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方言 点滴辨惑(十六)
【发布日期:2016-07-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二十、“蚮猴”与“轱轳吞”
莆仙地方风味名菜中有一道,用莆仙方言称为“蚮猴”。这道菜是用鲜海蛎加适量的地瓜粉,搅匀后一个个地投入沸腾的汤汁里,煮到海蛎全部上浮,再加调料即可食用。蚮、蠔都是海蛎、牡蛎的别称(转注)。“猴”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暂且按下。
莆仙方言中有一俗语“轱轳”。例如:我“轱轳”一下就吞下去。简称“轱轳吞”,音变为“加流(白读)吞”。(轱与加、轳与流,声母相同)莆仙方言俗语由“轱轳”音变为“加流(白读)”的还有:孩子在地上“加流车”。“加流车”即撒娇打滚。媳妇巧(猴白读)油“加流”。“加流”一说为直白多倒油;一说为倒油的声音“轱轳轱轳”和动作一圈一圈。还有变音为“滑轮”的:“滑轮砂”、“滑轮土”
莆仙方言“加流”的意义虽然有所发展扩大,但总离不开原义“轱轳”-滚动。轱轳的原义为车轮和转动。而“加流(白读)”二字快读即是“猴(白读)”。笔者认为“蚮猴”即是“蚮轱轳”。人们吃这道菜时均不需费力咀嚼,而“轱轳”吞下,口感味感全有。“蚮轱轳”常与莆仙另一道名菜“蛏溜”并列,“蛏溜”“蚮轱轳”很顺口,“溜”与“轱轳”均指快速入喉,一平滑入,一滚滑入。
莆田“蚮猴”与仙游“蠔饼”,均属地方名菜。其主要原料都是海蛎(牡蛎)。莆仙海蛎早在八百多年前就被莆籍状元黄公度廷告宋高宗皇帝:“子鱼紫菜,荔枝蛎房”为莆仙之奇。明朝理学大家莆人林光朝还说:“荔枝蛎房更好。”(见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和清陈云程《闽中摭闻》)
注:蚮,原义为蛇蟒之类,莆仙方言借音,民间又借字,为海蛎。
二十一、“毛蟹水”是什么?
社会交际中,如若碰到老赖,不认所欠之帐,或遇冒傻,不认已许诺言,上年纪的莆仙人会用一句俗语狠狠地骂他一句:“你吃了lsquo;毛蟹水rsquo;吗?!”
“毛蟹水”是什么东西?从字面看,毛蟹即是螃蟹,因其两螯各长着一丛浓密绒毛,故人称其为“毛蟹”。那“毛蟹水”是不是煮毛蟹的汤?吃了那汤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而被拿来做狠话骂人呢?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了,许多旧文化随着破除迷信而消失,绝大部年轻人不知道,连上年纪的人,也只是人云亦云,不知其所以然。
笔者曾经多年为各地宫庙画壁画,在画十殿阎王时,最后一殿是转轮王。所有入阴司鬼魂,经过一殿又一殿的拷问审核,至此给他们过去的一生做出鉴定,然后进入六道轮迴:根据其前生善恶,进行赏罚,投胎再出世——或为帝王将相,或为百姓九流;或为飞禽走兽,或为低等众生。上天为了避免诸魂把前生恩怨带入再世,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敕令孟氏女为幽冥之神,筑醧忘台,采取药物,合成如酒非酒之汤,俗称迷魂汤,分为甘、苦、辛、酸、咸五味,强命诸魂必饮,使其忘却前生各事,才可再投胎,重奔前程。
据《玉历钞传》载:这位孟婆神生于前汉,幼读儒书,壮诵佛经,入山修真,过去之事不思,未来之事不想,唯劝人戒杀吃素,年至八十一岁,鹤发童颜。壁画中孟婆神之醧忘台一般画作挂一“孟记”或“孟婆”之匾,所以民间称她迷魂汤为“孟婆水”或“孟记水”。方言讹变为“毛蟹水”。佛教后汉明帝时才传入中国,前汉哪有佛经,明显是后人编造的。封建时代编造的幽冥阴间,几千年来帮助统治者掌控天下庶民,形成一独特的文化。这一文化的一些元素也渗透入语言之中,“毛蟹水”是其中之一。如今我们了解它,是认识一种文化,不是为了相信它。 (王琛)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