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牌坊商铺云集井亭街(四)
【发布日期:2015-12-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口肖亚生


古井亭街是自迎仙门入城的必经之道,且街位于郡治前,可谓兴化城第一街,这里自然地成为商铺旺地。郡志虽无早期商贸记载,而传承至民国时期,这里的商铺麟次栉比,经营行业品类齐全,而药业、饮食业尤为特色,一些名店声誉仍流传至今。诸如:
药材行业有:“资生来”药房,业主华亭人方伟廉。据说,方初为文献路“自西来”药房店员,后来独立自营,规模超过“自西来”。亦有“保生”药房、“共和”药房、“锦瑄”药房、“金坤”药房等。这些药店以经营中药为主,兼营西药。中药药味齐全,自不必说,而西医传入莆田后,西药则配备有新风行的阿斯匹林、奎宁、消治龙等,更加吸引医客。
古时,邑人治病多信仰传统中医,西医传莆之初,西药店少有人光顾。而20世纪初至40年代,莆田几度瘟疫大流行,蔓延之快,死亡率之高,触目惊心。据史上统计,单被鼠疫传染的有186771人,死亡143924人,死亡率达77%以上。如:1896年,莆田鼠疫大染,江口有一箩篦店全家近30人,染疫死亡18人,一日死亡4人仅买到3部棺材,只好一棺两尸。因他地亦染鼠疫,市上棺材全部被抢购一空,以致死者无法埋葬,故发生有挖墓偷棺和用草蓆包尸下葬之事;1929年,莆田发生鼠疫大流行,七步郊东村仅有人口800多人,染疫死亡308人。单吴金钟一家,染疫死去3人,其妻死后还遗有未满月的婴儿,家人忍痛将婴儿拿去陪葬,幸被抬棺人发现而得救。1938年,城、涵、江口鼠疫大流行,先是福州霍乱流行,传入江口,再传至涵江、城厢,染疫死亡近千人,棺材供不应求;1940年八九月,全县鼠疫大流行,城厢中秋节一天,染疫死亡104人,棺材难求;1943年,沈塘村染疫死亡达200多人,17家绝户。瘟疫给邑人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社会秩序混乱。而后来用西药阿斯匹林、奎宁等救治疫病,疗效显著得到普遍认可,群众开始重视西医,西药店经营随而逐渐兴旺起来。各个药店配有坐堂医生,服务态度好,还可以随时出诊,医药业得以迅速发展。
京果业:以“庆盛”京果店为知名。“庆盛”宝号,在街西“安福社”北,老板吴进远。经营水果杂货,生意颇为兴隆。抗战时期,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特别是外贸中断,“洎来品”稀缺。在旧莆田县林梦飞县长任内(1939~1942),“庆盛”京果店囤积煤油10多桶,被告发。四区专署下达査缉囤积居奇命令,林在三天内破获此案。叛处店老板吴进远死刑而被枪毙。十字街还有“宝成”(一作保盛)京果店在城亦颇为出名。
百货(苏广)店:“远来”苏广店,是列为文峰宫“广奇兴”和“新云章”之后的名店。其店资金雄厚,品种齐全,生意兴隆。下十字街即南门内有“瑞生堂”烛店,世代经营香烛,品质上乘,生意红红火火。老板名“烛喜”,烛喜又传承至烛涛,父子名扬莆田。据耆老说,民国时期烛店曾发生过火灾,禍几及大司马坊,四邻店房皆毁,经济损失惨重。亦有“孝沐”?碗店、“东兴”烟丝店等。
