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陈禅心先生随国民党空军第四大队官兵保卫武汉而受伤。1995年9月,84岁的陈先生旧地重游,应邀参加湖北省诗词学会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诗词吟咏大会,随后在“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塑像前拍照留念。
以上面这类诗歌为基础,再加上相关的资料,完全可以给诗人作一个比较详尽的年谱。陈禅心集句诗这个特点的形成,固然可能跟学习文天祥《集杜诗》有一定的关系,但《集杜诗》仅仅是文天祥生命最后阶段的写照,反映的只是其人生最后阶段的生活踪迹和心路历程,而陈禅心的集句诗却记载了自己的一生行事,至少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他从1936年参军之后到1995年之间的经历、所参加的各种活动及其当时的心情和感受。这在集句诗的发展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是陈禅心集句诗的感情基调。反映时代也好,表现自我也好,陈禅心集句诗自始至终洋溢着强烈的赤子之情,特别是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是其集句诗创作的感情基调。
当日寇的侵略铁蹄越逼越近的时候,诗人毅然投笔从戎,担当起保家卫国的伟大使命。面对敌人的野蛮侵略,诗人表现出强烈的愤恨之情和不怕牺牲的报国之心。如《闻“七·七”芦沟桥事变愤作》(集唐,1937年夏于南昌)其二:
烽火从北来(崔颢《赠轻车》),健儿宁斗死(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报国有壮心(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中夜拔剑起(刘庭琦《从军》)。而中国军队的每一次胜利,都令作者欢欣鼓舞,他总要大加赞美。如《闻第八路军平型关抗战捷报三首》(集杜甫,1937年12月21日作于武汉)其一:
戎马明天宇,关河信不通。风尘三尺剑。驾驭必英雄。
那些生活于苦难之中的人民,也令诗人时刻挂怀。如《黄河花园口难民吟二首》其一(集李白,1938年6月10日作于武汉):当时百万户,长波写万古。三十六万人,皆为黄泉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挑起内战,中国人民再次被推进战争的旋涡,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怨声载道。这样的内容在陈禅心的集句诗里也有许多,如《连年内战,农女寡妇怨声载道》(集唐)。
因此,新中国的建立大大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他开始用笔歌咏伟大的祖国所发生的崭新面貌。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诗人再次焕发出创作的热情,歌咏新时代里所具有的新变化、新气象。如《闻中国健儿荣获亚洲与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二首》(集刘禹锡)其二:
世间才子昔陪游,合属人间第一流。雕鹗腾空犹逞俊,还将大笔注春秋!(1985年4月5日作于莆田)
诗人从二十多岁开始创作集句诗,一直到八十多岁还笔耕不辍,这是一个远非艺术爱好所能解释得了的问题。他坚持用集句诗创作记录伟大祖国六十多年的沧桑变化,以诗存史,是他热爱祖国的最好注释。可以这样说,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已经让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了,我们可以从他个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每一次喜悦,每一次伤心,甚至每一次心跳!
陈禅心的集句诗创作不但数量巨大,而且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表现出对优秀文化遗产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深深热爱。《十月集》、《抗倭集》、《沧桑集》(上)、《沧桑集》(下)共有集句诗2954首。而这还不是陈禅心的全部集句诗作品。他有一首诗的题目是:“抗日战士陈国柱先生曾以手稿(沧州吟集)嘱藏寒舍,余集其句得二百首,复以此题其卷后。”据此可知,陈禅心曾据陈国柱的《沧州吟集》成集句诗二百首,可惜这些诗歌未见于以上各集,可能已经失传了。由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陈禅心一生至少创作了三千多首集句诗,而保存到今天的尚有近三千首。
陈禅心的集句诗在形式上丰富多样。从小的方面说,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古体、近体,应有尽有。他甚至还有一首“数字诗”《闻续范亭将军呼吁抗战不遂,在中山陵园剖腹明志,感作此辞》(集李白)。此诗的内容虽然很庄重,但却采用了富有游戏色彩的诗歌形式。
与此同时,陈禅心的集句诗在艺术形式上也有一些创新之处:《十月集》乃是集《诗经》之句而成。前人写作“集诗诗”都是偶尔为之,即使在清代,除了已知汪引芝《诗经集句》四卷、贾学闵《棣萼书屋集毛诗诗》外,也罕见专集的出现。《十月集》用最古老的诗句写新中国的崭新面貌,很有特色。苏国友为《十月集》所作序言里说:
