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阳历代藏书家传略(七十五人)(一)
【发布日期:2016-03-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闽籍著名藏书家梁章钜(字闳中)云:“非关因果方为善,不计科名始读书。”藏书家堪称中华诸子百家中最为特殊之一家。爱书之心,人皆有之。但藏书家之爱书则不同于常人,他们往往爱书如金,惜书如命,染上书癖,遂成书痴。乃至达到如醉如痴、如影随形之地步。他们往往将毕生之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书,追求书,热恋书,倾力搜求书,千方百计聚集书,万般精心呵护书,唯恐不及,唯恐不周,唯恐不测。他们往往抄书校书,挥汗呵冻,露抄雪写,不知晨昏,忘却寒暑,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习以为常,持之以恒,不以为苦,反以为荣。他们往往为了购得珍稀典籍,不畏征途,无视坎坷,节衣缩食,耗尽资财,倾家荡产,在所不惜,危及性命,在所不顾。藏书家们之唯一宏愿,只为聚书,只为收藏,只为存世,只为儿孙,只为学习,只为祖国。故一息尚存,作德日休,为善最乐。
谁能忘?中华民族之历代藏书家们,为了搜集、抢救、汇聚、抄录、校刊、收藏、保护、传存祖国之宝贵文化典籍,立下了不朽之功勋。时至今日,中华大地,文献典籍、博大精深,寰宇称甲。特别是藏书家们之佳话轶事,从侧面昭示世人:书籍永远是人类最宝贵之精神财富。笔者意欲借助介绍莆阳历代七十五位藏书家之传略,让读者从中了解到藏书家们是如何通过自身乃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何来采集图书?如何鉴定版本之优劣,探研版本源流?如何修补书籍、改进装订?如何预防蠹霉水火及长久收藏保存书籍?如何分类编目、撰写提要?如何校勘图书、题书、跋书?如何抄书、刊书、借书、指导读书、流通图书之种种艰辛、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之经验教训!得以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传承,并从中积累极其丰富之宝贵经验,形成完整而严密之学问。笔者坚信,通过介绍莆阳历代七十五位藏书家之传略,先贤们之坚毅努力,辛勤劳作,卓越贡献,必将其英名永载莆阳史册。
一、郑露,一名褒,字恩叟,郑辿第三子。生卒年不详,祖籍河南荥阳,先辈入闽为官,居晋安郡(今福州),南朝永定元年(557),露与胞弟庄、淑举家从永泰迁至莆阳境内南山,筑庐为室,建湖山书堂(原址今广化寺讲堂),攻读诗书,以文章教诲后辈,倡导儒学。露为南北朝陈朝藏书家,稽诸载籍,兴化为郡,建置自宋始。在周为七闽地。秦属闽中郡。西汉属闽粤王,东汉属南部都尉。吴属建安郡。晋属晋安郡。梁属南安郡。陈置闽州(即今福州),以其地置莆田县属焉。寻废,入南安郡,改丰州为泉州,地属泉州。“莆人读书,自陈郑露始,科目出身自唐林蕴及藻始,历宋、元至今为益盛焉!”(见《重刊兴化府志·礼记二》)后露官太府卿、庄任中郎将、淑为常州别驾。世称“南湖三先生”。[按:《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籍释二十六载:“太府卿”,此官名在北魏已有。]
永定二年(558),露舍南湖居宅建金仙庵,为境内佛寺之始。“莆之衣冠文物实自露兄弟开先之也。”(见《莆田县志》)状元柯潜撰《太府卿露公像赞》:“三先生讲学倡道,以振士风,司业吴公源著《名公事述》lsquo;称其开先莆学矣。rsquo;hellip;hellip;生际梁陈,学宗孔周。讲道南湖,以开愍懵。莆人知学,实倡自公。有贤二弟,同振其风。十室之间,书堂八九。公泽所渐,名垂永久。我瞻遗像,肃然以兴。吁嗟乎公,百世典型。”露庋藏诗书典籍,教读子弟,传授文化,自此,莆人以“读书为故业”。《一统志》云:“读书为八闽之甲。”到了唐贞元三年(787)丁卯,德宗诏赐敕建“开莆来学”坊于莆城东大路拱辰门,以褒其功。露撰《书堂》诗,为莆阳存史最早之文学作品之一。《彻云涧》一诗收入《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七。(文献出处见《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四、《福建藏书家传略》、《福建图书馆事业志》、《福建藏书楼》。
二、林披(733-802),字茂则,号师道,高平次子。唐开元二十一年(733)癸酉生,清源郡莆阳澄渚乌石人。唐藏书家。披幼聪慧,“年十五,手抄书史约千余卷。”工诗善文,能写一手好字,尤擅小篆。年二十,于天宝十一年(752)明经及第,官将乐县令,升潭州刺史。以耿直敢言忤权贵,贬临汀郡曹掾,郡多山鬼淫祠,其著《无鬼论》晓民。御史樊滉奏署临汀令,以治行迁汀州别驾,知州事。复授检校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后解印归里,居隐林下四十年,于西南建读书楼。故相国常衮曰:“林君出处犹龙,所居有青蛇白雀之异。”披肢体安详,志尚高洁,宠辱不惊。邑人桂州刺史黄岸卒,为撰《刺史黄公迁居述》。
贞元十八年(802),披卒,年七十,赠睦州刺史。披喜藏书,嗜书苦读,穷经论史,手抄不辍,书经目辄记,里中人称其为“博学”。其传九子,皆承义方,俱官刺史,世称“九牧林家”。披之第六子蕴(字梦复)官邵州刺史,其著《林邵州遗集》载:“(披)聪明特达,目所览必记于心,自写六经、子史千余卷,工草隶。”裔孙明刑部尚书俊赞曰:“温陵十六,我公愈伟。气直道完,论著无鬼。出处犹龙,德星萃止。休符显祚,嗣九刺史。”(见《唐九牧林氏长房族谱》、《福建藏书家传略》。)
三、 陈峤(825-899),字延封,号景山。唐宝历元年(825)乙巳生,清源郡仙游县折桂里(今榜头镇)后坂村人。唐藏书家。峤“龆龀好学,弱冠能文。”与高阳许龟图、江夏黄彦修友善,同聚北岩精舍苦学达五年。后许、黄西去,峤复居北平山,两地穴管守之榻,十年索随氏之珠。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应省试,然屡试屡踬,终于在光启四年(888)擢戊申科郑贻矩榜进士。以一甲第二名名列皇榜之首,荣耀一时,里人改称其地坂头为“榜头”。峤历尽三十一载辛酸苦楚,终于名动京师,官京兆郡参军。司空王审知主闽,峤历任大从事、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升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辅佐审知治闽,益贤其参画。峤为人谨信,性喜聚书,藏书甚丰,凡数千种,居家纯孝,事继母如亲娘,哭拜先人庐墓,“泣血有闻”。光化二年(899)卒,享年七十五岁,葬兴教里福平山。御史黄滔为撰《司直陈公峤墓志铭》。峤之子孙后迁居莆田常泰里延寿村。(见《十国春秋》卷第九十五、《莆阳黄御史集》、《闽书》卷之一百五、《莆阳玉湖陈氏家乘》、《绶水书香》、《福建藏书家传略》)。 (黄祖绪)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