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江
7、婴孩做“四月日”
婴孩做“四月日”那天,他母亲的娘家同样也要办行四个盘的“拾料”:一盘是衣物;一盘是“慈头肉”和猪尾根、加十二个红蛋;再一盘是“冰膜”;还有一盘是炒豆。仪式开始时,婴孩穿上外公婆送来的做“大人公”的黑衫黑裤,手戴外公婆送来的银手圈,头戴外公婆送来的兔子帽。这是一种借意转义为辟邪求平安的礼式。他母亲抱着放在簸箕的中间坐,将炒豆捧几把从婴孩头上洒下,说:“洒炒豆,吃老老。”将“冰膜”捧几把从婴孩头上洒下,说:“洒冰膜,嘴须长胡胡。”这些行为是采取借意转义的方式来表达,即是借洒炒豆和冰膜的顺口溜之意转义为一种祈望与祝福。
8、婴孩周年时做“济”(晬)
莆仙境内婴孩周年时做“济”(晬),乃是举行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那天,婴孩的父母给婴孩全身穿戴好,就把他抱到准备好的大“笠胡”(较大的圆形竹篾晒具)中间,在婴孩对面摆放着印章、银元、算盘、剪刀、铜镜、尺子、毛笔、戥子、书本、面食龟、米团等。让婴孩随意去抓拿那些东西,根据他所抓拿的东西来预测他今后将会是怎样的。婴孩如果抓拿了印章,那他将来必会当官;如果抓拿了文具,那他长大以后必有一笔锦绣文章;如果抓拿了算盘,长大必善于理财;如果抓拿了面食龟、米团等吃食之类的东西,也不能当场就斥他今后是“好食之徒”,而要说是“这婴孩长大之后有口福”之类的好话。这是一种联想借义的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