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组织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一行在区文联主席林宗哲带领下考察莒溪公馆
清康熙四十六年所立“莒溪铺附湖免差碑”
公馆内装饰用肚楣,凸显明末清初特征
莒溪地接九鲤湖,莒溪公馆之名随着明代徐霞客之《游九鲤湖日记》为人们所熟知,在这位近四百年前的奇人以奇游留下的千古奇书里,未游九漈,先过“莒溪公馆”,“六月初七日,抵兴化府。六月初八日,出莆郡西门,西北行五里,登岭,四十里,至莒溪,降陟不啻数岭矣。莒溪即九漈下流。过莒溪公馆,二里,由石上步过溪hellip;hellip;”。
何为公馆?据陈宝良著《明代社会生活史》,“在衙宇建筑中,还有一种lsquo;公馆rsquo;,作为上司巡行驻扎之所。”莒溪地处离莆郡四十多里,“降陟不啻数岭”的深山,因何在深山设立公馆负责接待事宜?
莒溪地处莆仙交界处,九鲤湖风景区以一湖九漈胜景名闻于世,其中的四漈在仙游县钟山境内,下五漈则在莆郡莒溪境内。莒溪一为溪名,二为地名。古时以里图分,属常泰里,今属城厢区常太镇。为溪,“在(莆田)县西五十里,首受游洋、蔡溪、九鲤湖诸水,东会萩芦、漁沧、八瀬水,以达于延寿溪。”(注1)“莒溪即九漈下流”。为地名,指莒溪盆地,盆地内一条溪流三弯四回,恰似一个“吕”字,加上虎堀山麓林木葱郁,真是一个天造地设的“莒”溪。现有下莒、埔头、过溪、溪南、溪北五个行政村。徐霞客往九鲤湖所经的莒溪古道,现在仍是莒溪要道,莒溪公馆就在古道旁。九鲤湖是我省仅次武夷山的第二个道教圣地,更兼有一湖九漈之胜景,观光者、祈梦者络绎不绝。莒溪公馆的创建发端于九鲤湖祈梦之俗,为便利士大夫往九鲤湖祈梦兼观光而设。
九鲤湖自唐宋以来,便以祈梦之俗名闻遐迩,或祈功名前程,或祈财、丁、寿,不一而足。到明代更是盛况空前,四方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争相祈梦许愿,引为时尚,尤以读书人问功名前程的极多。如明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也曾上仙游九鲤湖祈梦,梦惠之墨一担,盖以终文业传焉。此事还记载在祝允明为其撰写的王宠书的墓志铭中。
莆仙名臣中,唐代御史中丞郑良士,宋代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陈洪进,仆射陈俊卿,朝散大夫陈次升,参知政事陈文龙未出仕前都曾在九鲤湖祈梦。明代,莆仙士人上九鲤湖祈梦求功名者蔚然成风,如永乐年间林环,宣德年间林文(后历经四朝),正统年间翁世资翁世用兄弟,景泰年间柯潜与举子王奎,嘉靖年间康大和,万历年间陈经邦等等,真个是“胸中无限生平事,都付神仙梦里求”,九鲤湖则“人间车马皆因梦”“由莆而闽而天下,靡不闻风而翘想之”。当然,大明朝也有不信仙梦的莆仙名臣,如郑纪、陈迁、马思聪、林兆珂等。
在这些祈梦者中,柯潜与王奎的人生际遇因与莒溪结缘颇有戏剧性。话说两人在九鲤湖各梦仙人于本人左掌书写一字,又嘱下山寻老农圆梦。梦醒,王奎见手写“有”字,柯潜写“無”字。写“有”的心中暗喜,写“無”的心情沮丧,急于下山圆梦,两人到达莒溪遇老农求解。老农是个文盲,见王奎“有”字,说像落第举子,肩背包袱伞扫兴而归;柯潜“無”字,如四人共抬官轿,轿前挂有一幅喜幡,分明是喜登高第,衣锦还乡。翌年春闱,柯潜礼部会试名列前茅,殿试钦点状元。王奎则因事后丧志失意,临场慌乱,名落孙山。
明江西人舒芬,时为孝廉,也来仙山祈梦以卜前程,结果与莒溪结下了不解之缘。舒芬在鲤湖住了五宿都不成梦,临行时在壁上题诗曰:“千里寻真意自虔,五宵无梦竟无缘。神仙不识人间事,归去挥毫作状元。”归途中至莒溪,偶然打盹假寐,梦一老人和韵一诗示之,诗曰:“千里寻真意未虔,五宵无梦岂无缘。神仙不泄人间事,归去挥毫取状元。”舒芬得之大喜,回家苦读,终于高中状元。
