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阳清官概论
【发布日期:2014-10-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阮其山

笔者对莆田史志所载的清官事迹作初步疏理,惊叹莆阳清官人物数量之多,事迹之感人,品操之高尚,言论之精辟。可以说,莆阳清官文化,乃是莆田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之精华,是托举“文献名邦”辉煌的一大支柱。就莆田史学界而言,在大力推介莆阳清官功德的同时,深入进行理论思考,探究其成功之道,必将有助于对莆阳清官文化的解读与借鉴。本文拟就莆阳清官的若干特点,提出初步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古代正史并无“清官”之词,而有“循吏”、“良吏”、“清白吏”等语。但在民间及稗史小说中,清官人物却大行其道,几乎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评价官员优劣的通行语,不啻好官的同义词,几百年沿袭而不衰。中国史学界对清官的概念,尚未见权威性的定论。论者一般认为是指清正廉洁之官。笔者据史志所载官员的循良清廉事迹及其品德,认为此说是可取的。宜当进一步规范,使清官概念由模糊变为清晰,进而成为历史科学的一个确切的概念。本文所论莆阳清官,是指那些清廉清正之官。清廉,就是清心寡欲,廉洁奉公;清正,就是清明公正,刚直鲠介。既是居官之政风,也是为人之秉性。
一、 莆阳清官是个庞大的精英团队
其一,从清官数量看。莆田历史上究竟有多少清官?尚未见有关的说法,更无详细、具体的统计数据。按笔者的“两清”(清廉、清正)的定义,以明朝周瑛、黄仲昭合著的《兴化府志》人物传为样本,作抽样统计,得以下数据:


莆阳清官人物统计表之一 (单位:人)

(备注:1,立传人物只计主传,不含附传;2,人物有多项的,只计其一;3,本表仅计名臣、宦业、儒林、文苑、乡惠五传的立传人物,其余未计入。)
由于周、黄《兴化府志》下限为明弘治。为此,又据民国张琴《莆田县志稿》与《仙游县志(乾隆)》中的记载统计,明清时莆仙两县的清官约为159人。
莆阳自唐至清,登进士第者约2300余人。这是莆田人入仕的主要途径。加上祖荫补官、太学优选等入仕的,其总数不会少于三千人。上列两项抽样统计数字合计,清官为367人左右。若按300人计算,约占在官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属一支相当规模的团队,可谓莆阳官员队列之精英荟萃。其声名与影响力,足以以一当十。
其二,与别郡比较看。兹以明代何乔运《闽书·缙绅传》为样本,以本省首府福州府为对照物,数据计如下:


莆阳清官人物统计表之二 (单位:人)

统计数据表明,兴化府以三县(莆、仙、兴化)之郡,与首府福州八县(闽县、侯官、古田、闽清、长乐、罗源、永福、福清)类比,清官的绝对数虽低一些,但在县均上则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三,遍布中外诸职。这是莆阳清官数量优势的必然现象。众多的莆阳清官,上自部堂大臣、封疆重臣,下至州县官吏、无品教官;凡京都部寺台阁、路省州郡,直至岭南海隅,不分热门冷署,无不有莆阳清官的身影与足迹。且不论宋之叶颙、陈俊卿、龚茂良三位清正宰相,亦不论陈次升、林光朝、刘克庄一辈持正立朝、侃侃论谏的谏官舍人,以及遍布神州大地的,清廉奉职的众多州官县吏,更不可忘一生安贫乐道,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一大批守职敬业的教官。
其四,从全国知名度看。莆阳清官团队中,拥有一批国中有声、史册有名的人物。
宋代蔡襄,居官刚正,所作《四贤一不肖诗》轰动朝野,后为知谏院,时谓“京师四谏”。南宋宰相叶颙,端方有守,一世质直,清廉俭约,《宋史》称他“为人简易清介”,“自初仕至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旧。”宋孝宗登极,令诸路监司各举循吏二人。惠州知州陈丰居其首。宋孝宗称户部郞中陈居仁“治行(政绩)为天下第一”。宋江南转运使陈靖,被史家推为宋代三百年间十二名“循吏”之一,所谓循吏,指奉职守法的官吏。宋礼部尚书黄繇举天下教官,以傅大声为第一,后升任武平知县。
明正统间,江西德安县令郑照,为人耿介,不苟阿随,邑无失政,“持身皎如玉雪”。都察院都御史韩雍巡抚江西,淘汰僚属“十去八九”,唯独评定郑照为“廉官第一”。明正德中,吏部考课全国才行兼优、政绩显著的官员十六人,由朝廷表彰,时任山东右布政使的方良永名列其中。明江西谷安府推官陈茂烈,任职十多年,执法公平有声,有民谣“要无冤,对陈言。”吏部考核政绩为天下理官(司法官)第一名,遂召入朝,擢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明成化中,南京十三道御史会同推荐天下方面官(指掌一方军政大权的长官),时任湖广按察佥事的郑岳名列其中。明嘉靖中,时任浙江左布政使的林云同,朝廷旌表其“治行第一”。
清康熙间,三河县令彭鹏,居官廉勤有声,深得康熙的赏识,赐其养廉银三百两以示奖赏。后谕九卿荐举科道官,奏举十一人,以彭鹏为第一人。康熙破格擢任为六科给事中。清光绪末,江南道监察御史江春霖,忠于职守,参劾不避威权,论事无所回避,直声震动朝野,被誉为“有清御史第一人”,“二百年监官无此人”。以上这些典型人物,足以显示莆阳清官的功德与知名度。表明莆阳清官,不但有数量上的优势,而且具有相当的品位和影响力。 (未完待续)


(本文获“莆田市廉政文化研究”征文一等奖,原题为《莆阳清官刍议》)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