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莆阳门人纪略(九)
【发布日期:2015-09-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祖绪

十、布衣黄士毅
布衣黄士毅,字子洪。生卒年不详,宋代兴化军莆田人。士毅为唐桂州刺史黄岸裔孙,自莆徙居吴(江苏苏州),不忘故乡,因号壶山。(按:莆阳有三位宋代名士号壶山,一是宝谟阁学士方大淙,字德润,号壶山。二是著作佐郎徐师仁,字存圣,号壶山。三是黄士毅。)士毅性颖悟,幼知嗜学,为向上事业。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福清人林栗(字黄中)以荐为太学正,守太常博士。是年,栗擢兵部侍郎。朱熹为兵部郎官,栗与熹论《易》不合,至构衅攻击云:“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
淳熙十六年(1189)己酉二月甲子,新安朱文公撰《大学章句序》:“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三代之隆,其法浸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如此,而其所以为数,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必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彞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hellip;hellip;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踰,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见《朱熹集》卷七十六序)
庆元元年(1195)二月,赵汝愚(字子直)罢相、朝中大权一归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韩侂冑(字节夫),为了窃弄权势、排斥异己,侂冑便“更道学之名为伪学”,掀起贬逐打击迫害朱熹、彭龟年(字子寿)等大臣之逆流,大兴“庆元党禁”,“阴疏姓名授之,俾以次斥逐。”(按:刘三杰奏章则称:“盖前日之伪学,至今变为逆党矣。”于是订立“伪学逆党籍”。这就是“庆元党禁”,列入伪学逆党名单达五十九人。)庆元二年(1196)严申“伪学”之禁。二月,端明殿学士叶翥奏劾“伪学之魁,以匹夫窃人主之柄,鼓动天下。”“乞将《语录》之类,尽行除毁。”
监察御史沈继祖指控朱熹十大罪状。于是《六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书,为世大禁。其时台谏汹汹,以争劾朱熹为奇货。太常少卿胡紘(字应期)上奏“比年以来,伪学猖獗,图为不轨,动摇上皇,诋诬圣德,几至大乱。”十二月,昏庸无能之宁宗诏削朱熹秘阁修撰职。沈继祖又劾朱熹“剽窃张载、程颐之绪余”,“召收四方无行义之徒,以益其党伍。”“并乞加少正卯之诛,以为欺君罔世,污行盗名者之戒,其徒蔡元定,佐熹为妖,乞编管别州。”宁宗又诏朱熹落职罢祠,其时朱文公正在建阳考亭编修《礼书》。通直郎余嚞(字若蒙)竟上书攻击理学,乞斩朱熹。
庆元三年(1197)正月,伪学之禁甚严,落职之朱文公处之泰然,仍在考亭竹林精舍讲论如常,勤于著述。俗云:“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新。”“蛟龙虽困,不资凡鱼。鸑鷟(古代指祥鸟)虽孤,不匹鹜雏。”此时,尽管在政治高压下,士毅没有表现出胆怯和懦弱,徒步入闽,师事朱文公。文公命日观一书,夜叩所见。文公尝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大学章句》而归。这正体现了文公所云:“君子之学,不为则己,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此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文公以自己青年时代“百倍其功”奋发求知而困行勉行的实例,来激励自己心爱之门人黄士毅。士毅谨遵师训、终其身从事于斯。
士毅尝言:“孔、孟之道,至周、程而复明,至朱子而大明。”识者以为知言。朱文公生平著述十分宏富,经、史、子、集四部,皆颇为齐备。以经部而论,著有《周易本义》十二卷、《易学启蒙》四卷、《易传》十二卷等四十八种。史部著述则有《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资治通鉴纲目提要》五十九卷、《伊洛渊源录》十四卷、《名臣言行》二十四卷等十二种。子部著述则有《二程遗书》二十六卷、《近思录》十四卷、《朱子语录类书》十八卷、《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等四十五种。集部著述则有《楚辞集注》十六卷、《晦庵集》一百十二卷、《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一百十卷等二十一种。总之,朱文公在经、史、子、集四部著述中,总共达一百二十六种。(按:金云铭《朱子著述考》则云“朱熹生平著述有一百四十余种之多。”)
士毅则藉承师荫,名列道学。知府王遂称为“考亭名士”。闽都名儒黄邃又谓之“有道君子”云。因为当时身处朱文公周围之杰出门人,号称高弟者有蔡元定、蔡沈、黄榦、刘爚、陈淳、叶味道、李燔、余大雅、李子方、廖德明、李闳祖、杨楫、辅广、杨道夫、陈文蔚、林武子、戴蒙、范念德、杨复、吴昶、郑可学、黄士毅、方谊、徐昭然、王阮、包约、包扬、包逊、傅修、曾兴宗、傅定、傅寓、赵崇度、詹体仁hellip;hellip;
士毅在考亭学派之研究、内容及方法上颇臻成熟。故其著述甚富,类注《仪礼》(按:朱子《乞修三礼札子》所云:“以《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诸经史杂书所载有及于礼者,皆以附于本经之下,具列注疏诸儒之说,略有端绪。”即是书也。)撰次《朱子书说》七卷、《朱子文集》一百五十卷。辑有《韩文考异》十卷、《南岳唱酬集》二卷(其中附录一卷)、《欧曾文粹》六卷、《晦庵诗话》一卷、《游艺至论》、《朱子南康集》、《昌黎文粹》诸书。又因语录成书,分门序次为《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福建安抚使魏了翁(字毕父)为序。此即嘉定己卯(1219)所刻之“蜀本”,为现行《朱子语类》之前身之一。
考《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十二子部二,儒家类二载:“《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宋咸淳庚午(1270)导江黎靖德编。初,朱子与门人问答之语。嘉定乙亥(1215),李道传辑廖德明等三十二人所记,为四十三卷,又续增张洽录一卷,刻于池州,曰lsquo;池录rsquo;。嘉熙戊戌(1238),道传之弟性传续搜黄榦等四十二人所记,为四十六卷,刊为饶州,曰lsquo;饶录rsquo;。淳祐己酉(1249),蔡杭又裒杨方等二十三人所记,为二十六卷,亦刊于饶州,曰lsquo;饶后录rsquo;。咸淳乙丑(1265),吴坚采三录所余者二十九家,又增入未刊四家,为二十卷,刊于建安,曰lsquo;建录rsquo;。其分类编辑者,则嘉定己卯(1219)黄士毅所编,凡百四十卷,史公说刊于眉州,曰lsquo;蜀本rsquo;。又淳祐壬子(1252),王佖续编四十卷,刊于徽州,曰lsquo;徽本rsquo;。”
俗云:“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士毅师事朱文公,“学也者,固学一之地。”无论朝廷诏命或州郡延聘,皆辞不受,惟继承道统,弘扬朱子学,以布衣终身。其生平事迹可见《闽大记》卷之十五、《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四、《闽书》卷之一百三十四、《莆阳文献》列传二十九、《宋元学案》卷六十九、《道南源委》卷之三、《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九、《朱子类语》后序、《朱熹佚文辑考》、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六、民国《莆田县志》卷二十九、《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闽学渊流》。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