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湖民先生(1886—1967),名增矩,晚自号南禅、湜老。莆田县城长寿街罗巷里人。其出身书香之家,祖父琢堂,父石壶都是清代举人。自幼受文人家庭艺术熏陶,品学兼优。为清代最后一科(1905年)秀才。此时湖民书法以学习蔡襄的《茶录》小楷为主,写得一手端庄字。之后于1917年考入北京国立大学英文系,1920年7月,北京大学毕业,是莆田得学士学位的第一人。自1921年起任北洋政府交通部部员一职,升到签事。工作至1927年7月。在北京十年间,众多名家书画真迹展览让他开阔了眼界,也提高了他的书法艺术表现力。自1927年秋返莆任省立第十中学(莆田一中前身)委员(委员制)并兼任事务主任、语文教员。1931年湖民先生46岁,是年4月,他邀集学校教师、社会名流和一批青年创办“兴化青年艺术社”(后改名为“莆田民众艺术社”),由他担任社长。艺术社设有美术组、音乐组、文学组、碑拓组,由于湖民酷爱碑拓,负责碑拓组培训了几名拓碑能手;到处寻找碑石、木匾,亲手摹拓,花几年时间拓印了三百多件拓本,编成《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于艺术社展览过,保存不少地方文物史料。三十年代是湖民先生书法变化的重要时期。他精金石学,几年亲自摹拓金石、木刻,并加考证。加之日夕临摹,这个时期他的书法在原有帖学面目基础上加入碑的雄健刚强之气,书风为之一变,但风格尚未形成。
湖民先生的书法于四十年代中期开始形成自己的风貌。有何证据呢?《海内盛名士宋比玉先生墓表考证》一文登在马来西亚吡叻兴安会馆纪念特刊中,而湖民是在1948年61岁时,马来西亚吉隆坡雪兰莪兴安会馆聘任他为《兴化文献》编辑委员会莆仙征稿主任。由此可推断出《墓表考证》手稿墨迹应是1946年以前,即61岁以前所书。此时他的书法风格已形成,帖面碑骨,风神劲健。《墓表考证》的手稿封面为“明御史李嗣京题宋比玉墓表”,全文装订成册。全以小楷行、草书写就,整篇笔法纯熟,笔力遒劲,笔势连贯,无意于书而自具风神,时有令人赞叹的妙字。举例说明如下:《墓表》手稿(墨迹)第一页计291字,其中有北碑遗韵的字如明、题、祖、国、月、酒、门、物、才、夫等;其中相同的字写得意态有别的有:12个“之”字,4个“文”字,2个以上的有比、京、李、于、遗、宋、至等字;其中妙字有:史、京、崇、已、巡、神、写、达、至、失、岂、遗、急等。
湖民先生五十年代的书法作品,有1959年10月《建国十周年颂词》墨迹,以极具北魏遗韵之小楷书写,整幅字书写在格纸上,每字高度约1厘米。为湖民先生74岁时所书的作品。此幅作品的北碑朴茂雄强、老辣苍劲之风扑面而来,令人赞叹。其中妙字有:红、气、映、苍、好、遂、公、汶、阳、之、必、立、妄、强、保、谤、天、己、如、羡、京、老等。
湖民先生晚年书法作品已臻妙境,举例如下:1963年2月30日寒食节,他78岁时所书墨迹《成立壶碟会一周年依旧韵作短句七章》,此幅作品以小行楷写在笺纸上,以碑意写行楷,笔短意长,既有帖之雅致,又显碑之风骨。所谓人书俱老,整幅作品有沉厚浑穆之神韵。其中妙字有:成、立、身、忽、老、聚、访、白、题等。
湖民先生以82岁高龄走完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他的书法作品分散在莆田县博物馆、湖民后代及莆田民间,少见有大幅作品,以中、小楷为主,有正楷、行书、草书作品。虽然其书法作品可见到的数量不多,莆田当地的画廊、拍卖会上很少见到他的书法作品。但是湖民先生自成一体的书法,尤其是手稿墨迹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在当下重视保护传统文化的文化复兴时期日益彰显出来。其书法作品正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吴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