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历代榜眼简介
【发布日期:2014-06-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俊卿(1113-1186)字应求,号六梅(一作“陆梅”)。莆田县白湖(今城厢区阔口村)人。祖父陈仁,父陈诜。幼庄重,不苟言笑。父亡,执丧如成人。据行状记载:“公生二十有六而仕,仕三十而相,相至二年而去,去十三年而老,老三年而毙,毙之年七十有四。”谥正献。有文集三十卷,奏议表札四十卷。子五:长子陈实,次子陈守,三子陈定(陈定,字师德,性至孝,有志于学,任承奉郎,卒后葬石泉寺后。),四子陈宓,五子陈宿。女四:长女嫁进士黄洧;次女嫁故著作佐郎郑鉴;三女嫁太常少卿罗点;四女嫁奉议郎通判漳州事梁亿幼。男孙四人:垢(承务郎);址、坦(承奉郎);塾(未官)。宋绍兴八年(1138)黄公度榜榜眼及第,有名对曰“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授泉州观察推官,服勤职业,严以律己,同僚宴集,恒谢不往。秩满,秦桧当国,察其不附己,改南外睦宗教授,通判南剑州。未上秦桧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为时为普安郡王的孝宗讲经授课,深得郡王器重。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俊卿直言敢谏,史称他“斥奸党,明公道”、“洎知中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首言:“人主以兼听为美,必本至公;人臣以不欺为忠,必达大体。御下之道,恩威并施,抑骄将,作士气,则纪纲正而号令行矣。”弹劾依附秦桧、冤陷无辜的韩仲通、骄姿拒命的刘宝总以及独裁专政的汤思退,三人皆被罢免。并向高宗上疏应重用中兴名臣张浚。高宗称其“仁者之勇”,擢为兵部侍郎。时金主完颜亮进兵淮水,企图占据淮东等地。俊卿受命整顿浙西水军,在胶西(今山东胶县一带)打了胜仗。完颜亮死后,俊卿督理淮东军务,构筑城堡,屯兵垦田,安顿百姓,卓著政绩。金完颜雍新立,要求重修旧好,朝臣多附和议。俊卿独认为,“宜先正名”,“名正则国威可强,岁币可省”。因为秦桧与金媾和时曾奉表称臣,年贡大量岁币,如今要修旧好,就应正名以矫。又,俊卿还强调选将、练兵、屯田、减租的政策,以振国威,增强国力。隆兴元年(1163),孝宗立,俊卿奏《为国之要》献言:“为国之要有三:用人、赏功、罚罪,所以行之者至公而己,愿留圣意。”迁中书舍人。孝宗志在兴复,命俊卿为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是年冬,回京条陈十事:“定规模、振纪纲、励风俗、明赏罚、重名器、遵祖宗之法、杜邪枉之门、裁任子之恩、限改官之数、蠲无名之赋。”深得孝宗嘉许。迁礼部侍郎参赞军事,时张浚拟大举北伐,俊卿以为时机未至,不可妄动。后浚果兵败于符离。张浚上书自劾,俊卿亦累疏请罪,以宝文阁侍制知泉州,改提举太平国宫。乾道元年(1165),应诏返京,对孝宗极论朝中朋党之弊,除吏部侍郎兼侍读,同修国史。不久,出知建宁府。次年,升吏部尚书,受诏馆金使,拜同知枢密院事;奏曾觌、龙大渊“怙旧恩,窃威福”,贬二人的官。三年,任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龙大渊死,孝宗拟召回曾觌,俊卿谏阻。旋又疏殿前指挥王琪“诈传上旨”,罢其官。对于刘珙“争辩激切”忤旨之事,则奏:“珙以小事获罪,臣恐自此大臣皆阿顺持禄,非国家福。”