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南门横街衙署与官宅(一)
【发布日期:2016-02-0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图为十八张厝张氏街巷

图为十八张厝延福社

南门内横街 在迎仙门内。东西走向,东自古义井街即东大路行尾巷口,西至府前街为界。以故,明清时期曰:南门内横街;俗称:南门横街。民国以后,十字街(井亭街)以东,曰:文庙路、会仙宫巷;以西曰:延福里即十八张厝;跨驿前街龙门下,曰:旧府前街、府前路。宋兴化军筑城后,这是自南、东门出入城以及官民通往府学前街之文庙府学的一条主要通道。

文庙路 在南门内之东。因东通府学前后之府学文庙,故名。西自义井街即今十字街,东抵行尾巷。文庙路内,古有会仙宫,故民国时期改称:“会仙巷”,俗称:“会仙洞”。新中国成立后,仍诞旧名“会仙巷”。“文革”期间,与“十八张厝”二巷并称:跃进路。1982年起各自恢复旧名。
自十字街入巷,宋兴化军南门兵马司旧地建有“白勇祠”,俗称“白公祠”,奉祀明剿倭阵亡的兴化卫千户白仁。春秋致祭。圮废,后里人重建改名“会生宫”。 嘉靖三十三年(1554)十一月,兴化卫中所千户白仁领兵剿倭阵亡,赠明威将军,加秩二级,子孙世袭指挥佥事,命有司春秋致祭。嘉赐“忠勇”。今市博物馆三清殿碑园存立有《忠勇白公祠碑》。
按,民国志称:“白公为白大人,而其事跡知之者鲜。”1963年《莆田县志稿·宗教》亦称:“会仙宫为公祠古跡,里人求其事迹不得,但呼为白大人,信师巫之说,立雷公祠,而呼白大将军为白大人。”据此,“会仙宫”是为“会生宫”之俗称。“会仙宫巷”亦因此得名。“会生宫”之西旧有“三义庙”。新中国成立后,“会生宫”和“三义庙”皆设为莆田县粮食仓库,上世纪末旧城改造时被拆除。
会仙宫斜对“金天书院”。创建时间无考。民国13年(1924),县立妇女职业补习学校曾设于此,二年后移至驿前。巷内有林氏家族居住这里。

延福里 在会仙巷西,过十字街便是。东西走向,东自十字街西至龙门下。因巷内有社曰:延福社,得名。明兵部尚书郭应聘建府第于此,亦称“司马里”。古时这里驻有兵营(按,弘治志:宋兴化军“保节二十五指挥营,在郡城右厢横街之西北”;明兴化卫“兵马司四所,在各城门之内”)。或以兵营之番号,延福里称为“十八营厝”;也有人说这里的驻兵建有十八张营房,邑人俗称:十八张厝。新中囯成立后,更名“太平巷”。因“太平街”设于此,而街名以属地西州有“太平社”得名。“十八张厝”属址焉。“文革”期间,太平街改名“跃进街”,而东“会仙巷”、西“十八张厝”二巷亦并改曰:跃进路。1980年起,以上二条路巷各自恢复旧名,延福里仍曰“十八张厝”。
十八张厝,自东“下十字街”入巷,巷北侧为李氏大院,居屋为三进二天井之四目厅大院。依居宅之规模,旧时族居这里的李姓人当为大户人家。与李氏毗邻为林氏居宅。
林宅西为延福社,祀土谷之神。明翰林院侍讲陈用祠堂附之。弘治志:“陈侍讲用祠堂,在右厢。初,用建延福社,祀土谷之神,后圯。成化十五年(1479),乡人林近龙等请于官重建,取古lsquo;乡先生没则祭于其社rsquo;,而以用附之。”
延福社西,为明刑部尚书郭应聘府第,亦称大司马里。郭应聘,字君宾,号华溪。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中。出知南宁府,擢四川兵备副使,升广西按察使,转右布政使,晋副都御史。巡抚广西,加兵部侍郎巡抚如故,入为户部侍郎。以忧归,寻加兵部侍郎,再抚广西,晋两广总制,召拜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襄靖。
大司马第,建于明末,坐北向南。面临“十八张厝”巷道。对郭应聘居第规制,有人说是一座五进七间厢大型庭落式莆式士大夫宅第;也有人说他是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莆田首富,居第为六进,其北为绣楼俗称“小姐楼”。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居第被莆田县侨联戏院建设拆毁,部分被莆田县饮服公司占用,今只剩少许残垣破屋。其建筑形制今难考其详,而邑人皆称居第为“百廿间大厝”。居第旁旧有小巷,过侨联戏院可通大佬前。因居第后进有绣楼,可观西市即大佬前街景。故巷口地称“楼下”。邑人称这条小巷曰“楼下里”。郭应聘逝后,万历十七年(1589),抚宪周宩、按院邓链檄建“尚书谥襄靖郭应聘祠”祀之。乾隆《莆田县志》:祠在右厢龙门下。万历已丑巡抚周寀、巡按炼檄建。扁曰:“名臣襄靖郭公祠”。有司春秋致祭,郡人督学方沆记。至民国时祠废。万历初在下十字街建有“大司马”坊。 (肖亚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