成立前,陈展如居第曾为中共闽中特委地下交通站。2008年莆田市政府公布为近现代优秀建筑。
陈展如,早年毕业于天津陆军军医大学,任福建陆军补充第一师军医,后升任为军医院院长。时值军阀混战,1923年辞职退伍,归莆业医,在城内大度街陈氏“崇功祠”开设“展如医院”。居第建成后,便在自家为人看病疗伤。医德高尚,颇受世人爱戴。抗战期间,任莆田抗战自卫团第二团后方医院院长。1939年奉调入伍,因为人刚正不阿,公开抨击时弊,1940年5月被国民党暗杀于浙江省金华石枚泉郊外,年仅50岁。
凤山巷 在西墙巷之西。南北向,南出东大路,巷北不知何故被堵塞,后为死胡同。巷名至民国时方见入志。凤山巷内居者为林氏。巷西邻务巷。巷南过东大路稍东即是柴坊巷。有耆老云:明刑部尚书林俊居第即在此巷,不知孰是。 (肖亚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