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解放后,莆田人最先看到的电影是部队在地方放映的露天电影。解放初,对敌斗争形势严峻,莆田又地处海防前线,驻军较多。莆田后卓、西天尾三山、涵江飞机坡等地有驻军部队,三江口、平海、南日岛等地还有海军驻地。驻军部队经常放映露天电影,附近乡村的老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去观看。据一些老年人回忆,当时人们第一次看到电影,都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也想不明白,挂上那么一块白布,怎么就会有那么多人在活动,会说话会唱歌,还有飞机大炮。
1954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派出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第34小队来莆田县,负责本县城乡电影巡回放映,队长吴金俊和放映员宋志明同志。当时电影是全省编制、统一编队和统一调配。电影队建制一般是小队长、放映员(有的还配发电员),他们当时关系隶属省文化局电影大队部晋江专署分队部,从此莆田县人民才从对电影的陌生到对电影的认识和兴趣。
根据吴金俊回忆,他是1924年出生在莆田县常太下莒这个小山村。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他迫于生计,和当地不少人下南洋谋生。1943年,在马来西亚参加马六甲“马来西亚共产党海外总支部”(以下简称马共)地下工作队。1944年4月在马来西亚麻坡区芭口,马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张亚憨同志介绍他参加马共麻坡区第三独立队三分队担任敢冲队队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的斗争(证明人陈细男)。1945年,在新加坡福儿律开设脚车机械店,从事地下工作。1946年,他加入“马来西亚共产党海外总支部”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同年9月上旬的一天,他去进货回车行的途中,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参与组织成立“狱友互助会”,带头组织狱友开展罢工、绝食、越狱等,坚持进行顽强斗争。1952年12月,被当局驱逐出境,遣送回国。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接收后,分配到福建省难侨办事处福州分处难侨办招待所,参加政治学习,任组长,等待分配工作。1953年7月,福建省侨委分配他到省文艺干部第三期电影训练班学习,在学习期间他担任学习小组长。学习结束后,他由省文教厅、省电影放映大队统一分配到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第34小队任电影放映员,早先在闽清、安溪等地进行电影巡回放映,后来,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第34小队被上级部门调配到莆田县开展城乡电影巡回放映工作,他被委任为第34小队队长。
吴金俊还回忆1954年9月11日,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第34小队来莆,当晚在县体育场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智取华山》。从此,莆田县的城关和主要集镇、部分农村才有机会看到电影。当时电影一般在体育场放映,票价8分(儿童5分),观众很多,尤其是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放映时,观众上万人,大家自觉地买票看电影,且秩序井然。那时社会风气很好,群众觉悟很高,没有不买票看电影的。
那时电影是城乡广大老百姓最心仪的文化娱乐形式,所以巡回下乡的电影队所到之处,大家像过节一样热闹,有的搬椅子、有的搬砖头石块抢占位置,有的早早就吃了晚饭到现场等候看电影。不少年轻人还主动协助维持秩序,帮助放映员埋竹竿挂银幕hellip;hellip;人们从十里八乡扶老携幼赶来,露天电影放映场上是人山人海,下乡电影队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拥戴,因此吴金俊也渐渐爱上电影这一行业,无怨无悔地履行一个电影人的工作职责。
那时农村没有公路,下乡流动放映电影,全靠步行。从这个放映地点到那个放映点,有时要步行几十公里,常常腰酸背痛腿抽筋。由于电影很受群众欢迎,吴金俊看到群众热切盼望电影的情景,因此他感到从事电影这一事业很光荣,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电影队每到一地,先张挂银幕、悬挂喇叭、再发电,放音乐,广播介绍当晚电影,有时还配合当地宣传中心工作。电影小分队人员常年吃住在基层,每到一地就找积极分子联系,在他们家吃家常饭(每次都要交伙食费),这就是吃“千家饭”。晚上就住在积极分子的家中或祠堂宫庙,一般都住在学校的教室里,叫“睡百家床”。“吃千家饭、睡百家床、走万里路。”是那时莆田电影人的光荣传统。
根据当时形势宣传需要,和莆田县人民群众热切观看电影的迫切要求。1955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又分配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第51分队来莆田县城乡各地巡回放映,放映员宋志明同志任电影队辅导员,队长林黄河(南安人,1956年8月调回原籍)。那时莆田县电影放映分二个电影放映区:自常太、华亭、莆田城关至笏石沿海公路线靠壶公山一侧,为第34小队巡回放映区;自萩芦溪沿岸到南北洋、沿海公路线另一侧,为第51小队巡回放映区;另外,南日、湄洲、平海片由当时的驻军电影组放映,扩大了莆田县电影放映范围。
1956年5月,省人民政府为加强电影宣传工作,再次分配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第94小队来莆田城乡电影巡回放映,林文统同志担任队长。这时,根据上级电影管理部门的调整,蒋金藻同志任电影第34小队队长;吴金俊同志调任电影第51小队队长。那时候,这三支电影小队常年累月活跃在莆田县的城乡各地,努力解决群众看电影需求。
1958年,根据福建省文化厅加强对全省电影事业管理的要求精神,各地建立了电影业务技术管理工作站。同年6月,莆田县电影修理站成立,地处城关桃巷(今荔城区梅峰小学内),吴金俊同志任站长。1959年,莆田县电影修理站改为莆田县电影事业管理站,吴金俊同志一直在管理站从事放管技术工作,还经常参与电影下乡放映、设备维修,多次被评为莆田县文化系统先进个人。
1981年12月,吴金俊在近三十年的电影放管技术工作岗位上退休。 (李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