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莆阳门人纪略(一)
【发布日期:2015-08-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祖绪

宋代思想家、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称考亭、紫阳。祖籍徽州婺源,生于闽之尤溪,七岁到建州,十四岁定居崇安。其为北宋以来理学思想之集大成者,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封建社会最大之思想家。朱熹以天理为其哲学之最高范畴,倡导“去人欲,存天理”,以“思无邪”说《诗经》,以“忠君爱国”论屈原,在文论上则力主“文道合一”、“ 雍容和缓”、“自然浑成”、“平淡自摄”之艺术标准,反对为文“巧为安排”、“故作艰深”、“无一字无来处”。
朱文公以毕生精力从事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及自然科学均有造诣,对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其亲自主持修复全国四大书院中之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且创建有著名之考亭书院、武夷书院、紫阳书院、晦庵书院、建安书院等。朱文公之弟子数以千计,其中号称高足,录有问答及见称许、姓字、爵里仅存于文献等有案可查者竟达五百十一人,为汉代以来学者门人之众之首,仅莆阳一隅则有朱子见称许之门人二十四人。“宇宙间三十六名山,地未有如武夷之胜;孔孟后千五百余载,道未有如文公之尊。”朱文公学贯古今,远播海内外,康熙帝颂之曰:“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作为东方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学说,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向年青一代简要介绍以郑可学为中心之莆阳二十七位朱子门人纪略。
一、布衣方士繇
方士繇,字伯谟,一字伯休,号远庵。生于绍兴十八年(1148),莆阳尊贤里杜塘 (白杜)人。士繇曾祖方会,字子元,神宗熙宁九年(1076)擢丙辰科徐铎榜进士,调扬州司法参军,以荐移建州教授。学政大修,八州之士麕至,朝廷为赐田、给廩。部使者上方会治郡之状,诏进秩再任。(按:十年为一秩)哲宗元祐元年(1086),会以集英殿修撰知河中府,迁知越州,充南浙安抚使。
任上,会主缮城隍,创楼船,上所造水战法。其法方圆纵横,用舟六六为阵,如六花八阵之意,以时肄习,疾徐进退如在平地。元祐六年(1091),杜私谒,简厨传,省追呼。徽宗政和二年(1112)壬辰。朝廷召会入京,入对,除给事中兼编修《国朝会要》。迁工部侍郎,以宝谟阁待制试太子詹事,提举醴泉观。会编修《六家谥法》书成,加大中大夫,累爵文安郡开国侯。会卒、赠太师。先是会在寿春,爱安徽罗山之境、子孙遂依其嘱,葬墓筑罗山。
会传子二:昭,官驾部员外郎。暄,官光州司法参军。南宋高宗建炎丁未(1127),虏发两淮塚,暄恐父塚被毁,号泣赴援,为虏所害。会传孙丰之,字德亨,号北山。高宗绍兴中(1144-1146)名士,与特赐进士、起居舍人吕本中(字居仁)、进士、左朝请郎、直秘阁何大圭(字晋之)等游,官终监丰国镇。丰之工诗,如其撰《历崎道中》诗云:“漠漠春阴接海低,濛濛晚雨傍山飞。半攲古埭无人过,时有村童护鸭归。”(见《后村诗话》)丰之著有《比山类稿诗》,朱文公尝称其豪壮,大文豪陆游为之作序。丰之卒于临安逆旅,士繇抚柩归葬莆阳。(见《渭南文集》卷一十四。)
丰之传子士繇,早孤,依母家邵武吕氏。士繇屡试有司不第,徙家崇安。孝宗乾道间(1165-1173),从朱文公游,遂废进士业。直以学古为事,熏陶涵养,日进高明。其聪明绝人,而持以孝谨,将之以谦厚。资产有无,一不挂口。气貌简远,涉世若甚疏,而讲论治道,援古证今,了然明白。方是时,及朱文公之门者百千人,而士繇年甚少,学甚敏,六经皆通,尤长于《易》,尝以老子之言为有激,而世黜之太过;佛虽夷,而立志之坚亦有可取。谓百家大抵多驳。然亦不可掩其所长。不数年,士繇遂称朱文公高弟。
绍熙间(1190-1194),朱文公讲学考亭(建阳西门外三桂里玉枕山之麓),朱文公居此,人遂称朱考亭。“世以考亭称文公。”四方来学者众,朱熹自号“滄洲病叟”,如其撰《滄洲歌》云:“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滄洲。”其门人有至行在者,公卿延致惟恐后,士繇在远闻之,叹曰:“异时必为学者祸。”先是绍熙五年(1194)八月,丞相赵汝愚(字子直)首推朱熹入侍经筵,这引起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韩侂胄的反对,为排斥赵汝愚,贬逐朱熹、彭龟年等大臣,斥理学为“伪学”,大兴“庆元党禁”。庆元二年(1196),叶翥与刘德秀奏曰:“乞将《语录》之类,尽行除毁。”请把朱熹之书除掉。斥朱熹学说为“伪学”,检察御史胡紘上疏,列朱熹“六罪”,又“丑行”四项,故或云“十罪”。疏交沈继祖,沈诬朱熹“十罪”。是年十二月,知绵州王沇上疏,“乞置伪学之籍,并今省部籍记姓名”,从之。刘三杰之奏章则称:“盖前日为伪学,至今变为逆党矣。”于是订立“伪学逆党籍,这就是”庆元党禁“。
庆元党禁是韩侂胄为打击赵汝愚与朱熹,韩与其党羽一手制造出来的,但碍于朱熹声望大,不敢重罚,仅罢官后容其安居建阳考亭。学禁既作,士繇仍从恩师朱文公学,讲学读书怡然自适。并劝恩师少著书,以朱文公教人读集注为未然。其忧深思远多类此云。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