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祖籍莆田的状元和宰辅知多少
【发布日期:2015-09-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湘凡

据由市文广局、方志委等我市文化部门联合考证的《莆田市名人录》数据显示,按三代以内予以认定籍贯的原则,莆仙历史上共出过状元21人,其中正奏状元9人、正奏武状元2人、特奏名状元8人、释褐状元2人;历代宰辅(含赠予)17人。而在外居住超过三代,祖籍在莆田的状元和宰辅知多少?笔者据“中华莆阳黄族谱”、“莆阳九牧林族谱”等文献资料考证,祖籍在莆田的状元、宰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2人和10人。
祖籍莆田的状元
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广东海阳县东莆都(今潮州市金石镇)仙都村人,明嘉靖壬辰(1532)状元。
林召棠,字爱封,号芾南,广东吴阳(今湛江吴川)霞街村人,清道光三年(1823)癸未科状元,莆阳九牧苇公后裔。
黄定,福建永福龙屿人,福建莆田唐大司徒黄碣嗣孙,宋乾道壬辰科状元,官广东提举。
黄由,福建长洲人,福建莆田黄岸十八世孙,宋淳熙辛丑科状元,官刑部尚书。
黄朴,福建闽侯人,唐大司徒黄碣嗣孙,宋绍定乙丑科状元,官广东提举。
黄观,安徽池州贵池清江金墩人。祖籍福建莆田清江境(今黄石清前清后金墩黄远公曾孙黄璋孙黄古子),贡元会元洪武二十四年状元“三元及第”,礼部侍郎。
黄钺,字长白,又字赓材,号钟山,南京下关金墩人,明万历辛丑科武状元,官南京兵部尚书。
黄士俊,广东顺德人,福建莆田黄岸裔孙,万历丁未科武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黄仁勇(1762~1817),清代武状元。字智斋,海阳(今潮州市潮安县)古巷孚中乡人。福建莆田唐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嘉庆元年(1796),嘉庆皇帝丙辰恩科武状元。
翁正春,福州候官人,明万历壬辰科(1592)状元,福建莆田唐光禄大夫翁巨隅二十世孙,五代闽国晋国公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翁承赞十九世孙,官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梁耀枢,广东顺德杏坛光华村人(原籍潮州府大埔县)清朝同治十年(一八七一)辛未科状元。官至侍读学士、参事府詹事,被称为“金玉状元”。
蔡必胜,浙江温州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丙戌科武举第一名。
祖籍莆田的宰辅
黄洽,字德润,福建福州侯官(今闽侯县)竹岐乡榕岸村人。宋隆兴元年(1163)以太学生试春官第二(榜眼)。后除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官至宰相。祖莆田唐御史黄滔九世孙,黄洽祖父黄桂由莆田迁福州候官东里,南宋庆元六年三月致仕回祖顾老,耋居莆田白塘洋尾。
黄祖舜,字继道,福建福清平南里大壤人。宋宣和六年(1124)进士。绍兴三十一年(1161),为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黄景昉,福建晋江东石人(今属泉州市),字太稚(穉),明崇祯十五年,景昉召对称旨,入阁为辅臣。崇祯十六年,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宋兴化军城太常院卿侍中同知枢密院使谥文正黄中庸十六世孙,宋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五世孙。
黄士俊,字亮恒,广东顺德甘竹右滩(今佛山市顺德区)人,福建莆田黄岸裔孙。明万历进士。崇祯九年(1636年)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行相事)。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
黄道周,字幼玄,福建漳浦铜山(今漳州市东山县)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谥忠烈。
黄机,字次辰,浙江钱塘(今属杭州)金墩武林积善坊巷人。清顺治四年(1648)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以吏部尚书衔管刑部事。次年授清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赠太傅、太师,谥文僖。《红楼梦》中王氏家族生活原型。宋代福建莆田黄石金墩平海军节度判官、赠太尉谥清惠黄府十五孙。
黄锡衮,福建晋江潘湖人(今泉州市)。康熙十年四月一日,任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事;康熙十二年二至七月兼兵部尚书衔。立朝三十年侃侃所建白多切时弊;以政望加太子太傅、光禄大夫。北宋兴化军城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谥文正黄中庸第十八世孙、南宋黄石金墩平海军节度判官赠太尉谥清惠黄府第十五世孙。
黄廷桂,字丹崖,清顺天府房山县(今北京房山区)人,军籍为汉军镶红旗。乾隆十八年(1753)任吏部尚书,次年加太子太保。乾隆二十年(1755)升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莆田唐进士崇文阁校书黄璞廿五世孙。系福建莆田涵江前黄于南宋初徙居北京房山张坊白岱前黄初祖黄福生十五世孙。
翁尚简(生卒不详),莆田县北高人,当南宋末年宋幼主赵昺(1272—1279)南逃时倾家相助,故破例受封太师,左丞相(于史无据)。其父翁点,字沂伯,莆田六桂翁三桂处易四世孙。
方献夫,字叔贤,广东南海西樵良登(今佛山市南海区丹灶良登)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嘉靖十一年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辅政。嘉靖二十三年(1544)去世,赠太保,谥文襄。
这些祖籍在莆田的宰辅、状元,自然是其籍贯地的骄傲,但对祖籍地莆田来说,对研究莆仙文化、特别是莆仙史上的科举文化、移民文化、姓氏文化等等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