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记录中国六十年风云变幻的集句诗史——谈莆田中国抗日空军诗人陈禅心的集句诗创作
【发布日期:2016-05-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2000年12月29日,历经坎坷的陈禅心先生和夫人陈独秀于金婚64周年之际,作为城厢区“五好文明家庭”和金婚代表,乘坐莆田皇宫婚纱影楼独特的“百年好合”红色轿车,游览城区和凤凰山公园。

摘要:陈禅心的集句诗具有“诗史”的突出特点,不仅描绘出中国现当代六十年间的时代风云变幻,记载了自己的出处行藏,而且始终洋溢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陈禅心的集句诗是对文天祥《集杜诗》的重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诗史”价值。

集句诗在清代高度繁荣之后,在民国时期迅速衰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当代。可是,在上个世纪,却有一位诗人六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作集句诗,一生出版了《抗倭集》、《十月集》、《沧桑集》(上)、《沧桑集》(下)等四部集句诗集,内收作品近三千首。这位诗人就是陈禅心。陈禅心(1912—2004),自号畏佗,福建莆田人。1936年投笔从戎,参加国民政府空军部队,身经百战。陈禅心酷爱吟诗,成为著名的“空军诗人”。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陈禅心因父亲去世回莆田老家守制,之后一直生活在那里。陈禅心的集句诗集,在创作时间上始于1936年,终于1995年,前后持续60年。反映伟大祖国六十年的风云变化,记录自己一生的出处荣辱,表达强烈的爱国激情,是陈禅心集句诗的突出特点。



