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江
5、送“月内包”
孕妇娘家在女儿顺产后一至三天内,须购买“乌贼巴”(目鱼干)、蛏干、“豆味”(豆皮)、金针、莲籽、红枣、龙眼干、芡实等干味货各两斤,分别包成八包,称为“月内包”,由阿舅仔送到他阿姊家里去做“月内”。这种风俗称为“送lsquo;月内包rsquo;”。本地人对组成“月内包”的物品都有一个吉利的说法:
送“乌贼巴”,是指望生出来的孩子长得“乌lsquo;断伊rsquo;”(硬实),因为“乌贼”中的“贼”,本地话音与“色呃”同音,即是“结实”的意思。这是借音与借义结合的转义方式。
送蛏干,表示孩子今后“有弄坛食”(即有得吃的意思),因为“蛏”的本地话音与“天”的文读同音,故以“民以食为天”代表“食”以祈望之。也是借音和借义结合的转义方式。
送 “豆味”(豆皮),意味着孩子今后所过的日子将是给做呀“有lsquo;豆敖rsquo;(豆腐),有豆渣”。即日子过得有“或”也有“这”,或者是说,过得有汁有味。这是隐喻借义的方式。
送金针,表示孩子今后将会有金银钱宝,即是“送金针,满屋金银lsquo;铿呀铿rsquo;。” 是隐喻借义与借意转义结合的方式。
送莲籽,表示孩子今后将是子孙如莲蓬发籽一样,连绵不断。是隐喻借义的方式。
送红枣,表示今后孩子的日子会过得红红紫紫,因为本地话的“红枣”同“红紫”近音。是借音的方式。
送龙眼干,表示“三元五桂”的愿望含义,因龙眼干也称为桂元。是借意转义的方式。
送芡实,是希望孩子今后是个恳实的人,因为本地话的“芡实”与“恳实”是同音。是借音的方式。
“月内包”中所送之物,既是做“月内”产妇在这期间所需的较有营养的物品,人们又能以各种的转义来表达对未来孩子的吉好愿望,这就是体现莆仙人的聪明才智的一种智慧之所在。
6、婴孩满月
婴孩出月(满月)那天,他母亲的娘家要办行四个盘的“拾料”:一盘是被裙、孩儿衫、摇篮蚊帐、被仔和挂银链的孩子帽;一盘是“慈头肉”和猪尾根、加一双红蛋;再一盘是红龟(面食龟);还有一盘是早饴粿。
第一盘中,除了送给婴孩必需的衫穿(衣服)外,其中的“摇篮网帐”和“挂银链的孩子帽”这两项是厌胜辟邪之物。旧时农村婴孩睡在摇篮中,一定要罩网帐的,这不仅仅是为了防蚊子,更重要的一层用意即是避凶。以“网帐”这一实物类比隐喻借义为“天罗地网”,本地人认为,有了这张网帐,那些在冥暗处游移的邪秽之物就不敢近前了,因为一沾到这个网,便会被网进网眼之中,永世不得脱身。而婴孩戴上“挂银链的帽子”,邪秽之物也是不敢近前。这是因为那“链”借音转义为“链铐”,邪秽之物若想靠近,必被链铐给铐锁住。
第二盘中的“慈头肉”、猪尾根和红蛋,是借“头”、“尾”和“红”含义之意,转为“日子过得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和红红火火”的另一含义。这是借意转义方式的表现。
第三盘中的红龟是以食物龟含义,借意转义为“与龟同寿”的含义。
第四盘中的“早饴粿”,本地话叫“早起粿”。其中之一的“起”音转义为“起冇母”中的“起”的意思,再转义为孩子今后的事业和家庭将像“起冇母”那样“起”了起来。这里是借意转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