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历代探花简介
【发布日期:2014-07-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文(1390-1476)字恒简,号澹轩。莆田县城内后塘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梅峰社区后塘巷)人。唐端州刺史林苇后裔。曾祖林怀应,祖林闻喜,父林堂,母赵氏,族侄状元林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洪武二十三年(1390)十月初五日生。登宣德元年(1426)福建乡试林时望榜举人,礼部会试第16名,宣德五年(1430)林震榜第3名,探花。授翰林编修,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参与修撰《宣宗实录》,书成,升任翰林院修撰。两为会试考官,一廷试读卷官。景泰三年(1452)升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正统四年(1439)修成《历代君鉴》。正统七年(1442)修成《寰宇通志》,二书成,皆有袭衣文绮之赐。进左庶子兼侍讲。天顺元年(1457)明英宗复辟,罢康定时宫僚,林文改尚宝少卿,兼职如旧。命往河南祀名山大川。归,拜为学士。天顺四年(1460)以年老请辞,英宗爱其忠厚老成,不放之归去。天顺八年(1464)明宪宗(即成化帝)即位,以旧讲读官升任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读学士,再乞致仕,允归。虽年逾七十,然神色安康,神清气爽、应对精明,安静守礼,接人待物,宾祭惟谨,大小不慢,访者无论长幼,皆以礼相待,人尽服其耆德。其诗文体格温淳,自成一家,士大夫们谓之“醇儒”,书法也很有特色,朝野士大夫踵求诗文,酬之无倦色。所题《张氏手泽记》,文翰皆至化境。学者称为“上林先生”。成化十二年(1476)五月初六日卒。卒后赠礼部左侍郎,谥“襄敏”,遣官谕祭,命有司治葬事,官其子林载为中书舍人。后入祀莆田乡贤祠。著有《淡轩稿》12卷,《补遗》1卷。其中诗3卷;文7卷;第11、12两卷为附录,收录诰、敕及行状、神道碑等文字;补遗1卷则为其诗文杂著掇拾文字。此集有两种刻本传世。初刻本为其孙林希范整理刻印,重刻本为其曾孙林炳章所刻,即嘉靖四十五年(1566)刊刻本,今存行世。《四库全书总目》收录,并行于世。陈田《明诗纪事》云:“淡轩诗格清远,有翛然出尘之致。”黎文僖语彭惠安曰:“翰苑中,古意时流时时相半。若林先生,醇乎醇者也。李文达亦称其:德性坚确而不移,气质沉静而不躁,处心平易,操行洁修,惧然若不胜衣,而志不慑,气不馁。曾孙林渠、林希范。玄孙林焜章。曾侄孙林应标,皆为名人”。《国朝献征录》卷20有其传。宣德六年,知府陈敬在城内石幢街为庚戌科廷试第三人林文立探花坊。
李仁杰(1431-1482)字士英,初字唐英。莆田城关后埭(今荔城区英龙街)人。父李焕。明代书法家。天顺三年(1459)福建乡试杨琅榜第3名举人,礼部会试第7名,成化八年(1472)吴宽榜进士第三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未几,以母丧归家,服除还任,秩将满,染疾卒。卒年52岁。精研学术,从学者达数十人。《明诗纪事》录其《渔梁遇雨》五律诗一首。诗中写道:“西风秋气冷,况复雨凄凄。鸟道藤罗湿,人家烟火迷。云深川谷暝,溪涨野桥低。对此堪惆怅,孤猿何处啼?”。今存其殿试策论。成化八年(1472)知府潘琴在东厢后埭为探花李仁杰立“探花坊”。成化二十二年,御史刘信在衙后街为壬辰进士李仁杰、高昂、方彬、黄荣、周轸、陈裕、宋岳、吴玉荣立“应奎坊”。
戴大宾(1489-1509)字寅仲,号如见,又号苹庵。莆田维新里塘东(今荔城区新度镇东坝村塘东)人。明代书法家。有“神童”之称,三岁学语,属辞若神授,兼通《五经》。弘治十四年(1501)举福建乡试第2名,礼部会试亦第2名,正德三年(1508)吕柟榜一甲3名。乡荐时年十三,廷对二十矣。除翰林院编修,隽韶名一世。初聘高氏,未娶,逆珰刘瑾兄女有才姿,瑾养为己女,为求快婿,力欲致之,为饬邸舍,具骆粟厮隶。大宾自远也,时时佯狂纵酒,倚醉讥詈,瑾所具厮隶,复时笞辱之。厮隶谐瑾:“戴探花,轻薄人也,何有于乃公?”,瑾薄之,常笑曰:“我不可做牛丞相”,瑾意衰。会奔母讣,遂请假归,卒于途。瑾女后以嫁关中解元,解元年发二十,及瑾诛,解元坐瑾党削籍,乃知大宾慧识矣。早卒,其传说在莆田民间广为流传。墓在西门外四度岭。遗稿无传。 (续完)(陈春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