陈禅心的集句诗描绘出中国现当代六十年间的时代风云,是真正意义上的集句“诗史”。翻开他的几本集句作品,便立刻能够感觉到不同时代的天风海雨扑面而来。《抗倭集》、《沧桑集》(上)的作品作于1935—1945年间,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以两集中有大量反映当时抗敌救国的时政内容。如《抗倭集》中有1936年秋天作于上海的《抵制日货》(集唐)、《流浪曲——为东北同胞作》(集唐)、《大刀曲——寄赠东北抗日救国军首领朱霁青》,沧桑集》(上)中有1938年5月10日作于武汉的《灭虏歌寄悼王铭章将军暨山东滕县抗日殉国诸将士》(集唐),7月6日作于武汉的《武昌徐家棚被日军轰炸,群众作防空洞疏散二首》等等,均显示出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如1938年夏作于汉口的《台儿庄大捷》(集李白)是这样写的:
笑矣乎(《笑歌行》)!举首遥望之(《古风五十九首》之七),今安在(《行路难三首》之一)流血拥僵尸(《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得陇又望蜀(《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三),但为此辈嗤(《古风五十九首》之八)。鹰豪鲁草白(《秋猎孟诸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煊赫耀旌旗(《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战鼓惊山欲倾倒(《猛虎行》),败马号呜向天悲(《战城南》)。汉家战士三十万(《胡无人》),意气相倾山可移(《扶风豪士歌》):丑虏无遗魂(《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山河功业存(《赠宣城赵大中悦》)。
此诗是作者得知台儿庄大捷的消息后所写,不但勾画出战争的惨烈场景,而且表现出对中国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写得气壮山河。又如1942年7月20日作于重庆的《悼抗日将领戴安澜 殉国二首》其一(集杜甫):
白骨新交战,青山犹哭声。三军晦光彩,伴月落边城。
此诗为追悼戴安澜将军而作,写得感天动地、荡气回肠,表现出对逝去英灵的无尽哀思。
《沧桑集》(下)共有六个专辑,反映出中国社会从抗战胜利前后、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各个历史阶段里所发生的许多重要而具体的历史事件。如《闻蒋介石电邀毛泽东主席赴重庆和平谈判》(集白居易,1945年9月8日)、《闻国民党胡宗南军队占领陕北延安》(集杜甫,1947年3月29日)、《国民党政府在黄河花园口复堤堵口,加害解放区人民》(集杜甫,1947年11月30日)等作品作于解放战争时期,不仅真实记载了当时的重要事件,也表现了诗人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否定和对共产党的衷心拥护。《望东方晓旭,咏五星红旗》(集李贺,1949年10月6日)、《美国军队入侵朝鲜,中国派遣志愿军抗美援朝》(集杜甫,1950年10月28日)、《国庆35周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集李贺,1984年10月1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参加莫斯科卫国战争纪念馆揭幕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集杜甫,1995年5月12日)等作品,作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5年该集出版的46年之间,是新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许多重大事件的记录,是用集句诗写成的一部新中国历史。
在陈禅心作于1959年国庆节前后的《十月集》里,他把新中国成立十年来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具体诗化为许多细小的浪花反映出来。他把诸如全国总工会的建立、中国科学院的成立、新婚姻法的颁布、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鹰厦铁路与宝鸡铁路的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人工降雨、全国兴修水利、大炼钢铁等内容都写进他的诗中。
除了投笔从戎的8年时间外,陈禅心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家乡莆田,所以他写有许多赞美莆田的集句作品。在《十月集》里,他把当地出现的新兴事物,如糖厂、人民广播站、人民影剧院、托儿所、幼儿园、县医院、妇幼保健院、敬老院、木器厂、农具厂、鼎犁厂、服装厂、刺绣厂、竹编社、群众饭店、公共食堂、人民旅社、照相馆、理发店、新建招待所、革命烈士陵园、东圳水库、百货商店、粮站仓库等众多的内容,都一一表现出来。从《沧桑集》(下)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喜爱家乡风土民情,如其《记莆田横塘村姑结婚热闹景象》(集李贺)写得非常有趣;他关心家乡的名胜古迹,如其《访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梅妃宫三首》(集唐)对梅妃的命运表现了深切的同情;他赞美家乡的先贤,有《中国晒盐创始人、莆田先贤陈圣侯应功传略》(集杜甫)、《缅怀莆田先贤林西园、宋湖民先生》(集唐)等作品;他还有意继承了莆田先贤的文学成就。如其《莆田先贤林震、陈言俱为集句名诗人二首》(集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茫茫何处期?愿及芳年赏,空吟袱禊诗。
列筵邀酒伴,看柳讶春迟。江南佳丽地.一种乱如丝。(1984年4月27日作于湖北阳新长江岸边)
从上二诗可以看出,对林震、陈言这两位写作集句诗的莆田先贤,陈禅心是怀有无限景仰之情的。他又有《明代陈言山人有(白云集)集句之作》(集孟浩然):
感念同怀子,长揖谢公卿。北山白云里。 荒村客思盈。归来一登眺,山水旧难名。聊题一时兴,非敢应同声。(1984年9月16日作于莆田兴化宾馆)
此诗想念陈言当年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表达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心情。
把陈禅心的几部集句诗集结合起来,就可以看出从1936年到1995年长达60年间中国大地上曾经发生过的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其中一些事件由于非常具体、细小,往往被历史工作者所忽略,而陈禅心的诗歌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如果把这些作品按时问排列,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中国现当代历史,可以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祖国在这60年里所经历的每一步变化。
陈禅心的集句诗在生动反映伟大祖国六十年沧桑变化的同时,也详细记载了自己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活、遭际和感情波澜,写出了自己的出处行藏,具有“自传性”的特点。《抗倭集》和《沧桑集》(上)里的诗歌对他1936年投笔从戎一直到解放前夕的生活经历有非常详细的记载。《沧桑集》(上)的第一首是《丙子九月初八辞别双亲离莆投军》(集杜甫):
九日明朝是,游子有所之。敛衽就行投,不得相追随。衰颜偶一破,聚散亦暂时。到扉开复闭,回首一颦眉。(1936年10月22日作于莆田)[5]
此诗不仅明确地交代了诗人从军的时间、地点,而且写出他辞别双亲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第二首题为《母妻送别至涵江三江口》(集杜甫,1936年重阳前一日作于莆田三江口),据此可知当天诗人离家时,他的母亲和妻子一直把他送到涵江三江口。而《抗倭集》开头《下乡关》(集唐,1936年重阳节于兴化湾舟中)包括《舟发兴化湾》和《击楫歌》二首,则是写诗人第二天乘船离开兴化湾的情景。根据这几首诗,就把诗人这两天的行踪和当时的心情非常具体地反映出来了。
再以《抗倭集》为例,其中充满了诸如《观十九路军“一·二八”淞沪抗日阵地,怀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翁照垣诸将领》(集唐,1936年秋于上海)、《谒民族英雄岳飞墓有感》(集唐,1936年秋于杭州西湖)、《自太原返杭州关寓晓起作此》(集自居易,1936年冬于杭州)之类的内容。其《十月集》、《沧桑集》(上)、《沧桑集》(下)也是如此。这些作品虽然紧扣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但也详细地记载了自己的行踪。陈禅心解放后的生活遭际则主要反映在《十月集》和《沧桑集》(下)中。《十月集》主要是作者对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伟大颂歌,诗人不但用诗歌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还记载了他本人参加农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