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解析莆仙方言谜语(三)
【发布日期:2014-05-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谜面】一个“尕矮”(仙游人对小孩的称叫)傻傻“爽王”,跑到井里打“乒卟嗡”。一个“尕矮”穿红肚,跑到半天去打鼓。一个“尕矮”双髻生,厄吃草勿会吃奶。【谜底】盘桶(提水用的小水桶);鸡公炮(爆竹);火火鲁 (烧火时拨草用的工具)。
【解析】
本谜语是应用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这是个针对小孩出的谜语,不断地用“一个lsquo;尕矮rsquo;times;times;times;”的反复,使猜谜的小孩对象感到贴近自己,激发其猜谜的兴趣。把所要猜的物进行拟人,使猜谜小孩易于产生类比与联想。
事理1:往井里打水时,由于空盘桶受到水的浮力,不能够一下子就会装满水。所以打水人得先把提绳放长些,将空盘桶侧翻,让井水进一些到桶中。之后提起桶绳,让装进一些水的盘桶先离开水面一段距离,再猛地将桶绳往下一放。这时,盘桶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与水作用后再转化为声能,发出了“卟朗”的声音。同时,由于整个盘桶的重力大于水对其的浮力,整个盘桶就浸入水中。当桶浸入井水中的同时,井水也就进入盘桶中未满的空间。为了使整个盘桶全装进水,提水人就不断地一上一下地升降桶绳,让整个盘桶在井中不断地“卟朗”下去,直到水装满为止,才把盘桶提上,把水倒在水桶中。由于打水时会响出“卟朗”的声音,所以把盘桶比拟为一个小孩子到井里去打“乒卟嗡”戏耍。
事理2:爆竹点燃后,底层气体产生向下的冲力,由于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整个爆竹就被反向弹起,飞向空中。在高空,引发爆竹的另一层火药爆炸,发出了响声,如同打鼓,所以人们把它称为“高空炮”。由于莆田人把“高”的音白读为“个”,“高空炮”就被讹听为“鸡公炮”,所以莆仙方言就把“爆竹”称为“鸡公炮”。
事理3:过去农村中烧饭都是在灶内烧柴草的。当时,有时由于柴草塞进太多而导致火烧得不旺,这是因为草相挤太密,氧气不够足的缘故。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有了经验,就往灶里伸进一根小木棍,将相挤的柴草拨开些,这样里面的火就会旺了些。这是因为塞得很密的柴草被拨散后,就有足够的空气进去以助燃。后来,人们用有丫杈的小木棍代替直木棍,拨散的效果更好。可是,由于小木棍拨草时容易被火烧焦,后来人们也就制成有双丫的铁条代替木棍。而这丫杈就像是梳着双辫似的,故称这有丫杈的木棍或双叉铁条为“梳双髻”的“尕矮”。(黄庆忠 徐加成 吴松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