可见,九鲤湖祈梦之俗最大的特点是“乞仙梦”,乞求仙公赐梦以卜前途休咎。《仙溪志》称:“神主科名尤灵,岁兴、福、漳、泉士大夫,斋戒诣祠下丐梦不绝”。明嘉靖帝是大明历代皇帝中最信奉道教的“道士皇帝”,在这种统治者痴迷求仙炼丹问卜的大背景下,为便于往来不绝的达官贵人自莆田至仙游九鲤湖祈梦之需的供给接待,解决饮食、住宿、交通问题,明嘉靖间直指(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李元阳于九鲤湖建迎仙公馆(注2),地处深山的莒溪作为自兴化府入九鲤湖必经之中转站,设立公馆作公务接待就成了一种非常的必要。在古代,交通不便,坐肩舆或步行至莒溪行程有四十五里,“出莆郡西门,西北行五里,登岭,四十里,至莒溪,降陟不啻数岭hellip;hellip;”(徐霞客《游九鲤湖日记》),而莆郡到九鲤湖有六、七十里,到达莒溪前四十多里是一路上上下下不止数座山岭,行程慢的到莒溪已是过午,那些举子如柯潜、王奎、舒芬等,自兴化府出发到达莒溪,在人倦日高时如何解决饮食、歇息谁也不知;抑或自九鲤湖翻山越岭原路返回至莒溪,疲乏之下怎么休息怎么打盹假寐也未可知。而为解决官方接待需要,自迎仙公馆建后不久,万历三十一年(1603)到任的莆田县宰蔡善继在莒溪建起公馆,名曰“莒溪公馆”。蔡善继之后,接任者泰兴人何南金。何南金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接任(注3)。因而,莒溪公馆倡建时间约在1603年至1608年之间。
蔡善继,字伯达,浙江乌程人,生卒年均不详。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后担任南京兵部郎中。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知泉州府,官至福建左布政使。在历史上是个廉洁奉公,执法严明的清官。广东香山任上以“单车驶澳”,订《制澳十则》治澳称誉于世;泉州任上悉心民瘼,布政清和;剔蠹節浮,緩刑去殺。《泉州府志》载,“郡人思其功,建祠於蔡忠惠祠之後,曰lsquo;前蔡rsquo;、lsquo;後蔡rsquo;。”
莆田的志书上,目前仅发现民国徐鲤九版《九鲤湖志》载,“莒溪公馆 莆田县宰蔡善继建,今废”;对蔡善继其人,亦未见更多记载,清廖必琦宫光麟 《兴化府莆田县志》知县条目载有,“蔡善继,湖州人,万历三十一年由进士知,后任南京兵部郎中”。
因莆田的志书目前发现的记载只寥寥数语,故只能凭借相关史料及现状大致了解莒溪公馆史上的一些印记。
据陈宝良著《明代社会生活史》,“人口流动频繁,是明代的特点hellip;hellip;这种广泛的流动人口的存在,都需要有一些安顿的场所,以解除旅途的劳乏。于是,就出现了驿馆、铺舍与客店。”“馆驿中设有驿丞、攒典等职,另外又有馆夫、房夫、门子,其人员多少,则各地不等,并有铺陈或其他什物,以便往来官员供给。此外,水驿有水夫,陆驿有马夫、驴夫,均为一些服务于馆驿的服务人员。”
据明 周瑛 黄仲昭《重刊兴化府志》之廨署志的记载,宋元两代未见有驿馆的记载,据明朝“莆阳驿”条记载,可知驿馆大致规制,“弘治十三年,知府陈效修葺前后二厅,至于房舍、两廊、疱湢、溷厕,以次完缮。”周瑛(1430-1518)、黄仲昭(1435-1508)存世时迎仙公馆及莒溪公馆尚未创建,但已有公馆资料记载,“莆田县设有公馆,lsquo;公馆 在福宁道之前、通衢之南。成化间本府创建,以为府僚候谒上司之所。rsquo;仙游县设有府公馆,lsquo;在县治东一百余步。昔未尝创,弘治四年,本府同知朱海区画财用,命本县知县陈文建之。rsquo;”惜无规制介绍。莒溪公馆现代可见的已残破不堪,残垣断壁,不避风雨,三间厢建筑被人为用墙隔断,后面应有房舍、走廊、疱湢、溷厕、马圈等已不可见。残存穿斗式结构、又说成不倒翁式的房梁,装饰用的肚楣,明末鼓形柱础都凸显明末清初的特征。
至于馆驿中人员配备,马匹数量,铺陈或其他什物等一些服务于公馆的情况,类比清 廖必琦 宫光麟 《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六记载的明兴化府所属莆阳驿配给情况,供上中下马共几匹,配编米若干,还配收买马匹杂物铺陈每月应当禀给几日,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