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三个看似巧合故事 道出莆田人才济济
【发布日期:2014-04-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田古称兴化府,又称莆阳,是有名的“文献名邦、海滨邹鲁”,“海上女神”妈祖的故里,也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人多地少,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人均不及三分耕地,早在上世纪初,就有大批人前往东南亚各国谋生,迄今有150万港、澳、台侨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家贫子读书”是莆田市另一个特点,就是让子女外出读书求出路,因此自古迄今,读书人特别多,各类人才济济,目前仅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就有15人,教授专家数以千计。改革开放35年来,又有60多万年青一代,在全国各地努力拼搏,开拓市场,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成立了近五十个莆田异地商会,被称谓“莆田商帮”。因此有人说:“莆田人读书能成才,做生意能发财”,“是东方犹太人”。

下面三个看似巧合的故事,道出莆田人才济济。
(一)
举世瞩目的、具有万人规模的航天领域内高、尖、精的宝塔:北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刚成立时一个任期内,其首任院长、副院长、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均是莆田人。
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高、新、尖科技领域。建国初期有近百位莆田学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北大、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哈军工大等国内名牌大学,其中有十多位是女性。大学毕业后(有的出国留学后),他们走上了国防科技的光荣而艰苦的岗位,分赴北京、沈阳、成都、上海、天津、西安等地的航天系统的研究院、所、试验室(工厂),在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程开甲、王希季等老一辈科学家的领导和指导下,从事航空结构力学、航天热控制、航天材料、探空火箭结构、飞行器制造、电子遥控等航天领域内各种门类的研究和研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如今这批莆田学子担任研究院院长、副院长、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研究所正副所长的就有十多位,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就更多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莆田学子为祖国的航天和空间技术奋斗了几十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却鲜为人知。更让莆田人自豪的是,莆仙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有15位,其中参与航天领域研究的就有3位,即闵桂荣、林华宝、李祖洪。闵桂荣还是双院士,是福建唯一的一位双院士。九十年代初,在他出任第一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期间,他的同乡李祖洪教授担任副院长,而另一位同乡林华宝院士是该院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这个拥有万人规模的空间技术研究院,是我国航天领域最尖端的宝塔,人们戏言这座宝塔让莆田人“占领了”。这里简略介绍他们中最杰出的三位:

闵桂荣院士


1、闵桂荣:1933年出生,城厢区人,1956年南京工学院毕业,1963年获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就职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从事传导热学的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一任院长,我国著名的人造卫星专家,曾成功地指挥发射13次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他领导一批中青年专家,自力更生,开辟出中国航天热控制的全新领域,多次立功受奖,包括荣获两次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著有《航天器热控制》等专著,发表航天科技论文80多篇,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林华宝:1931年出生,荔城区人,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56年7月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回国后进入刚刚成立的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在所长钱学森的直接领导下,从事航空结构力学的研究。他负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卫星回收着陆系统,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奠定了基础。1992年、1994年和1996年,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连续三次发射和回收圆满成功,林华宝为此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多次立功受奖,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次,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3、李祖洪:1942年出生,涵江区人,1961年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于1968年从事航天技术研究。曾任航天部504研究所所长,1991年至2002年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会长。他主管卫星研制、生产、发射、在轨运行,并担任重点卫星型号发射总指挥与调度。2000年由他主管发射的3个型号4颗卫星都获得成功,并运行正常,为我国有关领域里利用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航天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此外还有如施玉坤、陈元藻、张元熙、陈爱明、蔡铭锡、林德泰、胡金鉴、傅孙靖、黄美玉、林德春、游金禄、黄龙等几十位航天系统的莆仙籍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他们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做出了贡献,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我们为莆田人有这样一个在航天领域里的尖端人材群体而感到无限的自豪和光荣。
(二)
1983年,有五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莆籍女专家,同为全国第六届人大代表,另有两位莆籍女专家同为全国第六届政协委员,列席全国人大会议,在休会放假的一天,妈祖故里的七姐妹欢聚一堂。
莆田籍在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中,也不乏莆籍女性。根据莆田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数以千计各类人才中,副高级职称者就有2000人左右女性。国务院前教育部长、前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陈至立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本文介绍的是1983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召开时,同时出席会议的竟有五位莆田籍女专家,她们是林兰英、余宝笙、黄鸿恩、唐肖玫、林秀娥,另有两位莆籍女性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列席人大会议。妈祖故里的七姐妹,在休会放假的一天欢聚一堂,实属十分难能可贵,他们不仅是莆田妇女的骄傲,也是莆田人民的光荣和自豪。

林兰英院士


1、林兰英:1918年出生,城厢区人,1940年福建协和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宾州大学,获得固体物理学博士,是我国著名半导体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电子材料委员会主任委员。她与莆田一中校友闵桂荣院士三次合作,成功地在太空中生长出光泽耀眼的砷化镓单晶体,使我国在半导体空间材料和器材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震动了世界科坛,为我国航天的空间材料的研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称“航天材料之母”。
2、余宝笙:1904年出生,城厢区人,教授,博士,生物化学家。1935年二度出洋,留学美国。1937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系莆田市的第一个女博士。抗战爆发后,她赶回祖国,执教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建国后,曾在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所工作,任福建师大化学系生化研究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成绩卓著,得到人们广泛的赞誉。最令人感到钦佩的是,余宝笙教授在1985年,也就是她已步入八十高龄的那一年,还亲自四处筹集资金,克服万难,创建了我国第一所私立女子大学——福建华南女子学院,担任院长长达11个春秋,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女子英才。
余宝笙教授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从事高等教育达70年。她一生辉煌,头衔很多,曾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三届委员。她的事迹1996年3月还被收入英国剑桥大学编辑出版的《世界妇女名人录》,为中国妇女夺得了一枚“金牌”。
3、黄鸿恩:1929年出生,涵江区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环境科学专家。1948年7月省立莆田中学高中毕业,1952年7月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她曾任河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河南省环保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分析测试学会理事、全国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发表有关论文约30篇。著作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数理统计在环境中的应用》、《化学元素与健康》等。有多项成果获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或优秀论文奖。1989年被授予“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4、唐肖玫:1929年7月出生,城厢区人,高级工程师,冶金地质专家。1949年7月省立莆田中学高中毕业,1952年福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原在湖北宜昌市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任职、兼任冶金地质学会理事,《分析试验室》、《岩矿测试》、《冶金分析》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岩矿测试分析工作,完成了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其中“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分析方法研究”被评为“八五”期间优秀科学技术成果,编入《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一书。有关八项成果获部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著书四部(含合作编著)。她工作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