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涵坝闸
【发布日期:2014-05-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桥村

涵坝闸位于涵江陈桥村,是北洋平原最重要的排洪工程,福建省比较大的排水闸之一。之所以在这里建闸,是因为这里是发达的北洋水系的最低洼处,又毗邻木兰溪感潮段,是北洋水系的最佳排洪点。

从桥兜顺着堤岸继续上行,过了下江头,拐了个大弯,就到了西利村边,江面豁然开朗,看来又是一处“水阔三江地”。大堤对岸的江面纵深处,矗立着一座庞大的建筑,在烟波中显得特别突兀。原来这座建筑,就是名闻遐迩的涵坝闸。
水闸,是专管水流“进出口”的设施。一项水利项目,没有与之配套的水闸沟渠等“水工工程”,是无法正常发挥应有的效益的。简单说,水流的“进出口”没有管好,后果不是旱就是涝。这样的科学道理,连很早很早的古人们都懂得。当初木兰陂落成的同时,在李宏的倡导下,先民们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堤岸、沟渠、水闸等修建工程。从陂首至入海口,两岸防护堤面对的是水情复杂的感潮段。因此,与堤岸配套修建的水闸,既要排洪、又要防潮,建设的标准自然要求比较高。古时把大的重要的水闸称为“陡门”,许多地方至今仍沿用当时的称呼,大量的小水闸一般就叫涵洞。新中国成立后新修建的水闸,小的依然叫涵洞,大的则称闸,冠以名字。1997年出版的《木兰陂水利志》记载,统计至当年度,南北洋平原共有水闸21座、涵洞277座。这么众多的涵洞水闸中,不管是从建设规模上看,还是以所发挥的效益计,涵坝水闸始终位居第一。
涵坝闸位于涵江陈桥村,是北洋平原最重要的排洪工程,福建省比较大的排水闸之一。之所以在这里建闸,是因为这里是发达的北洋水系的最低洼处,又毗邻木兰溪感潮段,是北洋水系的最佳排洪点。涵坝闸建于1956年,闸身长近80米、高近9米,有闸门15孔,每孔宽3米,最大排水量每秒330立方米。形象地说,长长的连排水闸比三层楼房还高,只要15孔闸门同时打开,眼睛每眨一下,就要奔泄出330吨的水流。简单一算便知,水闸一小时可以排洪约120万方的洪水,理论上一个潮汐周期,便可以把北洋水系的1400万方蓄水量排泄得干干净净,让纵横交错的北洋河沟条条见底,鱼虾无处可遁。涵坝闸竣工后,基本解决了北洋水系的排洪问题,保障了7万多亩农田的灌溉和水系沿线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涵坝水闸,老百姓都习惯地简称之“涵坝”。北洋河网的水快漫上田埂了,老百姓总会说,别怕,涵坝要放水了!初来乍到的人听了,以为涵坝是长长的水坝。不过,宋代时,这里还真有过一座长长的石砌滚水坝,名曰“三步泄”。一旦暴雨来临,洪水跨坝而泄。相传明末,梧郊村出了一位云南巡抚,他的母亲嫌平时过坝涉水不便,“乃将坝拆掉,改筑为堤”。自此,涵坝不见坝,空剩一个地名沿用至今。看来传说是冤枉了这位巡抚的母亲,更是让巡抚白白背了黑锅。滚水坝与感潮段直接连通,固然洪水来了可以跨坝而泄,但台风期和天文大潮带来的高位潮水,同样可以跨坝涌进,造成严重的咸潮“漫滩”,咸水带来的破坏,肯定更加惨烈。两害相较,总得有取有舍,所以才痛定思痛,“改筑为堤”。当然这只堵不疏的做法也不科学。因此,史载,“自此以后的三四百年间,每遇洪水,北洋平原便泛滥成灾”。南北洋防护堤上开的那么多的口子,自古以来,不建滚水坝,统统建陡门水闸,个中的原由,便是它们面对的是特殊的“感潮段”,非这样不可。若建滚水坝可行,现在南北洋防护堤上就可能没有几座“陡门”,而是处处“滚水坝”了。就是几百座的堤下涵洞,也不是让水流自由自在地随意进出的,每个涵洞都配有闸板或启闭阀,并配有专人管护。可以猜想,先人们把这些水闸统称为“陡门”,并能一直沿用至今,除了因为秦时就如此称呼水闸外,或许也因为“唐音古化石”莆田话“陡”与“堵”同音,可开可堵,即为“陡门”,语境契合实际情况,大家一听就明白,就接受,就流传。
涵坝水闸就建在涵坝滚水坝的旧址上。《木兰陂水利志》上记载,开挖闸基时,曾挖出成排的粗大松椿。古时在感潮段上开建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打基础的最通用方法就是打松椿、抛乱石。修防护堤如此,筑陡门如此,建渡口如此,架桥梁如此hellip;hellip;因此,在这样的河段挖出旧时松椿桩木,自然足以证明这里是古时水工项目旧址。20世纪50年代建水闸,主体工程已是全部使用钢筋混凝土和石料。不过辅助的防护工程仍然部分采用沿袭了千百年的打松椿、抛乱石古法。比如,为了消杀涵坝闸外下游的水流冲刷,干砌消力堰槛外就钉打了一道道的松椿,抛填了大量块石。当时从继承和成本考虑的这种古法新用,经受住了时间、洪水、潮汐的共同考验,水闸已经顺利地度过了半个世纪。
如今,这座水闸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木兰溪综合治理第三期工程完工 时,一座全新的现代水闸将与现在的水闸,实现新老交替。时代和技术的进步,恰如东去的木兰江水,总是每日滔滔不止。眼下的母亲河,可说是遇上了木兰陂建造以来的最好年景,虽然秉承的仍是李宏时的基本框架,但各项水利工程的档次之高,可说是前无古人。
我们还曾雇了民船,顺着北洋水道,一路来到涵坝水闸。从闸内看,没有泄洪的水闸,还真像座巨型的水坝,静静地横卧在水面上。水闸完全挡住了感潮段咸潮对内河的侵蚀,即使是台风和着天文大潮,翻江倒海的咸潮也无法跨越水闸半步,真正是闸外闸内,咸淡两重天。闸内的水面,宽阔平静,就像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清晰地映照着两岸的荔枝林、垂柳和一座座民居的白墙红瓦。我们的船就在蓝天白云间行驶。偶尔也会有些许白鹭,慢悠悠地从船边飞起,又慢悠悠地落在远处的水面上。岸边一望无际的平畴,是平展展绿油油的水稻田,阡陌纵横之间,会看到一些突然凸起的石拱桥。透过石拱桥,还可以看到远远的荔枝林环绕着的一座座村落hellip;hellip;水闸之内的田园,居然是如此的恬静。
木兰陂与密密匝匝的河网、大大小小的闸门,营造出如涵坝闸前这般江南水乡的迷人风景。其实遍布木兰溪两岸的南洋北洋,众多的水闸、“陡门”、涵洞,把浑浊的咸潮硬生生地隔离在感潮段的干流中,木兰陂分流出的清清溪水,得以依然清清地在南北洋水系中流淌。如果有兴趣,完全可以划上一条小船,花上许多天,“欸乃”声中,轻悠悠地游遍南北洋六百里水道,逐个走访南北洋的水闸、“陡门”,甚至涵洞,细细领略波渺渺的烟濛水路、隐约约的黛色山影、柳依依的傍水人家、水漾漾的小桥斜影hellip;hellip;慢慢品味郭沫若“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渔米亦如之”诗中的迷人意境。(阿钵)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