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诗夹烽烟气 不尽沧桑意 ——记福建省文史馆员陈禅心先生二三事
【发布日期:2014-09-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吴永坤

提起陈禅心的“名”,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记其“字”:“ 倚阑”。丙寅(1986)冬至后三天,初次见面,我脱口道:“老先生字lsquo;倚阑rsquo;莫非lsquo;东门奇人rsquo;? ”禅心先生含笑、捋须,称:“是也!是也!您也够聪明、够知己啊。”我刚调任莆田市工作不久便真的成了知己。此后长期的交往中,我发现,陈老率真、坦诚,每每都感动了我。看他性格,既刚烈又和顺,对待一切事,都那么自信,那么淡定,折而不挠,宠辱不惊,乃锵锵君子也!
间隔四十年的墨宝
那是1986年冬,陈老先生76岁,手书一幅墨宝相送,写道:
“弃蜀返莆阳,诗夹烽烟气 。
一觉人间四十秋,不尽沧桑意!
我是玉湖生,君为延陵子 ,
心系安全与国家,更话和平事。”
题跋为“仙谿吴君(指吴永坤)偶因万泉宗兄之介,自是过从颇密。丁卯(1987)年九月间,承以餘四十年前赠尊三(表字德一,系吴永坤妻陈秀勤之祖父)妙才之八秩寿诗复印件(附后),见示、见此拙作,恍如隔世。人非金石,尊姻翁早已仙逝、而餘亦垂垂老矣!能不浩叹?因制《卜算子》一词,以酬雅谊。时届初冬,人事纷然,书此以赠永坤先生同道雅正。陈禅心 於集杜楼 时年七十有六。”
陈老所指“承以餘四十年前”,原来,是甲申(1944)年秋,陈老先生自巴蜀从戎告假返莆,应邀出席莆仙文人大聚会,庆贺仙游折桂里尊三德一先生八十大寿。年青气盛的禅心,才思敏捷,站立书写墨宝《尊三先生八秩寿诗》:
刻意谈玄四座春,天荆地棘骨无尘。
雞窗兀兀青灯梦,鲤漈悠悠白发身。
酒泛流夤胜笑语,诗裁落月见交亲。
磻溪钓罢鹰扬去,张师侣议老子年。
侍陈禅心 甲申秋敬献於莆阳
见到这43年前的字墨,激起陈老先生的无限沉思与遐想,时而如婴如童,竞手舞足蹈方无已,时而潜然伤感泣不成声。我大为之感动!
陈老说:“千百年来,莆田的大街小巷都被道德文章熏陶,被名人气质浸染。浓浓的文化烟火在这里升腾,每天我都能感觉到古人的精气神在这里行走。”他吸一口烟,慢慢悠悠薄雾绕梁,继续说:“自幼我刻苦好学,铸就了我作为文化人。在张琴主持的莆田城厢蒙学赛诗会上,夺得第一名。就此漫漫的人生道上,我真真正正克尽努力,作为文化人。”我快语接过陈老话题:“文化人啊,才思(si平声)敏捷,会感悟着春风的清新、夏雨的滂沱、秋露的绽放和冬雪的傲然。想来,给尊三的诗,仅是lsquo;沧海一粟rsquo;而已,是吧!”。陈老禅心接着说:“文化人,讲究用词、造句、修辞、音韵,刚才的lsquo;思rsquo;(平声)应为lsquo;思rsquo;(仄声)。对此,我敢说是烂熟于胸,运用自如。”
陈老侃侃而谈:“在我人身经历中,我又是一名老兵。就因为lsquo;兵rsquo;啊、lsquo;止戈的武rsquo;啊,在我脑海里翻腾。不瞒您说,远处、近处的风声、雷声、雨声,常常会在我的脑际里幻化出格斗声、厮杀声、飞艇(即飞机)轰鸣声、烽烟弥漫声,这些声音,竟能唤起我那么多的历史记忆和我的民族情怀!”
