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木兰陂
【发布日期:2014-07-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木兰陂

钱妃庙

长乐女子钱四娘,舍家献身木兰陂的壮举,莆田儿女有口皆碑,妇孺皆知。郭沫若诗赞:“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

从儿时到现在,不知有多少回来过木兰陂。可是,怎么也抑制不住,一看见木兰陂的身影,心口啊,就要激烈地跳动。
太熟悉了,木兰陂!熟悉得一到它跟前,心中的千言万语,就只会化作絮絮叨叨,再也找不到言简意赅,怎么说也说不清木兰陂。
真佩服宋代我们的老乡、状元郎徐铎的定力和才气,《木兰谣》短短的十八行,就把动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功业,说得清清楚楚。看《木兰谣》,就像坐在高高的土堆上,听先人讲那过去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虽娓娓道来,却叫人荡气回肠hellip;hellip;
莆邑之南,原为斥卤。
有泽有陂,有桑有圃。
饮水思源,其功可数。
唐以前的“莆邑之南”,乃是木兰溪下游的原生态冲积沉积地,江河与海潮共进退,淡水与咸卤相交融,遍地是滩涂与江渚,处处长满了蒲草。虽然有一些族群,敢“第一个吃螃蟹”,先后开始在一些地势较高、面积较大的海浦江渚上围垦挖塘、耕作开发,但景况都十分惨烈。经常是一年到头,历尽艰辛,一场暴雨,或一场台风,洪水和海潮就把即将的收获,劫掠一空,严重的更是家毁人亡。一代一代的先民们,没有屈服于大自然的淫威,依然不折不挠,顽强地开垦耕作不止。累积至宋代,南北洋上的田园,已由星星点点聚合成团团簇簇,许多临塘而建的村落已初具规模。
早期的开发,基本举措是挖塘围垦建村,老天始终主宰着先民们的生产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深重灾难,教会了先民:开垦南北洋,根本的出路在治理咸淡不分的木兰溪,必须筑堰陂、挖沟渠、修堤防。有陂,才有泽,有桑,有圃。先民们长久以来渴望大规模开发南北洋的强烈愿望,终于在宋熙宁初与王安石变法的效应猛烈撞击,迸发成了修建木兰陂的强大原动力。
当时的木兰溪,咸潮直逼至仙游的林陂。想截断木兰溪,修建木兰陂,凭借那个年代的经济科技水平,自然困难重重,失败难免。但再难也定然要干,这就是我们的先民。木兰陂始建于宋治平元年(1064),建成于元丰六年(1083),历时二十载,两次功亏一篑,第三次方告成功。修建木兰陂的过程,跌宕曲折,感天动地hellip;hellip;
钱林开基,李宏创募。
地神布竹,异僧相土。
施田舍田,十四大户。
三余七朱,陈林吴顾。
钱林,即钱四娘和林从世。郑樵《重修木兰陂记》上说:“此邦民贫,不任竭作。与木兰之役者,有长乐郡之二人焉。始则钱氏之女,用十万缗,既成而防决;次则林氏之叟,复以十万缗,未就而功隳。钱氏吐愤,逐以曹娥以游;林叟衔冤,徒起精卫之忿。”钱四娘十六岁携带巨资,来莆筑陂,苦干三年陂成,却因选址不当,被洪水冲垮,极度悲愤中投水自尽,时年仅十八岁。同乡林从世感动于钱四娘的悲壮义举,发愿要完成她的未了夙愿,遂亦携巨资,来莆继续筑陂,不幸也因选址不当,陂成之日,又被洪水冲垮。“钱林开基”,开得艰辛,开得壮烈,开得可歌可泣。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筑陂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教训。郭沫若《木兰陂》诗曰:“由来祸福每相依,失败成功之所基。”
有了前车之鉴,李宏筑陂治水,首重科学技术。水利专家智日和尚全力协助李宏大范围勘察选址,分析研究钱、林二陂失败的原因。他们认为,钱陂“与水争势,是以不遂”;林陂“隙扼两岸,怒涛流悍,是以再坏”。一句话,失败在没有摸清地质和水情,选址不当,钱陂选址太靠上游,林陂选址又太近下游。经过一番比照,最后,他们把陂址定在木兰山前的钱陂下游与温泉口边的林陂上游处。理由是,此处江面宽阔,水势迂缓,可以避开江流的直接冲击和潮水的迅猛顶吞。
于是,第三次筑陂于宋熙宁八年(1075)破土动工。这次,李宏团队把筑陂和治水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科学地组织力量,安排施工。特别是陂首即将建成的同时,即大规模开展南北洋的堤防建设、河道治理、堰闸修建等工程。陂首建成后,李宏自己仍亲自奋战在南洋,一干就是八年,直至以身殉职。对于第三次筑陂治水,莆田的先民们在钱妃开基捐躯,林李前仆后继、造福百姓精神的感化下,以空前的热情和行动积极参与。当中途遇上资金和用地困难时,更有南北洋“三余七朱、陈林吴顾”十四大户,施田舍田,出钱出力,带头支持筑陂、挖沟、建闸、修堤、填塘。
