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万寿塔
“吾郡三邑,仙游最巨”这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对享有“东南望邑”盛誉的千年古邑仙游的赞誉。的确,在仙游,九鲤湖、菜溪岩、麦斜岩、天马山等自然胜景数不胜数,但缘起于古代印度的古塔却为数不多,大多建于唐元宋明代,有着短则三四百年长达近千年的悠久历史,且至今保存完好,有的还有着美丽动人的故事。这其中主要是枫亭天中万寿塔、龙华双塔、九座寺无尘塔、赖店东渡塔、榜头望夫塔和隐于中心城区的明代古塔雁塔等10多座宝塔古建。近日,笔者专程零距离探访观赏“塔影钟声”,触摸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透视仙游建筑史上的宝贵财富,感悟仙游的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
(一)枫亭万寿塔
古朴典雅的天中万寿塔位于枫亭镇塔斗山上,高7.4米,边长5.1米,为石构实心,四方形五层,俗称塔斗塔,亦称青螺塔,经有关专家鉴定属阿育王塔,为五代建筑风格。它建于山巅,坐北向南,以山作基,砌石而起,傲然凌空,如立天中,所以被取名为“天中万寿塔”。枫亭天中万寿塔以其别致的造型及其丰厚的文化内蕴,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塔文化遗产,于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表现了我们祖先精湛的艺术创造力。
据史志记载,这座塔创建于五代年间,已有千年历史。宋嘉祐四年,即公元1059年,宋端明殿学士蔡襄重修。它是我国最大的阿育王式实心石塔。而阿育王式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塔。
万寿塔表面几乎布满浮雕,其造型之奇特、艺术之精湛,均堪称一绝,共有44幅双龙、青莲、孤梅、海浪以及雷公、力士和佛像等石雕。同时镶以莲花叶瓣、牵丝花纹、微波细浪等各种图案,观其石雕,功夫古拙而不失奇巧。塔身第一层置于瓣莲花须弥座上,雕有四位力士,双手叉腰,两腿弯弓,挺胸仰首,极力顶住上面各层重压,似有千钧压顶之势。第二层底部又重垫一道须弥座并有八个座脚,塔身四转角只置圆鼓形立柱,每面则各雕四幅折枝花卉。第三层每一面各凿成三个拱门形浅龛,龛中各雕一尊佛像;四转角作浮雕身着古代武士服的立体人像。最奇特还是第四层,塔身各面中间各有一尊浮雕头戴古印度宝冠,两边著璎珞,佩身耳铛的女菩萨;四转角则各雕鸟嘴人形、长翅膀的迦楼罗立像为角柱。
登临塔斗山观塔的同时,还可极目远眺,海水、岛屿、礁石、沙滩、红日、渔舟、码头,构成了一幅十分壮美的山海画卷。千百年来,万寿塔巍然屹立塔斗山顶,作为太平港的航标,为出入海港的船只指明航向,相传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也曾在这里停泊。古往今来,天中万寿塔牵系着多少赤子之心,海外游子归帆时,远远看见塔影,就知道回到了家乡,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章,如清代著名画家林肇棋在塔前石上刻下“沧海双流合,乾坤一塔峨”名句,还有蔡襄留下“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青松力,他日松高树又低”的哲理诗篇,令人反复吟诵。
(二)龙华双塔
名闻全国的龙华双塔,地处离仙游县城约4公里的龙华镇灯塔村,位于唐代古刹龙华寺前东西两侧,系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邑人郭勇为母七十寿庆而建。塔高44.8米,仿木楼阁式八角五层空心石质结构,状似古楼飞檐,蔚为壮观,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比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塔,还早近百年。
据载,北宋大观年间,邑人郭勇为母七十寿庆,捐建东塔,并祈求其母八十寿庆时再建西塔,越十载,郭勇果然捐建了西塔。于是,龙华双塔便屹立在龙华寺前,历经九百多年,雄风依旧,气势宏伟壮观,构造巧夺天工,在古建筑史上可称奇绝。
东塔和西塔大小相同,均为楼阁式仿木石构建筑。双塔因场地平坦坚实,地质均匀,基础深而坚硬,宽大又牢固,特别是施工精细,砌筑材料粘结紧密,石块斜扎,主体上下连结整体性强,上轻下重、重心低下,故经受千灾万难而不毁。
龙华双塔五层八角空心体,采用花岗岩修筑,高44.8米。塔基为须弥座,由石雕力士金刚承托,底层东西两边有石雕将军护门;每层开四门,设四龛,位置逐层互换,并有回廊,护以石栏;每层皆辟一方洞,门旁有金刚武士浮雕,各层塔檐稍短,檐背上各镇守一尊金刚罗汉佛像,塔檐都是用条石拼筑,环塔成波浪状,每个塔棱正对着塔檐浪峰,酷似古楼飞檐,蔚为壮观;各层有石级可通,沿塔檐回廊,可直达塔顶。令人称绝的是,在塔尖灌铅,作为避雷设施。这在古塔建筑史上堪称奇绝。
要是有雅兴登上塔顶,放眼一马平川的西乡平原,但见良畴泛绿,新村绚丽,溪渠潋滟,茶树密布,龙华美丽乡村建设的秀美新气象一览无余,的确有一派江南富饶水乡的诗意景象。尤其是每当夕阳晚照时,双塔披金闪烁,动人的美丽塔影令人百看不厌,别有洞天! (陈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