畅谈雷锋精神
戊辰(1988)年3月5日,惊蛰,陈老先生约会本人,我们俩一见面,不约而同地说:“今天是新中国领袖们号召学雷锋25周年纪念日”。陈老首先提问:“雷锋精神是什么?”我说:“雷锋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延伸;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以及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代表的时代精神的体现hellip;hellip;”陈老说:“对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注定了我们这个民族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孔子提出的lsquo;慎独rsquo;,孟轲提出的lsquo;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rsquo;,陆游提出的lsquo;位卑未敢忘忧国rsquo;,范仲淹提出的lsquo;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squo;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与之一脉相承。这些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相结合,培育了一大批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民族人才。雷锋精神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从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诸多方面使传统美德得到了不断延伸。”我说:1964年我毕业于福建省属学校,这个班被命名为《雷锋班》,25年来,我们班同学以雷锋为光辉榜样,以雷锋精神为风标,以同学情谊为纽带,密切联系,共勉进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分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服从国家需要,奉献自我。从政的,勤奋廉洁;从教的,为人师表;从事其他行业的,德技双馨。真正为大众努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陈老很兴奋,手舞足蹈,他说:“知心话啊!”随即,陈老略有所思,大声说:“这么好的榜样,还有人在诋毁什么lsquo;过时了rsquo;,我真疾呼雷锋精神传递的是正能量,我们要努力坚持。”他继续说:“认真思索,不难看出,雷锋精神是一面镜子,可以照亮 中国人的心灵,也可以呼唤世界,彼此和平和发展。”我拍手称是。他一言,我一语,在屋内的陈老夫人关独秀也无比高兴,参与交流。
当时,陈先生饶有兴趣地说:今天,正好是龙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他咪着双眼,扬眉脱口,吟诵《倾怀令·惊蛰之夜》,我不忘提起笔,速记如下:
“惊蛰良宵,当春乐事 。又是暖侬名稠 ,闲对水仙西窗襟度,与灯消受。 休夸我是风华首,赋停云怀思亲友 。 五洲四海如晤,这个深情最久!”
现在翻开当时记录,真是回味无穷哪!
品味人生
己巳(1989)年春,陈禅心先生送上从福建德化特意烧制的精致茶壶、茶杯和书写“陈禅心”名字的茶具给我,并附上自己创作的《接贤宾 ·螺壶五色绕螺杯》词一首。陈老说:“您是我最亲近之友,这套茶具和拙作聊表点点心意吧!”
茶盘上的《接贤宾》词曰:“螺壶五色绕螺杯,汲春雪千回。云腴霞脚味永,胜饮香醅。 笑谈多少风华友,苍松翠竹红梅,啜后风常生两腋。夜灯晓月迟徊意。难忘情莫逆,待胜日倾罍。”
陈老动情地表述:“茶字的结构是人在草木间,以茶敬人,突出人的主体和人的作为。当然,茶是俗物,在来往人情中,茶是桥梁,当下的茶话会、聚友会,推杯问盏,盏中是茶,君子之交淡如水;水为茶水,取得的是净中的滋味”。
之后的岁月里,陈老先生随时约本人结伴,会友张琴之子张宪章于“十八张厝”、访友马来西亚归侨书法家朱文风于荔城小西湖畔的后塘、拜会世界诗人林恭祖先生于仙游游洋,游历壶山兰水间,唱和仙谿诗社时,不亦乐乎?
陈老先生说,人的生命在一切生物“心中”是无形的太阳。人和一切生物一样,无不努力寻找和创造适应各自生存的环境,无不以最天然、最真挚、最本色的生存状态作为生命的最高梦想。禅心特别兴趣地说,现代的中国人,与古人一脉相承,讲求“道法自然”。因为自然,才可以安心。中国人是从自然中领悟那种可以安心的寄托。由此来构建“人间天堂”。陈老先生自问自答:这“人间天堂是什么?它是实实在在的栖居之所,也是能够向人们提供存在的意义、安身、安心的地方。不仅仅是安身立命,还要安心,这就是过去中国的天堂。它应该是没有恫吓、没有欺诈、没有生存压力的洁水圣地”。陈老直截了当地说:“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一样,寄托在与栖居分不开的自然原野、人造公园、园林的诗情画意之中;寄托于家居lsquo;物韵rsquo;的创造和发展于成熟之中。追求安心、恬静,谈何容易?”hellip;hellip;谈话间,陈老眉飞色舞,兴奋不已。隔数分钟时间,陈老又愤怒地诉说:“综观我们的历史,那帝国主义的枪炮、炸弹杀害了多少中国人,摧毁了多少中国的人间天堂?”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不应该使美好园林日益稀有,不应该使诗情缺席的年代再出现。”
在这里,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孕育的世纪老人的内心世界是多么达观,多么坦然。陈老补充说:“最近,有一个外国人,名字长不好叫,已经肯定地说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