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城关雁塔
在仙游鲤中文体广场前边的巷子拐角处(原燕池埔东南侧游泳池旁),有一座四百余年历史、整体看上次不是很壮观的宝塔——雁塔,系仙游唯一隐于中心城区的古石塔。该塔为明代尚书郑纪于明万历年八年倡建,曾是仙游古县城的标志性建筑,而今早已隐于中心城区的喧嚣闹市中。
近些年,乘着“大城关”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繁华的仙游老城区早已突飞猛进,让人认不得老城关的新模样。但默默目睹着仙游县城的美丽巨变,一直以来塔身古朴苍凉的雁塔依旧矗立在尼姑庵清净堂的西侧,巍然不动,要是不特意找寻,市民还真的难以一睹它的容颜。笔者在崛起的林立高楼中寻觅,好不容易走近,但见在经历四百余年的风吹雨打后,好些野草从塔身石头裂缝中长出,有的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里绿意盎然,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城关的雁塔斜对文庙,雁塔名称、外形源于西安的大雁塔,在古代曾是科举张榜的地方,为“文运,文昌”的象征。据载,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会宴后,常题名于雁塔(文状元提名大雁塔,武状元提名小雁塔)。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不料,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又如另一位新科进士刘沧写道:“紫毫粉壁题仙籍”,简直以为自己是天上的文曲星了。 从此,各地的“山寨”雁塔纷纷矗立起来,不管大小规模形制都上题“雁塔”二字;甚至连“雁塔”二字都是“拷贝”西安雁塔的。
古代仙游读书人考前考后都要顶礼膜拜博取学运的该塔,石构楼阁式,底座直径约2米,塔高12.6米,体形癯瘦,塔形秀丽,由青石堆积而成,呈六角形七层实心结构,各层均有塔檐;塔身结构严实,无雕刻,仅在塔北面二层上刻有“雁塔”二个大楷字,落款为“万历庚辰冬阳月吉旦日”,虽经历风霜雨露的侵蚀仍清晰可辨;塔刹为葫芦状,整体保存完好。时隔400多年,这个早已藏身闹市中的石塔仍然得以存留,实属不易,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古塔中的石塔珍品。(陈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