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凤
第九讲
凌迟·短涓·连不视·视瞜·靠蔸·象鹿鸡
我们莆仙地区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是关于后妈虐待丈夫前妻所生儿女的,叫做“后娘礼leacute;ng diacute;前人囝。”此话当然片面,能够疼爱前妻所生儿女的后娘还是大有人在。对于 leacute;ng diacute;该怎么写,我问过许多人,包括对莆仙方言有所研究的学者,无一不摇头。实际上这个词虽不常见,却并不难写,只要一写出来,稍有点古文知识的就会恍然大悟,那就是“凌迟”。凌迟就是剐,也可写作陵迟。是封建社会一种极其残酷的死刑,就是分割犯人的肢体,把犯人身上的皮肉一块块地割下来,直至死亡。用凌迟来形容虐待,是为了说明其程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有一句话叫做“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一点点,一鼻屎,我们的口头语把此叫做“短涓”。说是这么说,写也是这么写的。涓者,细小的水流。涓滴,在文言中是小水滴,比喻极小的(事物)。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人民公社化时,曾有一句口号十分响亮:“颗粒归仓,涓滴归公。”有人说“短涓”应写成“滴涓”,还说因年代久远,发生音变,变成现在这种与原先的文字距离很大的发音(大意)。实际上短涓的发音不但一直没变,极其纯正,而且也就是这么写的。何以见得,请听我考证。在汉语的修辞中,极喜欢在含有微量的涵义的字之前加“短”字予以修辞。如“少”,是数量不多,在其前加短成“短少”,形容少之又少。“缺”是稀缺,在其前加短成“短缺”,形容缺之又缺。绌是不足,在其将加短成“短绌”,形容绌之又绌。在此前可加短的还有促、小等字,不一一说明。在涓前加短成“短涓”,正说明我们莆仙话秉承了汉语言巧妙的修辞方式,与汉语言是一脉相承的,是割裂不断的。意义明确,发音纯正,难道“短涓”不正该这么写吗?!
细细想来,短涓应该还有更深的用意。说出来,就会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莆仙先民的聪明才慧良苦用心。短涓分为短与涓两部分,短说的是尺寸很短,度也;涓说的是重量很轻,衡也。度衡兼顾,既可用于长度计量,亦可用于重量计量,不可谓不高明。
莆仙人把对人不理睬说成“连不树”,这样说也这样写。实际上它的正确写法应为“连不视”。因视、树谐音,人们为了增强趣味性故意把连不视说成连不树。后来相沿成习,久而久之,就固定下来。视、看也。连看都不看你一眼,当然就是不理睬你啦。或许有人会说你这样说太勉强,难免牵强附会。那么让我进一步说说我的理由吧。还是从理睬来说吧。理睬一般是书面采用的语言,它在莆仙话中的口头语是“视瞜。”瞜:看。是方言用语,如让我瞜一瞜,就是让我看一看瞧一瞧。视瞜连用,是为了增强口气。瞜发娄音,从声旁。受“连不树”影响,现在许多人都把它说成“树瞜”,音近不易觉察,但为了达到发音纯正,还是说它的原音“视瞜”好。
与“连不树”相映成趣的还有“死松柏”一词,原音是“示众病”,意为丢人,同样为了谐趣而故意这么说这么写。我曾听人说:“我前门栽一蔸连不树,后门栽一蔸死树柏。”你说好笑不好笑。对于树等植物类的量词,莆仙人都说蔸而不说棵。蔸还含有某些植物的根或靠近根的茎的意义,引申为靠近;附近。如树蔸、印蔸等。我们常说的“靠蔸”,就是说在某某东西附近。在说这个词时两个字都发生音变。有人把蔸写成兜,不对!因为兜没有靠近、附近的意义。
说到好笑,还有更滑稽的呢。曾听到有人出过一个方言谜语,谜面是“乞食婆的脰须”。打动物三种。谜底是:象、鹿、鸡。“象鹿鸡”说的是人的身体的某个部位由于长期未曾清洁清洗,会生成一层厚厚的污垢。这三个语音我认为确实无法用汉字来一一对应它们的意义,也就是说没有办法写出来,亦即无字。它们只能存在于语言中,虽然可用同音字来代替,但写出来后就不具有它们本来的意义。所以,当把谜底揭示出来以后,人们无不忍俊不禁发出会意的笑声。这也说明阿骚讲无字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探诂有字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