酱料业:有“协兴”酱园,该店出品之“协兴香豆干”也是同行中首屈一指的。产品虽然也与同行者一样以豆腐干为主原料,而制作时另配五香等辅料,并压成又韧又细的方块,镌上“协兴”。其品清香扑鼻,耐人寻味。
文化行业:有“文宝斋”,在“大宗伯坊”边,业主林郁东。经营文房四宝,亦是文人墨客必进之店。还有“富顺斋”。这些知名文具店,一般都招聘有书法较好的店员,可为顾客代写门联、书信,商号招牌、门额、墓碑等,以招揽生意,提高知名度,以增加收入。
风味小吃店:十字街叉口周如磐“平章硕辅、燮理元臣坊”下,左南角有店曰“蚮猴猪”。日销“蚮猴”(炝蚮)三、五十鼎。每中碗卖价两个铜板;儿童优待,一小碗一个铜板。城里耆老云:这里“蚮猴”特色,“滑以地瓜粉的蚮,熟时一颗颗尽浮锅面,滚烫烫地不须咀嚼之劳,直沁三寸专喉,教你感激涕零”?此乃盛名之因。
郑氏“科甲名家”大门里有“廿八婶兴化米粉”。这家小吃铺子,供应品种为单项兴化米粉。有汤、炒两种煮法,而以汤米粉为主。每份以四小两米粉干、二小两炝肉片、二小两鲜肥韭菜,灌上炝肉原汤而成。汤菜不加调味,咸淡适中,香甜可口。每“中海”(碗名)十六个铜板,折合七、八分钱,不廉不贵。每晚供应顾客数以百计,上半夜熄灯时分,以夜自修的学子和教师为主;子夜则接待各色夜游人士。夜市生意火爆,座无虚席。
故老陈祖榘在《解放前的东阳村——封建社会的标本》一文中讲述“东阳孙舍鸦片铺lsquo;早晨吃夜点rsquo;的故事”云:东阳孙舍大多是抽大烟的,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在夜深人静、饥肠辘辘之时,平素点心什么鸽蛋、口莲,孙舍都吃腻了,居然想吃城内十字街的炒米粉。可是,远在十里之外,买回来不但冷了,连味道也不鲜,怎么办?孙舍有办法。天还没亮,就派个得力“脚手”赶去城,趁城门一开,就楔进去,一口气跑到十字街,叩开米粉店大门,喊醒女厨手,特制一盘炒米粉。这时又来了第二个“脚手”,带来了藤编保暖箱,炒米粉一放进去,拎了就跑。跑到辰门外头亭,第三个“脚手”早已等侯多时,接上保暖箱又跑。如此一里一个跑腿,象接力跑那样递送,不一会,十字街炒米粉已送到东阳孙舍鸦片铺上面,打开一看,一盘米粉香气喷喷,热气腾腾。
下十字街有“粿伞清”、“粿伞文”锅边糊店,俗称“粿伞店”。“锅边糊”可称为兴化风味汤点的鼻祖,创始年代虽不可考,然在福、泉、漳各埠皆有兴化人开设的铺号。而兴化城内数“粿伞清”、“粿伞文”为一流。其铺“粿伞”制作并不复杂,即用大米磨成细粉,加水拌为米浆,豆鼓水滾沸时,将米浆浇在锅边,一分钟后,铲入汤中,拌上青菜少许,配以芝麻“香椿”油料即可出锅。每碗收两个铜板,价格低廉,堪称早点珍品。
鼓楼前“福山堂”对面亦有一家汤点铺子曰“扁肉文”拌面。经营米粉、面、干饭、杂汤等,色色俱全,其中以三个铜板一小盘的干拌面最为特色。识尝者皆称“扁肉文拌面”。“扁肉文”乃吴氏,南门外人,其后迁居大道街之方巷,传衍至今,子孙繁荣昌盛。
而今,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科技新工艺日新月异的变化,以上这些著名店铺,逐渐失去竞争能力而多已退出市场。然城里的耆老们回忆旧时的风味小吃,仍会表述得津津有味。据说,上十字街西侧有一些店铺为文峰宫业产,以出租收取租金为文峰宫祭祀活动开支之用。旧时十字街是兴化城最热闹的商业街,至今仍长盛不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