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而不凡的古松树倩影
古松夹峙的千年古驿道
你听说过为了一种树而更改村名的吗?在仙游县书峰乡,就有这么个牛逼的山村,它原叫西坑村,2007年因村内足可与黄山迎客松相媲美的百年古松有几百棵而特地获批更名“百松村”,享有“福建百年老松第一村”的美誉,吸引了一拨拨游客慕名去那里争相一探百年古松林的神秘色彩,自是成为乡村休闲游的“新宠儿”。
近日,笔者从仙游城关沿着县道仙象路驱车西行15公里前往这个神秘而古老的乡村,一探葱郁繁茂、婀娜多姿的老松林。半个小时后,再沿着扩改修建的仙象路至百松生态休闲旅游区道路前行1.8公里就来到名闻遐迩、涛声阵阵的百年古松林下,令人叹为观止,但见蜿蜒曲折长达2公里的古驿道两侧,夹峙着400多株历经百年的老松苍劲雄伟,脚踏驿道漫步,确是棵棵虬枝盘结,松冠成形,树叶成束,树势挺拔,或如苍龙凌波,又似如猛虎归山,有的树干粗得要两三个人环抱才抱得住,其中专家鉴定100年以上的有135棵,树龄最长的近200年。除百年老松林外,驿道两旁还有保护完好的原始植被,自然资源丰富,令人恍如置身“氧吧”般心旷神怡!
“暮色苍茫看劲松,悠悠驿道听松涛”,独拥这一最令1500多名百松人引以为豪的胜景,他们都晓得这是世世代代全力呵护才有的“聚宝盆”。陪同的村支书魏金闪指着驿道旁巨石介绍说,这些古松树历经清代与民国的烽火硝烟与岁月沧桑,逃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代磨难,如今依然呈现出郁郁葱葱的旺盛生命力,坚守着“苍龙日暮犹行雨,老树春深还著花”之志士情怀,迎风啸傲于蓝天白云之下,扬眉吐气于青山绿野之间,宣天地之大德,赠人间以大美,靠的是百松人爱松护松的不变情怀。
原来,驿道尽头上面刻有文字的这块巨石,虽然由于岁月蹉跎,风雨剥蚀,字迹模糊不清,但隐约可见“乡民规约...护松...民国3年”的字样。相传,当时乡村贫困,村民们曾把古松树卖给西乡人,后来有一爱乡人士自己出资赎回古松树,刻护树石碑为据。对此,老村民魏瑞林自豪地说,这成片长势茂盛的古松林,可是历尽风雨寒暑,多次险遭砍伐,但为了保护好这片古松林,村里的老老少少,世世代代可花了不少心思,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下面的茫茫山林统统被砍掉,快砍到山上时,在全乡极力保护下,古松才没被砍掉得以幸存。几百年来百松村民已经形成了自觉保护古松的传统,前几年村里修建村道,需要自筹资金二十多万元,但当时缺口近十万元,有人也曾提出要将几棵古松作价9万元卖掉,但最后遭到了大多数村民的反对:再穷也不可砍古松。
漫步松林下,行走古道间,听阵阵松涛声,倍感惬意,可不禁令人纳闷:古松树缘何栽种在驿道两侧呢?据魏瑞林介绍,一代廉吏蔡襄曾倡议官员发动民众从福州大义渡至泉州、漳州700余里的大道两旁栽植松树,荫庇道路,故民谣歌颂道:“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据了解,这条千年古驿道不但是早期村里通往仙游县城的必经之路,也是祖辈传说的进京赶考之路,栽种葱郁繁茂的松林为的就是本外地村民和异乡读书人疲于赶路后,让行人得余荫而暑消、享清风而气爽,让志士抚古松而盘恒、吟浩歌而神驰hellip;hellip;古时仙游西部的莘莘学子为考取功名,大多是从山下大济镇攀登百松村口这条通往省城的古驿道,走上出仕之路。据载,历史上经过这条古驿道北上考取进士乃至于状元,以至于立下不朽功业的仙游籍历史文化名人甚多,有文状元林济孙、武状元叶顗、宰相叶颙、御史陈次升、清源郡侯陈谠、一品尚书郑纪、理学名臣余象、海瑞钦佩的父母官余立丰、宋徽宗老师傅辑等科举时代之“天子门生”与庙堂名臣,由是该古驿道又有“状元路”的美名。
徜徉于百松谷,放眼西眺,不远处突兀高耸、倚天摩云的老鹰岩山崖上有座贴岩悬空而建的“仙公寺”,这个自然景观与道家文化景观有机融合的地标式建筑,颇像是仙游版的“悬空寺”。一眼看去,其崖壁高耸,崖顶外凸,如鹰头似鹰嘴。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沿着山路盘旋而上这个九仙祈梦灵验地朝圣,凭栏眺望,仙风畅怀,如玉带缠腰的“母亲河”木兰溪潺潺东流,众峰峦尽收眼底,仙游肥沃的西乡平原一览无遗,东乡的“艺都”榜头镇望夫塔也在目力所及,富有传奇色彩的南湖古寨就在脚下对面的正南方,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概。
于是,从老鹰岩顶“仙公寺”火急火燎折返来到距百松谷2公里远的、具有革命因子的南湖古寨,找寻当年英雄志士刀光剑影的遗韵。古寨四周悬崖峭壁,寨顶却一马平川,的确易守难攻。据说该寨建于南宋末元代初,是苏颠琅王爷部下余将军为了在此继续抗元扶宋而打造的军事堡垒。当年义军盘踞于山头,寨圈达5公里之广,气势不凡,固若金汤hellip;hellip;这点从至今保存完好的南湖王府“四柱落厅”对联——“拒元扶宋忠心耿,秉忠报国壮志巍”与“十万英声扶宋祚,千秋义气薄天南”可见一斑,仿佛让人望见了当年义军英勇抗击侵略的壮烈情景。明嘉靖年间,逃窜至这里继续烧杀掳掠的倭寇,也是被雄踞山头的地方乡勇们,居高临下,一举歼灭的。上个世纪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地下党游击队,独具慧眼地将此处作为开展地下革命的摇篮地,因为其地势复杂,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易守难攻,是开展地下革命和游击作战的好地方,怪不得当年革命前辈黄国璋就是如劲松般驻守在这里领导闽中地下游击战的,最终取得“星火燎原”的胜利。
“小小的百松村,生态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在新时代更是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据同行的书峰乡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乡近年来全力打造百松村生态旅游和农家乐乡村旅游品牌,将百松村精心建设百松谷休闲游功能区、枇杷和柑桔生态园采摘功能区,并逐步完善路灯、自来水、环境卫生整治、停车场、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促使“福建百年老松第一村”的胜景也逐渐被广大游客所相识生爱,每天进山休闲度假的人络绎不绝,乡村旅游俏然成风。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由电影《集结号》原班制作班底打造、反映革命战争爱情故事的的《芦花寨》曾取景于此,且百松村被确认为莆田学院新闻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莆田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并在今年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正在注资300多万元打造高颜值的“美丽乡村”。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点赞说,“美丽百松村古驿道两旁的的繁茂古松树,给躁动灵台一片阴凉,感受每一棵古松的沧桑历史,十分惬意而又意义非凡哩!” (陈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