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籍抗日巾帼英雄林鹏侠传奇
【发布日期:2015-01-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郭大卫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被国人称为“我国唯一女飞行家”及“抗日巾帼英雄”的林鹏侠,是莆田市城内坊巷林氏名门闺女。其父林心香和母亲杨玉英早年旅居南洋新加坡搞橡胶产业。然出于爱国爱乡之心,他们把辛辛苦苦打拼赚来的钱财支援莆田哲理中学办学,他们信仰基督教,还热心以巨资捐助莆田基督教堂兴教和发展。他们在家乡坊巷路购买了三幢房屋收养了50位孤苦伶仃的老妇女,创办“杨玉英恤婺院”和“孤儿院”(以林心香之妻命名)。这一慈善之举,得到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高度赞扬,他亲自手书并赠予“懿德慈型”金匾,还有当时浙江省主席陈仪先生的题名。
少年时代的林鹏侠在莆田私立铸益小学及哲理中学读书时,立志高远,胸怀祖国,在父母亲的慈爱之心的熏陶之下,决心以读书报效祖国。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某高校,又转上海高校学习。1925年,林鹏侠考入美国留学,专攻理工科。她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参加体育运动,炼就一个强健的身体,成为名符其实的鹏“侠”武侠之士。1929年,她赴英国学习军事航空技术,成为中国首个女航空员。林鹏侠在异国目睹英美国家文明的发达,想到中国贫弱,并且还遭东西方列强的侵略,心如刀绞一般,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祖国领空,歼灭来犯之敌,盼望伟大的中国很快复兴、富强起来。
1932年,日本武装入侵上海,发生淞沪“一·二八事变”。国难当头之际,正在新加坡从事橡胶生产的林鹏侠之父和在家乡的母亲,发去电报:“驾机迅速归国服务战地。”林鹏侠接到电报后,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回到祖国。然而,《淞沪停战协定》已签,一腔爱国热血无处可洒。其间,国民政府发动了一场开发西北运动,新闻媒体发表后,富有强烈爱国思想的林鹏侠之母杨玉英十分关注西北开发工程,她深知其女素持“不畏难、不敬安、不自私”三不主义,极力鼓励女儿赴西北考察。一个富家娇女,还是留学美英的学者,其父亲是新加坡“橡胶大王”,为何要回到祖国参加抗战,现在为何要去贫瘠落后的大西北考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发建设大西北?原来她有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其实,她在英国学习军事航空技术知识时就已经忘了自己是一位女性。她竟然以为自己的名字为男性,一个鹏程万里的男子汉,岂不是男性强悍的替身?!遂毅然选择了当时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学科——飞行技术。为了拯救民族和祖国,她才这样“叛逆”,冲破种种困难与阻碍。她没有担忧战争的灾难降临到她头上,她痛恨的是侵略者在祖国领土上胡作非为,赫赫炎炎。然则她忧深思远,最终决定还是当上飞行员,潇洒地摘走了“中国第一女飞行员”美丽称号,戴上了“奇女子”的荣冠。是年底,林鹏侠从上海来到西安这个多难多灾之地,历史人文深厚的地方。目睹“当此严寒之际,灾民房屋,多经拆毁,器物子女,变卖一空,既乏居处,又缺衣食,号啼之声,令人闻之心悸,以诚人间地狱hellip;hellip;”每到一处,写好游记式或日记式文案,详尽地记述在关中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所思所感。
其间,林鹏侠以新闻记者,和军事考察人员的身份只身来到西北,掌握到第一手材料,目睹到第一现场的惨烈可悲的状况hellip;hellip;离开西安后,又辗转来到咸阳、兰州,一路体察到基层难民的恐慌与悲惨。记录翔实的景况,“询之难民,始悉彼等不堪官匪重重剥削,逃出灾区,拆其庐舍,是皆携来求售,藉延残喘者。既皆无家可归,乃在河滨支搭草棚,略避风雪hellip;hellip;至低之衣食均将绝望。”在陇都兰州期间,她见过各个阶层的人、事、物,深有体恤,认真细致地记录下见闻旨要。之后,又来到青海西宁,她既看到社会的阴暗一面,又看到积极动人的一面,使她有所感受,触景生情写下《军政党合作之美》《回妇美德》《士人之歌》《湟源之今昔》《老太爷》《蒙番生活》《同奏凯旋》hellip;hellip;篇篇皆为优美的散文、随笔,或是时政通讯佳作,读后令人感佩不已,心悦神怡。她不仅了解到西北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地理现象,还观察到那里的风土人情风光秀色。从而产生对神州大地的无限热爱之情愫。尔后再转至新疆、内蒙古、宁夏等,最后到达北平(北京)。然则一路风雨,一路歌,她感慨万千,纵情地阐述自己的感想:“吾人不至西北,不知彼方之伟大。中华民族不欲图存救亡则已,欲之,则会集力以任开边之责,恐无他途hellip;hellip;一洗往日因循自私不实之劣习自信吾中华民族复兴之责,每一国民皆肩负之,而不容于委卸。如群众以发扬数千年光辉历史自任,安见吾可爱之国旗,不有遍扬全球之一日哉?”可见,其爱国心切而志坚,情浓而意重。 (未完待续)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