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宫曾为莆田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场
四
文峰宫前街 街位于文峰宫前,故名。东自文峰宫(今妈祖行宫),西至务巷口,与司前街相接壤。古与“司前街”并称为“鼓楼前横街”。明清时,始以“司前街”和“文峰宫前街”分列于郡志。民国时期,因县巷置有“文献名邦”坊,二街又合并更名为“文献路”,俗称“文献街”。
文峰宫 在古谯楼东100米处。文峰宫即天妃庙,祖庙在旧新安里鲤江湄洲屿上。古时,官府往湄洲举祭“隔涨海,往返帷艰”。绍兴三十年(1160),在胡公里白湖(今阔口村)建行祠,曰“顺济庙”。为宋丞相白湖人陈俊卿献地创建。据说,“顺济庙” 香火极为鼎盛。俊卿子陈宓在《白湖顺济庙重建寝殿上梁文》中称:“今仰白湖香火,几半天下。”宋代楼阴《玫媿集》云:“居白湖而镇鲸海之滨,服朱衣而护鸡林之使。舟车所至,香火日严。”
元至正十四年(1354),复迁于城中左厢善俗铺以原水陆院山门地改建行祠。清乾隆志:“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八闽通志》记:至正十七年,或为重建。)僧霞谷合两院为寺,因奉府县舍地建天妃宫,面对凤凰山文峰,故名文峰宫。”从此,官府春秋二祭,皆在“文峰宫”行祠,声名显赫。明康大和《兴化府志》云:“元时邑人赵还珠等筹建,本朝官加修葺。嘉靖壬戌(1562)倭毁,里人宪副陈应魁、员外萧奇勋率众重建”。黃仲昭《兴化府志》“近建亭,横跨街上,使祭时容众序立”。清乾隆志:“乾隆二十二年(1757),知府宫兆麟扩凤山寺,右边地捐俸建后殿”。嘉庆八年(1803),知府马夔陛于主殿右侧(凤山寺报功祠)建三代祠奉祀妈祖三代神主,立有《敕封天后圣母三代列圣殿宇肇建碑记》,记云:“兴郡城中,天后特庙坐东面向,规模颇狭,向未有后殿奉祀三代神牌。毎于祭吿之期,暂假凤山寺禅室设位行礼,未免简广亵hellip;hellip;知天后庙宇本属寺基,即以寺之北堂归入天后庙内。夔偕丞令等捐俸创建,虔祀三代神牌,北位南向,允符体制hellip;hellip;至若两庙香火,应令寺僧敬谨供奉,不得间断。”嘉庆二十三年(1818),兴化府协镇徐庆超集资重修三代祠,“至起盖僧房,复购东边闬地一所添造厨房,置香灯产业以垂诸久。”徐撰碑《天后宫三代祠碑记》。道光二十六年(1846),邑人陈池养又募金重修文峰宫,并作《募修郡城文峰宫引》。民国志:“民国18年(1929),破除迷信。林氏子孙根据族谱,神有入海救父之事,呈请保存。奉文改名为孝女祠。”尔后文峰宫山门修缮并竖匾改曰“林孝女祠”,并邀清末科进士翰林邑人张琴手书。民国27年(1938),在三代祠右侧建梳妆楼,亦称“升天楼”。
20世纪50年代初,文峰宫先被莆田县粮食局占用,为市民定点供应粮油的粮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粮站移迁长寿社。文峰宫主殿、山门被拆除,改建为当时莆田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场。据说,这一时期每日下午百货商场下班关店后,晚上仍有妈祖信众自发在店门外烧香,以泥团当香炉。后来民间开始烧煤球,即用烧过的煤球渣当香炉。次早商场开门营业前就有人将地打扫干净,如此坚持下来,以表现对妈祖的虔诚。每年农历正月廿九日和三月廿二日,夜间即有信众自发带来桌子,排列于商场门前,置放供品祭祀妈祖。“文革”期间,曾一度被禁。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又稍稍恢复。农历正月廿九暝,妈祖信众自发组织,自带供桌、供品、腊烛、贡银、鞭炮、烟花等在文峰宫旧址前“点烛山”,并组织车鼓队,通宵达旦,庆祝元宵。其时,文峰宫这种祭祀活动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其祭祀用具仍很简陋,如供桌上只有主桌置放一对铜质大烛台,其他皆以酒瓶当香炉一类。可见,妈祖信仰在民间已形成坚定信念。20世纪90年代初旧城改造建设“步行街”时,文峰宫百货商场被拆除。1993年6月,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文峰宫现存主要建筑物“三代祠”、“梳妆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次年,文峰宫妈祖信众筹资向有关单位赎回这座古建筑,并重新修缮一新。如今三代祠已成为文峰宫祭祀活动的主体,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
三代祠神龛供奉着白湖“顺济庙”创建时期的木雕妈祖像。按,神像初安放于白湖“顺济庙”,元至正十四年,文峰宫建成后迁此主殿。宋代木雕夫人像高0.72米,彩色圆雕,身着霞帔凤袍,胸前彩凤依稀可见。腰系玉带,头梳高髻(宋代夫人髻),面容圆满丰润,神态质朴慈祥。祠内还保存一对元代石柱,楹联曰:“粤三代有秩斯祜,惟我后无忝所生。”祠壁嵌有清嘉庆年间《敕封天后圣三代列圣殿宇肇建碑记》、《天后宫三代祠碑记》碑刻二通等。近年修缮妈祖梳妆楼时,又发现邑人书法家陈唐彬题写之卷书联遗墨。这些遗存俱是研究妈祖文化的珍贵实物。 (肖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