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范 /文 雪泥/图
弘治《兴化府志》卷7《山川考》云:将军山,一名将军岩,在濑溪上,地名西许,钱女筑陂此地,遗址尚存。图为木兰陂文化初创地,西许村将军山下宋钱陂故址纪念庙宇“龙泉庙”内的钱四娘塑像。
莆田先民从唐代开始开发兴化平原。在几位治水英雄的主持、带领下,经过先民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把昔日只长蒲草不长禾苗的盐碱滩,变成了沃壤鱼米之乡。治水英雄有功德于这方土地,受到百姓崇敬和爱戴。他们死后人们立庙祭祀,世世代代香火不绝。兴化平原面积464平方公里,约占原莆田县土地面积的23.5%,是福建省第三大平原。木兰溪以北称北洋,以南称南洋。
吴长官庙。在今城郊乡畅林村吴公山上,吴公潭边。吴兴,生卒年不详。祖籍河南,避乱入莆。唐神龙中(705-706)在北洋筑长堤障海,又捐资在渡塘(今西天尾镇)筑延寿陂,开沟60道,堰流溉田。是开发兴化平原的第一人。关于他斗蛟的传说虽有夸大附会之处,但可知他身先士卒,保卫堤坝,以身殉职。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地名,至今还在使用。宋刘克庄“义勇普济吴侯庙记”:“侯持宝刀兮奋空拳,捐不赀之躯兮探不测之渊,水怪毙兮金堤坚。”死后,乡人立祠祀之,后为庙。宋大观三年(1109),以兴有大功于民且祈雨获应,皇帝赐额孚应。绍兴19年(1149)封义勇侯。淳祐间加封普济侯。明嘉靖中名庙曰吴长官,并列入祀典。明清两代春秋二祭。
裴观察庙。主祀裴次元。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13)任福建观察使。元和8年(813)筑南洋海堤,并在黄石红泉筑堰蓄水,垦荒地为田。是开发南洋平原第一人。后来人们怀念他的功绩,立庙纪念,庙在黄石红泉宫,明成化额裴观察庙。明黄仲昭“兴复红泉宫记”:“古之人能定九州则祀以为社,能殖百谷则祀以为稷。二公皆有功德于兹土,则庙而祀之也岂淫祀比哉。”
钱妃庙。钱四娘(1049-1067),福建长乐县人。宋治平元年(1064),捐资在木兰溪上筑陂,并开圳一,沟三十六。1067年陂成,随后被洪水冲垮,钱女愤而投水自杀。尸体被洪水冲到沟口(在今新度镇),乡人把她埋葬在附近的山上,并在旁边立祠,是为香山宫。又祔祀于李长者庙。该庙宋淳祐间更建前后两室,前祀长者,后祀钱氏。赐额协应。元延祐中以南岸见思亭为长者庙,以故庙专祀钱氏女,今在木兰陂纪念馆西边。元朱德善《游木兰陂》诗:“二神共飱东西庙,一水平分南北溪。”宋景定初封惠烈协顺夫人。道光八年(1828)奏入祀典,东作时(春季)有司致祭一次。钱四娘是第一个在木兰溪上筑陂的人,首创之功不可没,不能以成败论人。宋刘克庄《协应钱夫人庙记》:“障三县之水,由圳连沟灌之,余干之入海,本钱之谋。”这就是说,在木兰溪治理上,钱四娘首创筑陂拒咸蓄淡,开沟引水灌溉南洋平原,溪水大时由陂入海的思想,为后继者所采纳,并获得成功。她带领先民们开挖的三十六条沟,后来为李宏利用。有关她的传说,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李长者庙。李宏(1042-1083),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人。宋熙宁八年(1075),捐资建木兰陂,又开大沟七,小沟壹佰壹玖,为四斗门以备蓄泄。于元丰六年(1083)建成完整的木兰陂水利工程,灌溉南洋平原,目前仍在发挥作用。宋林大鼐“李长者传”:“自是南洋之田,天不能旱,水不能涝。”“由此屡稔,一岁再收。”到元代又分水入北洋,开发北洋灌区。目前的灌溉面积是十六万亩。长者积劳成疾去世后,乡民德之,塑像立祠于木兰陂南岸。后为庙,岁时报赛不绝,即今木兰陂纪念馆。宋宣和太守詹时升扁之曰李长者庙,淳祐间皇帝赐额协应。景定三年(1262)封惠济侯。明弘治间列入祀典,岁致一祭,清代春秋二祭。
太和庙。在梧塘。主祀唐太守何玉。何玉凿太和塘等五塘,灌溉北洋平原。明郭应聘“修太和庙记”:“太和庙何始?以太平陂也。陂未作,民利五塘,何公玉所置也。”绍兴二年(1132),里人在塘边的山坡上为他立庙。清代有司春秋致祭。
治水英雄有大功于莆田人民,当时老百姓自发立庙(祠)纪念,以后就当成神灵供奉。又经过朝廷褒封、赐额,列入祀典官祭。他们由人而神,属于地方神灵。是莆田本土神。祭法: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
莆田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雨水,夏秋多台风。木兰陂集三百六十涧之水以趋于海,地处下游的兴化平原常常泛滥成灾。在生产力落后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往往祈求神灵帮助他们战胜自然灾害。治水英雄无私无畏,不屈不挠,造福人民,为开发兴化平原发展农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丰功伟绩千载传颂,成了老百姓崇拜的水神。这也反映人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