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历代宰辅简介(四)
【发布日期:2014-09-0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春阳

龚茂良(1121-1178)字实之。莆田县龚屯(今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龚屯)人,后移居于城关义井和美巷(今莆田市实验小学所在地)。宋绍兴八年(1138)登黄公度榜进士,时年18岁,称“榜幼”。初授南安县主簿,邵武司法。调泉州观察推官,以清廉称。改宣教郎。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荐其才,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迁吏部郎官。张浚督师江淮,抵拒金兵。茂良上书曰:“本朝御敌,景德之胜(指澶渊之盟),本于能断;靖康之祸(指徽、钦被俘),在于致疑。愿仰法景德之断,勿为靖康之疑。”除监察御史。乾道初,江浙大水,孝宗诏陈阙失,茂良上疏请求孝宗“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之”。意指内侍梁轲、曾觌、龙大渊弄权,官迁右正言。时内侍李珂卒,赠节度,谥靖恭,茂良以中兴名相赵鼎、功臣韩世忠皆未有谥,反对加谥李珂。又继续弹劾曾、龙二人奸邪害政,疏言:“大渊、觌所为,行道之人能言之,而陛下更颂其贤,此臣所以深忧”。疏上,家居待罪;疏再上,除太常少卿,辞不就职,改除直秘阁,知建宁府。自以为不为群小所容,请祠,孝宗不允。乾道二年(1166),曾觌、龙大渊遭贬,朝廷起用茂良为广东提刑,并知广州。在广州任上,发展地方教育,建县学;建海会浮图,收葬无主遗骸,备受百姓称颂。改任江西运判兼知隆兴府。时江西连年大旱,茂良令所属郡县免积税,并发放仓米救济灾民;疫病流行,茂良组织大夫治疗,民获全活者甚众。进敷文阁待制。召对,提出发展农业,安定社会秩序,曰:“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诏授礼部侍郎。乾道六年(1170),拜为参知政事。奏请修吏部《七司法》,建立“量人才以录用”的制度。淮南旱灾严重,茂良奏取封椿米14万石救济灾民,以稳定边防。淳熙三年(1176),叶衡罢相,茂良以首席参政代行宰相职务。孝宗诏求贤士,茂良推荐朱熹,然孝宗听信谗言,不予召用;钱良臣侵盗军饷累数十万,茂良查清事实,奏请严惩,可是因曾觌庇护,不但未惩,反而被召入京,加以重用。翌年正月,茂良疏陈“恢复”六事,触怒孝宗,谢廓然又伺机劾之,于是责降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英州(今广东英德市)居住,淳熙五年(1178)卒于贬所,终年57岁。曾觌、谢廓然死后,龚家投匦讼冤,诏复通奉大夫。周必大为相,进呈孝宗,孝宗自认“茂良本无罪”,于是复为资政殿学士,赠少保,谥庄敏。墓在今城厢区华亭镇山牌村。绍熙二年,知军事赵彦励在府学前街为龚茂良重立“登云坊(原名“育材坊”,在兴化军学前)”。茂良一生主抗金、劾奸佞、赈灾民,与蔡襄、陈俊卿、林光朝等被称为宋代莆田四贤,邑人立“四贤祠” 祀之。陆游将龚茂良政治遭遇比之屈原,故茂良有南宋屈原之称,陆游生平对龚茂良很是敬佩,曾作诗云:“台省诸公岁岁新,平生敬幕独斯人。”茂良文笔亦佳,刘克庄赞其文学才华:“言语妙天下,四六尤高世。”著有《静泰堂文集》39卷 、《奏议》6卷,莆后人多方查阅莆阳古籍碑刻资料,得茂良佚诗8首。《闽诗录》丙集卷7存《灵源庵》诗1首,《莆风清籁集》卷5存其诗2首。《宋史》有传。
郑侨(1132-1202)字惠叔,号回溪。兴化县福兴里浔阳云顶峰前(今属仙游县象溪乡莱溪村)人,晚年迁居莆田书仓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社区书仓巷)。具体介绍参见2014年7月《莆田侨乡时报》“莆仙历代正奏文举、武举状元简介”。
陈卓(1166—1252)字立道。莆田县崇业乡孝义里(今属涵江区)。祖父陈膏,徙居明州(今属浙江宁波),甚为高宗所嘉,至大书屏间曰:“陈膏长厚,有古人风”;其父陈居仁,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陈卓,其第五子。宋绍熙元年(1190)余复榜进士。治诗赋。淡泊宦意。庆元二年(1196)以宣教郎知绍兴府余姚县。次年六月,丁父忧。后知江州(今属江西九江)。嘉定十五年至十七年(1222—1224)移宁国府(今属安徽),俱有清白名。丞相史弥远与陈卓早年有故旧,尝贻书于卓欲一见,卓谢而不往,弥远益器之。在词掖(泛指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为官时,起草诏书,剥夺叛臣李全爵位,诏书至淮,人益自励。又起草太庙灾罪诏书,词极警切,京师为之感动。嘉定十七年(1224),宁宗驾崩,史弥远假诏立贵诚为皇子,改名昀,扶其登基即位,是为理宗。宝庆元年(1225),史弥远升任宰相,独掌朝政九年,主持废济王竑,追夺其王爵。宝庆二年(1226)十月,以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宝庆三年(1227)十月以起居舍人兼实录院检讨官,十一月,以中书舍人兼实录院检讨官、兼国史院编修官。其间撰《东塘袁公文集序》。绍定年间(1228-1233),陈卓守官吏部尚书,端平二年(1235)三月十二日,曾从龙兼同知枢密院事,真德秀为参知政事,兼给事中、兼侍读陈卓同签书枢密院事 (从二品),因鸣济王不灭之冤,与史弥远政见不合,时意见与史弥远相悖者,亦纷纷被攻击去职。陈卓遂乞致仕,以资政殿学士还里,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开国伯。平生不营产业,惟以赞书所酬金筑“世纶堂”,曾于宁波建“菊坡书院”,在家闲居十六年。楼钥尝称“居仁精力德量举不可及,若卓则再世见之矣!”家贫,葬事不能具。其时,吴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闻之,遂贻书制置使以助。其孙陈定孙力侍祖父,力学孝谨,出处进退每怡色以告,遂深奇之,其奉讳日哭泣荐祀如平生,亦以耆年终。陈定孙力请谥于朝,乃谥“清敏”。邑人刘克庄曾赠《汉宫春》贺陈尚书生日:“公似寒梅,向层冰积雪,越样清奇。仙溪前辈相望,可比方谁。百篇剀切,崇清老子庞眉。未可卷怀袖手,续平泉庄记,绿野堂诗。苦言譬如食榄,回味方思。嗣皇访落,怪鹤书,直恁来迟。烦借问,二童一马,几时入尉瞻仪。”寿词上片赞颂其品格高尚,富有才华,福寿双全,为之祝寿。词之下片愿致仕闲居之老尚书早日返朝为国操劳,重展才干,表达其对陈卓之敬重。卓配夫人林氏,有二子:长子陈允修、次子陈允坚。允修,字谨仲,以父荫福州通判,历知江阴军,朝议大夫。《宋史》有传。
陈文龙(1232—1277)初名子龙,字德刚,一字君贲,别号如心。莆田县玉湖(今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人。陈俊卿五代从孙。具体介绍参见2014年7月《莆田侨乡时报》“莆仙历代正奏文举、武举状元简介”。 (未完待续)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