从钱四娘起,到林从世,到李宏,他们与先民们一道,前仆后继,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终于筑陂成功,建成了泽惠莆田千秋万代的木兰陂水利枢纽工程。
木兰陂水利枢纽工程由陂首、南北洋水系、南北洋堤防等组成。整个工程面广线长、浩大复杂,尤以陂首拦河滚水大坝建设,难度最大,是枢纽工程的核心、龙头。拦河滚水坝要建在250多米宽的河道上,坝基又是深深的沉积淤泥,施工的技术要求和难度都是空前的。明代《莆阳木兰陂水利志》详细地记述了李宏们当时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情况:“先筑上下堰,以障溪海二流。然后掘海底,深三丈五尺,长阔各三十五尺,累石其中,以为基址。钩锁结砌,鳞次栉比,渐高渐杀。至石梁乃分为三十二门,每门各竖两巨石为将军柱,厚四尺五寸,长一丈二尺,高出水上。叠板为闸,涝则纵,旱则闭。又筑南北两岸以护陂,先叠石为地牛,插入地中,纵横交错,中实以灰砾,外加巨石为护,高各三丈有奇,广三十丈,长三百余丈。”陂首南北两端,同时分别建设“迴澜桥闸”和“万金陡门”,并修有长长的导流水道与之配套,以“三七开”(北三南七)比例,导引木兰溪水注入南北洋水系。南北洋水系和堤防的大规模整治修筑也在这个时期全面展开。
近千年来,木兰陂经受住了无数次暴雨洪涛、台风狂潮的猛烈冲击,始终巍然屹立在木兰山下宽宽的河道上。这无数次的无情考验,雄辩地证明了李宏陂设计方案的科学和施工质量的上乘。木兰陂水利枢纽工程,至今仍然在为南北洋平原发挥着拦洪、挡潮、排涝、蓄水、引水、灌溉的重要作用。当代的水利专家们都从心底里佩服李宏们的聪明才智。《木兰陂水利志》“序二”这样写道:“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它之所以能够历经900多年而不废,而且能继续发挥效益,除了历代重视保护和维修加固外,关键是建造的工程本身具有很高的科学性。无论是陂址的选择,工程的设计,还是施工组织等方面,均符合水利工程建筑的规定和要求。这在900多年前的宋代,委实不简单。”1988年,木兰陂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兰陂的修建,推动了木兰溪下游的大规模开发,使莆田出现了长期的稳定的发展与繁荣,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逐步成形,营造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地理环境、人文环境hellip;hellip;
陂沟既成,陡闸亦固。
罟者之渔,舟者之渡。
朝廷之帑,军民之哺。
且启文明,累累圭组。
俗成康衢,风成邹鲁。
灌溉功程,众目共睹。
岁稔年丰,口碑满路。
尽管不知有多少回来过木兰陂,尽管对木兰陂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当又一次来到木兰陂时,我们一行的心中仍然情不自禁地升腾起一种朝圣般的敬仰之情。当一座建筑跨越了千年,它本身自然就成了文物,成为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的最生动、最真实记忆。木兰陂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千百年来南北洋的开发史,展示了莆田近千年来的足迹与辉煌。大家久久地徘徊在陂首,徘徊在木兰陂纪念馆,徘徊在木兰溪畔hellip;hellip;陂首宽宽的石板栈桥下,越陂而出的道道水流,汇聚成道道瀑布,如雪练般砸落在一层层阶梯状的花岗岩坝基上,暴鸣的声响就像一曲曲回荡在天地之间的激越赞歌,不断地诉说着母亲河的子民们一代一代的不懈奋斗史,不断地颂扬着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等先人们的崇高品德和千秋功业。大家默默地吟诵着陈列的各个朝代的石刻碑记,默默地吟诵着历代名人关于木兰陂的题咏楹联,更是一遍一遍地默默吟诵着朗朗上口的《木兰谣》:
hellip;hellip;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