孝宗因改珙帅江西。四年,升右仆射同平章事。抑私党、奖廉退、整吏治、求人才;凡外官入朝,皆详问时政得失、人才贤否。时虞允文宣抚四川,俊卿许其才,荐为相。五年,孝宗以俊卿为左相,允文为右相。6年,俊卿因不同意允文关于与金通和以及遣使到金国将徽、钦二帝灵柩迎归陵寝的主张,乃自请补外,以观文殿大学士帅福州。临行,劝孝宗远佞、亲贤、修政、攘敌、泛使不可轻遣。既去,允文派出泛使,终不得要领。曾觌又被召返,于是朝中群臣都缄口结舌,莫敢直谏,朝政国事由此一落千丈。在福州任上,俊卿政尚宽厚,严于治盗,海道晏清,以功进秩。不久,进银青光禄大夫,提举临安洞霄宫。淳熙二年(1175),再知福州。淳熙五年(1178),起判建康府,政尚宽简,罢无名之赋,深受士民爱戴。转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召对时,斥责朝中趋炎附势之风,谏孝宗“人才进退,权由私门,非朝廷美事”。俊卿8次上章告老。淳熙八年(1181),授醴泉观察使,封“申国公”;次年,以少傅致仕,进封“福国公”;又4年,进封“魏国公”。淳熙十三年(1186)十一月,卒。手书示诸子:“遗表止谢圣恩,勿祈恩泽,勿请谥树碑。”孝宗闻讣,为之嗟叹辍朝。赠太师,谥“正献”;赐葬莆常太里妙寂院前,建“贞忠亮直”碑。于其故里阔口村建“陈丞相里第”。因俊卿贵,玉湖陈氏始祖陈仁、二世祖陈贵、三世祖陈诜均被追赠太师、国公。俊卿是玉湖陈氏“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首位丞相,第四代太师。朱熹状其行,亲笔书写俊卿行状。杨万里铭其墓。俊卿工书法,尤精小楷,“结构在颜清臣、欧阳信本之间”。工诗,于外物澹然,故其为诗“宽裕而理,造次仁义,无一毫纂组雕琢之习”。著有《陈正献集》10卷、《奏议》20卷、《表札》20卷,已佚。《全宋诗》卷2、卷5录其诗9首。《全宋文》卷4646收有其文。《莆风清籁集》卷5存其诗4首。2002年清明节前,玉湖陈氏后裔在常太镇龙汲山半山腰发现了陈俊卿墓址及后代墓葬郡。墓龟上立“宋左丞相魏国正献陈公之墓”石碑,墓前方有上千平方米墓埕。入祀莆田乡贤祠。宋绍兴八年,在阔口街为黄公度榜第二人陈俊卿立“亚魁坊”。宋时亦为少师魏国公陈俊卿立“元老旧弼之坊”。明成化三年知府岳正在玉湖建“陈氏二相祠堂”。成化十一年,御史尹仁为宋陈俊卿、蔡襄并祀,号“二贤祠”,立“二贤坊”,后佥事林克贤增入林光朝,改匾“三贤(宋嘉定间,尝与林攒、蔡襄号三贤,祀于学宫)”,立“三贤坊”。《宋史》有传。
黄艾(?-?)字伯耆。莆田阳驿前黄人。黄文粲从子。南宋经学家。宋乾道八年(1172)廷对第二,高中榜眼。累历清要。朱熹知漳州,奏行经界,朝议未定。黄艾入对言:“今日以天下之大,百官之众,商量一经界三年而不成,使更有大于此者将若之何?”光宗从其请。淳熙末,以秘书丞充嘉王府赞读。已而补外。宁宗继位,召为右正言,兼侍讲,迁左司谏,权工部侍郎,仍兼侍讲。时朱熹罢经筵,艾因讲问逐熹之骤,宁宗曰:“始除熹经筵耳,今乃事事欲闻。”艾恳请再三,不听。除中书舍人。明年,充金国正旦使。还,改刑部侍郎。以待制终,方盛年,人咸惜之,封莆田县开国男。著有《书讲义》12卷、《春秋讲义》10卷、《止堂集》、《通鉴论断》5卷、《圣政史断》5卷。《闽诗录》丙集卷10、《莆风清籁集》卷5录其诗1首。宋乾道八年,在塘尾为黄完榜第二人黄艾立“亚魁坊”,久废,其旁侧有桥,人犹呼“亚魁桥”。
李乔(?-?)仙游人。父李廷震。天启四年(1624)武举人,登崇祯十一年(1638)武进士第二名,武榜眼。官常州郡司,有平宜兴之寇有功。 (续完)(陈春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