该书选用《诗经》成句二千八百句,合乎韵律,句不重用,使中国古老的《诗经》成句焕发出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成就与莆田可喜巨变的新意境,记载了作者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亲身经历与耳闻目睹的部份历史事件,反映了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貌,描绘了福建莆田人民改天换地的勃勃英姿。同时,陈禅心扩大了集句诗的具体门类。《沧桑集》(上)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如《归乡集》是诗人1943年2月至1943年8月在家乡莆田生活时创作的,包括17题63首,全部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而且几乎把原诗的句子都用尽了,仅剩下“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两句未用而已。《怀贤集》乃是诗人于1943年10月5日至7日三天内集唐代莆田人黄滔诗歌而成。《剑佩集》是诗人1944年9月24日33岁生日时集清代汪容甫而成,计一百首,诗人称之为“报国诗”。《写心集》乃是为了参加在莆田举行的全国林龙江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5日一日所写,集明代“三教诗人”林龙江之句而成。《归乡集》、《怀贤集》、《剑佩集》、《写心集》四集分别取诗句于《古诗十九首》、唐代诗人黄滔、清代汪容甫、明代林龙江。在《沧桑集》(下)的附录里,《游莆田风景区偶成(兴化文物风光集)一卷》是集黄滔之诗;《白发红心集》是集福建师大黄寿祺教授之句;《读歌益神集》是集福建永春《桃源啸歌》第三集之句;《陈季衡、秀玉三儿媳赴广西桂林参加中医学术会议》是集广西《桂林山水诗词卡》之句;《读(天津诗词),集句成诗五首》是集现代天津诗人之句;《读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碧云洞(藿步韫女诗仙诗集),陈禅心集句得诗12首》是集藿步韫之句。就笔者所知,这些门类都是此前所没有的,可以看作是对集句领域的重要开拓。即使以陈禅心创作最多的集唐诗来说,也与传统的集唐诗不同。古代诗人写作集唐诗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尽量做到每句出自一个诗人,不主一家。可是,到了陈禅心的集句诗,这一点也被打破了。即以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抗倭集》来说吧,共收集句诗325首(含其《秋鹰行代序》),其中传统意义上的集唐诗只有154首,不到总数的一半。其馀诗歌中,集杜甫诗有85首,集李白诗56首,集自居易7首,集李贺6首,集马戴、集韩愈各2首,集王建、集张籍、集杜苟鹤、集岑参、集王维、集孟浩然、集谭用之、集王建、集常建、集李颀、集刘驾等人各1首,杂用二人诗歌的有集薛能与李白诗、集杜甫与李白诗各1首。按照传统的理解,这些只取一家诗句(仅有2首取自2个诗人)而成的集句诗,虽然来源仍属于唐诗,已经不被称为集唐诗了。而且陈禅心所专取一家的这些诗人中,除了杜甫、李白、韩愈、王维、自居易等人外,笔者尚未见到其他几个诗人被专门集成诗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有很大的创新意义。
陈禅心集句“诗史”的独特价值。陈禅心集句诗具有的几个特点,即诗人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对个人行踪的交代以及洋溢在全部作品中的对祖国、对祖国文化传统的热爱,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构成了其作品的“诗史”特点。
陈禅心的集句诗创作走的是一条非常传统的路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形式的继承和发展。曹操、杜甫的诗歌已经被后人看作“诗史”,但是从集句诗的发展历史看,陈禅心之前只有文天祥的《集杜诗》具有类似的特点,所以被明人称为“文山诗史”。鉴于文天祥《集杜诗》的巨大影响,陈禅心自然有向他学习的一面。黄寿祺在《(抗倭集)题解四首并序》其三里这样写道:
集句荆公首创新,文山才调信无伦。何期绝响垂千载,更有禅心继后尘。
这个说法不仅适用于《抗倭集》,而且可以用来概括陈禅心的四部集句诗集。文天祥以二百首《集杜诗》展现了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历史,开辟了集句诗的写实功能,是对集句诗的重大发展。说陈禅心的集句诗“继”文天祥之“后尘”自然是正确的,但他其实比文天祥走得更远,是对文天祥《集杜诗》的重大发展。从作品记录的历史时间上来说,文天祥的《集杜诗》写的是自己晚年的经历和南宋灭亡前后的一段历史,但所记载的毕竟只是几年间的事情,反映的是很短一段时间的历史。陈禅心却用集句诗坚持不懈记载了六十年的历史,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坚持啊。从作品的主题来说,虽然二者都以国家的兴亡为基调,但文天祥的作品较少,所有的作品都紧紧围绕这个基调,而陈禅心的集句诗不但数量更为庞大,不但写出了中国曾经遭受的苦难岁月,也写出了对新中国的由衷赞美,是更加富于沧桑变化特点的生动“诗史”。从作品反映的内容来说,二者在记载历史、记录自己的荣辱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