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清同治、光绪间兴化府地方绅士在城隍庙正殿设立慈善机构,左侧曰“如心社”,右侧曰“体仁堂”。至民国时期又创办慈善社。每到年关前即十二月廿五日,地方善信自发为贫苦民众施舍钱米,如心社组织人员办理发放手续。廿六、廿七日发票条;廿八、廿九日凭票领钱米。每年施舍人数以万计,所收米石和银二皆以千计。平常还有为穷苦死亡者施舍棺木,以及急病者施药等。慈善社亦办有药局,并有坐堂义诊医生。
每年除夕夜,城隍庙里戏台例行一场木偶戏,称“ 戏”。按,其实这场“ 戏”是城隍庙东北偏“青莲阁”为谢恩“ 府大神”,每年由信众题缘,在除夕夜例行上演的。(详见“青莲阁”条)旧时穷苦人多,三十暝躲债有家难聚,无路可走只得进庙看“ 戏”当“守岁”。有乐善好施者,往往派人捎带“红包”到戏棚前察看,悄悄为这些躲债穷人塞“红包”,两不留名。这即是民间俗称“三十暝看lsquo; 戏rsquo;”。
城隍庙扬善亦惩恶。走进城隍庙,更觉得阴森威严,做亏心事的就会不寒而栗。仪门之东门南面门楣上挂有“你来了吗” 四字楷书额匾,告诫居心邪恶之人,在城隍爷面前要实事实说,痛改前非,否则,冥冥之中皆有报应。故老相传,城隍庙悬挂“你来了吗”这块额匾,说是民国时期,某绅士家丢失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疑是佣人所为。但缺少证据,无法报案。故约佣人一同到城隍爷面前赌咒,因佣人文化程度低,又信仰菩萨,怕面见威严的城隍爷,刚走到仪门心理防线即而崩溃,自动坦白其盗窃行为。该绅士为答谢城隍爷,特赠送此匾。原打算书写“威灵显赫” 四字。后请教于曾任县太爷朱唤醒老先生,朱建议用“你来了吗” 四字,一句大白话,既通俗易懂,又有无穷的威慑力。而城隍神像两楹有联曰:“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为恶必灭,为恶不灭,祖宗有馀德,德尽而灭;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有馀殃,殃尽而昌。”联中惩恶劝善之言,发人深省,引人遐思。
城隍为城邑之保护神。所以,庙奉及陪祀之神,皆为循吏良牧、名臣勇将;或有美政懿德,施惠泽于人民;或能御灾捍患,建功业于国家。史载,宋代福州太守邑人蔡襄,执政惠泽于民,故殁而敬之为福州城隍神。南宋末,元兵陷莆。参知政事、知兴化军邑人陈文龙与其叔通判攝兴化军陈瓒,守城不屈而死,文龙谥忠肃;瓒谥忠武。明时陈文龙被封为福州城隍神,陈瓒亦为兴化府城隍神。
城隍庙至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党莆田县党部以破除迷信由,令拆。邑人林春声等以福州城隍祀陈文龙、兴化祀陈瓒,有明史礼乐志为据,“合保存神庙条例,呈请施行议乃定”,而得以保存。新中国成立后即50年代初期,城隍庙又成为破除迷信的对象,惨遭破坏。
据耆老回忆云:某日,城隍庙之木雕城隍神像被“积极分子”从头顶到下巴用锯锯开,成为前后两半,不知脸部流落何方?第二天,有虔者将这尊受损之城隍神像,头部用红纸包封。此即兴化民间俗语“红纸封菩蕯”之典故。土改运动时,城隍庙财产被没收分给贫困居民,连庙埕几株荔枝树也未能幸免。而受损的“城隍爷”像亦被抬出,放倒在庙埕中,其馀泥塑神像统统被砸烂。后来,这尊“城隍爷”像又被虔者藏匿于东岩山“建三堂”。1957年初,经报批,将“城隍爷”像移往“二忠祠”奉祀。几天内,烧香之信众,即络绎不绝。之后,又因政治运动,城隍爷被封闭在“二忠祠”大殿中,渐渐被人遗忘。1966年,“文革”破四旧开始。樟木雕刻之“城隍爷”像也被抬进长寿街,劈作木柴烧火,熬煎预防脑膜炎的草药了。
解放初期破除迷信之后,城隍庙被改造为城关剧场,大门、仪门、正殿基本完好。除莆田县贸易公司、城厢粮油交易所承租使用外,莆田县实验剧团、莆田县戏曲学校亦设于此。“文革”期间,剧团解散,多数建筑物随之被毀。后来,部分建筑又被拆为莆田县医院用地。现仅存仪门、正殿以及父母祠而已。今庙内尚存明弘治《兴化府重修城隍庙碑》、万历《重修兴 化城隍庙记》(上二碑为新刻),以及从“二忠祠”移来的正德《二忠祠记》等碑铭石刻,是为珍贵文化遗产。2001年城隍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贤祠,在城隍庙左。明成化间(1465~1487)巡按尹仁檄建,祀陈俊卿、蔡襄,名“二贤祠”。后增艾轩林光朝,改匾为“三贤”。嘉靖庚申(1560年),又增参政龚茂良,匾改“四贤”,有司春秋致祭。万历间(1573~1620),陈布政瑛同陈尚书经邦重修。后祠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贤姓子孙将祠址卖与邻右。而四贤祠改祀兴贤仓(驿前街)。后祠撤改为中山中学校舍。
二忠祠,在四贤祠左。清乾隆志:明正德壬申(1512年),郡人评事徐元稔具奏陈文龙、陈瓒叔侄以节合立祠致祭。诏令知府蒙惠、同知李大纪、莆田知县周任,以正德五年(1510)秋八月,度地于城隍之左偏,建祠肖像祀之。今所专祀二公,有司毎春秋致祭。时有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福建提刑按察司副使、奉敕提督学政姚镆撰文,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林俊书丹,赐同进士出身、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陈茂烈篆蓋。嘉靖壬戌(1562年),前堂毀。万历癸未(即十一年, 1583年),裔孙布政瑛请抚院赵可怀、沈人种重建。万历十四年(1586)四川按察司提学副使沔阳陈文烛为记。清嘉庆十四年(1809)已巳进士,江西义宁知州邑人陈云章有《二忠祠吊先忠肃》诗云:
合沙岭上泣孤臣,芳草无情碧血新。死并文山垂大节,生疑武穆是前身。一门忠义无双士,千古科名有几人。只惜西湖荒冢在,不同遗庙祭江滨。
祠内本有“二忠祠”初建和万历重修碑记二通;宋孝宗书赐陈俊卿札书碑,此碑上世纪50年代又移至三清殿碑园,并建碑亭保护。民国甲申年,陈氏又一次重修“二忠祠”,清末进士邑人张琴撰《重修二忠祠募捐册序》。祠前原立有“二忠祠坊”。迨至1957年,城隍爷像被安奉在“二忠祠”大殿中,左旁塑陈文龙、陈瓒像,“文革时期”像毁。“二忠祠” 被莆田县粮食局改造为食油库。旧城改造时被拆除。而明正德、万历二通碑记移置城隍庙。至此,“二忠祠” 连同“二忠祠坊”均已荡然无存。 (肖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