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历代宰辅简介(三)
【发布日期:2014-09-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春阳

蔡卞(1058-1117)字元度。仙游县连江里赤湖蕉溪村(今仙游县枫亭镇赤湖蕉溪东宅村)人。书法家,精通经学。蔡京胞弟,妻王荇。少聪颖敏悟,才思敏捷,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名闻乡里。宋熙宁三年(1070)与胞兄蔡京同登叶祖洽榜进士。翌年,任苏州江阴县主簿,有政声。被王安石招为女婿。元丰中,张璪荐为国子直讲,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元丰五年(1082),升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侍御史。居职不久,以王安石执政亲嫌辞,改中书舍人兼侍讲,进门下给事中。元丰八年,哲宗即位,改任礼部侍郎,出使辽国,受厚礼接待。回国后,以龙图阁待制知宣州(今属安徽),迁知江宁府、历知扬州、广州、越州、润州(今属江苏)、陈州等5州。时广州乃进出口宝货最集中之港口,蔡卞于任上一无所取。调任越州知州时,外商感激,用蔷薇洒其衣欢送之。绍圣元年(1094),复为中书舍人,兼国史修撰,受命参与重修《神宗实录》。书成,迁翰林学士。绍圣四年(1097),拜尚书左丞。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蔡卞为谏官所劾,以资政殿学士知江宁府,连续贬官为少府少监,分管池州(今安徽省贵池)。翌年又起知大名府,徙扬州。时蔡京为相,召蔡卞为中太乙宫使兼侍读。寻知枢密院事,掌握军机大权。蔡卞因兄当政,以避亲辞,徽宗不许。徽宗想建功立业,欲收复被西夏所占边郡,鄯、湟二州(今青海省西宁、乐都一带),蔡卞举荐王厚、高永平为将。次年,收复湟州,蔡卞因功升两级。崇宁三年(1104),又收复鄯州和廊州(今青海贵德),蔡卞再升三级,加金紫光禄大夫。蔡卞认为自己荣达比蔡京早,因蔡京在位,以使自己不得相位,二人不合。蔡京在徽宗面前诋毁蔡卞,卞请求外任,遂授以天章阁学士衔,出知河南府。方士张怀素曾与蔡卞交游,蔡卞替张怀素吹嘘,谓之道术通神,称张怀素为“大士”。张怀素骗术败露后,蔡卞因受牵连而降职,但不久又被重用,加封观文殿学士、昭庆军节度使,入朝为侍读,进检校太保、开府仪同三司,改镇东军节度使。政和七年(1117),告假回乡祭祖,病故于途中。赠太傅,谥文正。高宗即位后,追责其过,贬为宁国军节度副使。绍兴五年(1135),又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蔡卞墓位于今仙游县枫亭镇锦岭,墓用“三合土”筑成,墓前竖有石翁仲、石虎、石羊及四匹石马,1969年后被毁坏。蔡卞颇有文采,著有《毛诗名物解》等,与兄蔡京一道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各20卷,均被收入《四库全书》。蔡卞亦擅长书法,其书法圆健遒美。《宣和书谱》称:“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笔势飘逸,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晚年所书有兼人之力。《墨林快事》称其书:“胜于京,京又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蔡卞一生留下的墨迹不多,除著名的《劁士安生平碑刻》之外,还有山东泰山灵岩寺的《圆通径碑》、河南登封少林寺的《面壁岩题字》。此外,存世书迹有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他的《雪意帖》(即《四兄帖》)一页、《唐玄宗鹡鸰颂跋》、《致四兄相公尺牍》、《孝女曹娥碑》等。《全宋诗》卷1193录其诗3首。《全宋文》卷2787收其文1卷。
