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民俗与泉港有相同之处
【发布日期:2015-04-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余学范

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不断被后代复制,各地区间民俗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地域相近的地方往往呈现出相同的形式。莆仙地区与泉港区相邻,民俗有相同之处。
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1996年成立肖厝经济开发区,2000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挂牌成立。泉港区东临湄洲湾,南与惠安县毗邻,西南与泉州洛江区相连,西北及北面同仙游县接壤。莆仙与泉港民俗相同的不少,以下列出的是其中一些比较独特的。泉港民俗据陈华发《泉港民俗风情》。
一、以下与莆仙相同的民俗流传于整个泉港区。
1、莆仙过厝(乔迁)仪式。举行仪式的队伍聚于钱庄(今银行)前,朝自家新居方向前进。有人挑一担谷箩,内盛五谷种子及杆秤,寓意五谷丰登;有人挑一担水,放入菊花、柏叶和铜板(今用镍币),象征聚宝盆;有人提一个竹篮,里面放1个小炉子。炉内烧木炭,不时撒上盐米,发出爆响之声,俗称起焰。有人将直径一米多的大簸箕竖起一路滚动而来。泉港乔迁略同。
2、在莆田,每年逢端午、中秋、过年时,已嫁女儿都会送食品(主要是猪腿、线面)礼品给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俗称“女儿送节”。泉港同。
3、在莆田,除夕那天上午举行辞年(祭天地)仪式。泉港辞年在除夕日下午举行。
4、莆仙婴孩满月以午时水洗澡。午时草是人们在端午节那天到野外采集的各种青草香草。洗干净煎汤后,加入热水中,用于沐浴。也留一些晒干,用于一些人生礼仪,如婴孩满月洗澡。泉港婴儿满月,会用菖蒲、牡荆等端午节煮午时水所用的草叶,煮水洗头。
5、今莆仙有初二、十六牙(牙祭),一年二十二次祭祀土地、财神(正月初二及十六不祭)。农历二月初二也称“头牙”,与十二月十六之“尾牙”呼应。商家比较隆重,民间一般只做头、尾牙。在泉港,每月初二、十六要烧香祭祀土地神,俗称“做牙(祭)”。
6、在莆田,每逢家庭喜庆,如婚娶、婴孩满月、新屋落成、乔迁等,都要祭祀祖先,称“告祖”。泉港每逢婚、娶、添丁、盖房、出仕升官等喜庆日子,均要祭祀祖先。
7、在莆田,冬至前夕人们搓汤圆祭祖,冬至早上家家户户都吃汤圆,还把煮熟的吃剩的汤圆插在门边。泉港同。
8、莆仙小吃插蛏(蛏羹)。蛏洗净去壳后,用酱油腌渍,再用地瓜粉挂糊后,一个一个快速加入沸水中,待浮出水面,加入葱花、味精等,就可以出锅食用了。泉港称这种小吃“蛏猴”,又称“蛏溜”,做法同。有意思的是,莆仙称插蚮(海蛎羹)为蚮猴。
9、莆仙卓蛏。把蛏洗净,一个个整齐地竖立在磁罐或杯子里,加白酒、姜,加盖,炖熟。泉港也有这种小吃,称“插蛏”,雅称“玉箸”。
10、莆仙煎蚮。先将海蛎洗净沥干水分,和大蒜姜末及各种调料、地瓜粉搅和均匀。锅里放进适量花生油烧热,放入搅匀的海蛎,煎成薄饼。泉港海蛎煎同。
11、莆仙焖豆腐。将豆腐捏碎,加入肉丝、虾肉、花生仁、香菇丝、芹菜等,再加高汤,用文火焖成。常作为酒席上第一道菜。泉港焖豆腐同。
12、莆仙“印(音砚)糕”。糯米碾成粉,加入白糖,倒进木制印模印成鱼、桃、花鸟等各种形状,放在蒸笼里蒸成。泉港称磨糕。做法相同。
13、莆仙麦煎。一般用小麦碾成粉或面粉加白糖,调成糊状,倒入锅内烙成薄薄的块状。泉港称麦饼。 (未完待续)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