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仙游:“非遗”展彰显文化底蕴
【发布日期:2015-06-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国孟

6月13日上午,仙游文庙广场人群熙攘,热闹非凡。该县首届“非遗”文艺精品展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正在这里举行,通过留住记忆、寻找记忆、记忆留存、传承记忆等专题,以作(产)品展示、传承人现场制作、现场咨询等形式,生动展示了仙游非遗保护的措施成就。传统泥塑、游洋山歌、盖尾土陶、枫亭菜头灯、皂隶舞、大济九莲灯、十音八乐等百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亮相,使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市民大饱眼福,感受非遗魅力、共享保护成果,直呼过瘾、开眼界。
千年古邑的仙游,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们蕴涵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录了仙游人民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改造自然的不朽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记录着历史,展示着个性,是人们诗意般的集体记忆和温暖人心的精神家园。”仙游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志良介绍说,“作为文化仙游之lsquo;文脉工程rsquo;的突破口,为推进lsquo;非遗rsquo;保护和传承,让lsquo;非遗rsquo;真正走进民间,走近百姓,扩大影响,广泛传承,我们首次以第16个lsquo;非遗日rsquo;为契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咨询等系列展示活动,特别是非遗项目展演列为系列文化活动的重点,旨在创新举措,强力推动仙游地方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助力非遗项目更好地融入大众、融入生活,让人们在领略魅力中寻求根脉、共建认同、聚力发展。”
当日上午9点至10点半,该县精选了6个难得一见的“非遗”项目一同在文庙“亮相”,观众人头攒动,看得目不暇接、如痴如醉,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使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市民大饱眼福。在活动现场,在仙游八乐伴奏下,民间传统“草根”艺人现场秀面塑、纸扎、枫亭游灯菜头灯制作等“绝活”,向广大市民展示传统的制作技艺,看得令人赞叹不已;流传了近千年的游洋山歌对唱,展示千载山歌千载韵,一段声音一段情的悠远韵律;枫亭麟山宫传统舞蹈皂隶舞传承了600多年,带面具的皂隶神态威严,动作古朴粗犷,刚烈威武,古朴神秘、令人敬畏,演出过程庄严肃穆,寓意祈祷平安;曾出访澳门等地作精彩演出的度尾大鼓吹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粗犷高亢,气势昂扬,以大唢呐为主、中小唢呐主配音,以鼓指挥,锣、钹配之,构成以鼓点指挥、唢呐主奏、锣鼓振节的导乐性特征,让人感受到“闽中雅乐,太古遗音”的真谛;民间特色鲜明的大济九品莲花灯舞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展演队员们身着盛装,踏着欢快的舞步,用自己的方式抒发着内心的喜悦,表达着对幸福生活的赞美,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艺术上的享受,精湛的演出令观众叹为观止,无不感慨仙游文化博大精深。同时,在仙游文庙明伦堂举办“仙游民间文化遗产展”,主要是生活用品、劳动用具等民间文化实物展览,观看的张大爷说:“这次活动办得很及时,没想到仙游有这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大饱眼福,有些还列入了国家文化遗产,真不简单。”
据了解,仙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3项已列入国家、省、市“非遗”保护名目。其中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仙作、枫亭游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个。为了抢救、保护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仙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挖掘、保护、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今年3月又向上级文化部门申报21个第五批莆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市只有40个)。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