蔡攸(1077-1126)字居安。仙游县连江里赤湖蕉溪村(今仙游镇枫亭镇赤湖蕉溪东宅村)人。蔡京长子。元符中,监在京裁造院。徽宗为端王时,每退朝,攸适趋局,遇诸途,必下马拱立,及即位,记其人,遂有宠。崇宁三年(1104),自鸿胪丞赐进士出身。除秘书郎,以直秘阁、集贤殿修撰编修《国朝会要》。二年间升至枢密直学士,开府仪同三司,改镇海军节度使,出入宫禁。蔡京复相,加龙图阁学士兼侍读,参与详定《九域图志》,修《六典》。宣和五年六月乙巳至靖康元年(1123-1126)以少师、安远军节度使领枢密院事,封英国公、燕国公,进太保。蔡攸为徽宗挑选美女,训练歌妓,取悦徽宗。后与父蔡京权势日相轧,各立门户,遂为仇敌。徽宗喜欢道家,蔡攸谓有珠星璧月、跨凤乘龙、天书云篆之符,与林灵素之徒争证神变事,于是神霄、玉清之祠遍及天下。蔡攸精通韵律,莆仙戏中的《锦庭芳》、《叨叨令》等曲谱,便是通过蔡攸由宋廷宫中流传莆田民间。宣和七年(1125)冬,金兵南下,徽宗被迫内禅,带一帮宠臣南逃。并得其“传位东宫”四字,转告给事中吴敏,草诏传位。靖康元年(1126),蔡攸随徽宗南逃,返京后贬为大中大夫,先后流放永州(今属湖南)、连州(今属广东)、浔州(今属广西)、雷州(今属广东)等地。蔡京病死后,朝中御史联名上书指责蔡攸,最后朝廷将其流放广东万安军(今广东万宁)。不久,钦宗又遣使诛之。宋代笔记叶梦得著《石林燕语》记有“米芾索帖”一事。
叶颙(1100—1167)字子昂。仙游县万善里古濑(今仙游县大济镇古濑村)人。叶宾玄孙,叶顗弟。宋绍兴二年(1132)张九成榜进士。初授广东南海县主簿兼代理县尉,时盗发,州檄巡、尉同捕,巡检获盗十余人,归其劳于颙,颙曰:“掠美、欺君、幸赏,三者皆罪,不忍为也。”帅曾开大善之。因缉盗有功,升任江西贵溪县、上虞县知县,革新赋役,惩处豪强污吏,有政绩,贺允中荐为将作监簿,调任处州、常州等州知州。时金兵犯境,叶颙积极筹备军饷,不到一年就筹得缗钱20万。召为尚书郎,迁右司谏。孝宗即位,任用直言敢谏之臣,叶顒被提升为吏部侍郎,权吏部尚书。积极为宋廷举荐人才,建议改革选官制度,撰编《七司条例》一书,孝宗定为法令刻板公布。乾道元年(1165),孝宗召对,问:“当官以何为先?” 颙答:“清廉固臣子之本分,以公忠为先。”深得孝宗赞赏,迁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以“清廉公忠”为办理朝政要则,体恤民情,奏请朝廷免征沙田、芦场赋税,免征兴化军的“犹剩米”等,减轻百姓负担,安定百姓生活。孝宗以为“清德”之臣,擢为知枢密院事,未上任,又进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兼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事。叶顒为朝廷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唯贤是用;规划财政,建议“裁汰冗兵”,精简机构,以节国用,深受孝宗信任。乾道三年(1167),罢相,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同年在归途中病逝,终年68岁,赠特进少师,谥正简。葬于善化里(今仙游县大济镇乌石村)。后入祀仙游乡贤祠。叶顒为人朴实,清廉公正。自入仕至为相,服用、饮食、田宅不改其旧,宋史称其为“一时之选”。叶丞相祠堂在旧郡治之西。据乾隆《仙游县志》载,叶颙宅后有“知国树”,婆娑如榕国,有大事,树必先枯 。宋乾道中,郡守张允蹈以本郡犹剩米之害言于朝,叶颙在政府,请悉蠲免,郡人德之,淳祐中,郡守林希逸为立祠。颙于此有专祠矣。淳熙十八年,郡守张渊复建祠于郡治儒雅堂之东荣,与陈俊卿并祀,匾曰“台两齐色之祠”。《宋史》有传。
陈俊卿(1113-1186)字应求,号六梅(一作“陆梅”)。莆田县白湖(今莆田市城厢区阔口村)人。具体介绍参见2014年6月24日《莆田侨乡时报》“莆田历代榜眼简介”。 (未完待续)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