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阳
林文俊(1487—1537)字汝英,号方斋。莆田县兴福里长城村(今荔城北高镇长城村)人。侄孙林应凤。明书法家。家贫无书,目阅市肆,熟识而还。正德二年(1507)福建乡试第1名,解元,正德六年(1511)杨慎榜二甲第110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正德八年十月授翰林院编修。正德十一年后相继丁忧,嘉靖二年五月(1523)服阙,复除原职,预修《武宗实录》,嘉靖四年六月书成擢右春坊右赞善,进经筵讲官。两主会试,一主武试,精心校阅,不敢怠欺。嘉靖九年(1530)七月南京国子监祭酒出缺,三次人选皆不合帝意。后以文俊荐之,帝准。命校《二十一史》,躬率诸生雠订窜补,恒至达曙,不数月即告竣。其文章醇雅隽永,诗亦从容恬适,文如其人。世宗嘉悦,每御文华殿,指示元臣曰:“此祭酒林文俊所刻书也”。嘉靖十一年(1532)正月改北京国子监祭酒,仍充经筵讲官;嘉靖十二年(1533)十二月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十四年九月改南京吏部右侍郎。嘉靖十六年(1537)六月病疽不治,太常议谧曰“良”,曰“恪”,御笔特改为“文修”,赐祭葬如例,赠南京礼部尚书。林文俊玉质矩容,音吐中金石。其为人也,恺悌和厚,服义循理,毋敢饰诞以钓虚誉,不能仰俯权贵,几为所挤,赖受知世庙以免。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著有《内黄县志》9卷、《方斋集》10卷 ,均收入《四库全书》。《莆风清籁集》录有其《彭城夜泊》、《送黄主簿赴蕲水》诗2首,为是集所未收。龚殿撰用卿《送南京国子监祭酒方斋林公序》:“先生之在词林也,垂二十年。自翰林为春坊,不一再迁,皆安于其职,而能不色动。视夫速化而骤进者,漠漠如也。今应斯任,人皆以为华,先生不色喜。方且惴惴然以弗克为惧。其识之过于人远矣。”《国朝献征录》卷27、《明史》有其传。
康大和(1498-1577)字原中,一字顺卿 。莆田县崇福里前康(今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人 。曾祖康逊安,祖父康良义,父康长源,母崔氏,弟康大充,娶崔氏,子康一韩、康一俊。明代书法家、史学家。弘治十一年(1498)十月初七日生,行一。少年丧父,家清贫,笃志好学,质实敦厚,不事表举。嘉靖十三年(1534)福建乡试杨子充榜第69名举人,礼部会试第12名,嘉靖十四年(1535)韩应龙榜二甲第9名进士。四月授翰林院庶吉士。嘉靖十六年正月升翰林院编修,为林俊所器重,在馆时,与闽县林廷机同时,喜其为人,曾书“学林”二字于壁上,以志慕焉,常云:“廷机,吾所不及也”嘉靖十七年(1538)丁内艰,服阙,嘉靖二十年(1541),受任会试同考官。嘉靖二十四年预修《大明会典》。嘉靖二十八年(1549)二月以九年秩满升翰林院侍讲,八月,命主试顺天府时,录文多出其手,遂迁任右春坊右谕德。嘉靖三十二年(1553),命主会试、武试。十月迁为翰林侍讲学士掌院事。次年(1554)三月,升南京礼部右侍郎,时距出仕近20年,只因严嵩用事,摒迹权门。适河洛寇发,都御史李某请建别城,士民集于泗州上阻拦,上命大和与林廷机往查验。职守南京礼部8年,嘉靖四十年(1561)二月,迁南京工部尚书。嘉靖四十二年(1563)三月,致仕。时值莆中倭乱,遂侨寓于嘉禾(今属湖南)。隆庆元年(1567)始归莆,居城里花巷(今花门巷)。隆庆三年(1569),与林云同、郑弼、陈叙、林允宗、雍澜、柯维骐、林汝永8人复举逸老会,时称“莆田八老会”,又称“八仙会”。万历三年(1575),纂修《兴化府志》 成26卷。万历五年(1577)卒,十二月赐祭葬如例,葬于今城厢区华亭镇云峰村,存有石翁仲、石虎、石羊等。入祀莆田乡贤祠。其为嘉靖后期莆中士人在京城政界文坛的领军人物,与关中王维桢齐名,人称“康、王”。曾为柯潜《竹岩集》作序。著有《留省稿》20卷,《停云馆摘稿》12卷,《采城集》4卷,《编年集》14卷,《砺峰集》24卷。《兰陔诗话》云:“砺峰在翰苑二十年,闭户著书,屏迹权门,人讥其拙。作《拙宦对》以述志。其诗有lsquo;白发多情催我老,青山无地是我家rsquo;,lsquo;庭堆白骨人踪少,鬼哭荒村日色昏rsquo;,lsquo;燕子不知旧垒破,呢喃犹向故园归rsquo;,皆悽婉可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