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战天斗地苦作乐 ——东圳水库建设之民工赞歌
【发布日期:2014-04-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建设中的东圳水库资料图

飞虎英雄队长郑兰九忆起当年,依然激情飞扬

东圳水库第一大,
库水一开涨界外。
灌溉田园三万顷,
稻米飘香谷满仓。
这是一首朴实的赞歌,它曾经飘荡在东圳水库建设工地上空,描绘平原沿海百姓最美的梦想,激励着多少兴化儿女奋起苦干,创造莆田水利史上又一个伟大奇迹。
东圳水库,这座浸满兴化儿女万般情感的“黄金湖”,在她的建设史上,留下了一页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壮丽篇章。郭沫若有诗云:“北濑飞泉今化龙,木兰横跨起长虹。九华凿破壶公劈,天马羁衔风际通。名继四陂成伟业,泽流半岛颂丰功。萩芦南水东连海,万顷田园灌溉中”。
如今,东圳水库建成五十五年,参与建设的民工多已作古,那些健在的已成八九旬老人,追忆当年的情景,更是感慨不已。
东圳精神采风组在城厢区东海镇东蔡村、灵川镇何寨村、东进村采访时,为当年的建设者那种战天斗地、不死不休精神所感动。市地方志老干部、当年参与东圳水库外渡引水工程建设的宣传员蔡庆发说,那是一种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苦干硬干、积极向上、比学赶帮的精神。采风组的每个人深以为然,耳畔仿佛久久回响着当年民工们那铿锵有力的号子:
东圳水库气象新,
战天斗地出黄金。
一年艰苦万年福,
男女老少下决心。
人定胜天建东圳,
水库不完不收兵。
据历史资料记载,在东圳水库建设中,原莆田县12个公社,除南日岛外,几乎都有参与建设,每个公社不分农牧林副渔业,统一按劳力比例分配施工任务,实行包干、包劳力、包工具等“十包”。他们背起包、扛起锄、挑起箕,自带口粮,浩浩荡荡地开向“战场”。
1958年5月至6月上旬,东圳水库前期工程紧锣密鼓进行,指挥部提前建设了50公里进坝公路,修建了2座小型发电厂,自制了3100多条运料木沟船,搭建了8万平方米的草屋等。6月中旬,东圳水库清基工程开始,总工程师高宝善带领一支精干队伍打响建库第一炮。1958年11月10日,长360米大坝所需的2000多万沙、土、石填下第一铲,标志着大坝工程开始全面施工。
东圳水库从1958年6月开建,到1960年3月建成,历经一年零九个月。这期间,数万民工奋战在坝区、库区、渠道、溢洪道等工地上,仅库区工地,每天就有逾2万民工,最高峰更有九万余人同时在“战斗”。
在东圳水库建设中,民工们自带工具、口粮、生活用品等,或住农家,或住草棚,有的一住几个月,有的一住近两年,他们以工地为家苦作乐,任劳任怨不计酬,齐心协力争上游,谱写出一支支激扬奋进的建设进行曲。
为了解当年的建设场景,追寻当年民工团的足迹,采风组走访了东圳水库建设亲历者城厢区东海镇东蔡村蔡元福、蔡金坤、蔡宗荣,灵川镇何寨村何亚乌、陈春姐,东进村郑兰九、詹土福等,从他们的零星的回忆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一幅波澜壮阔的建设画面。
当年20来岁的开山工、如今年过八旬的蔡宗荣说,工地上到处都是人,如蚂蚁搬家般飞跑着,却井然有序,场面极其震撼。现在想来,这一生能够有如此经历,也算无憾。说起当年,我可以自豪地对子孙大声说,东圳水库是我参与建造的,你们的母亲、祖母就是我在工地上自由恋爱的,没有东圳水库,就没有你们。
东蔡大队先后有500多村民分期分批参加东圳水库建设,一期二三十天。1958年,25岁的蔡元福带领东蔡首支18位民兵组成的青年突击队,自带口粮、棉被等,前往离家40多公里外的建设工地。在工地上,他们处处抢活干,每天拿着微薄的工分,但都毫无怨言。
蔡元福说,在那个年代,大家思想觉悟高,一切跟着党走,党指挥到哪,我们就跟着到哪,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他的媳妇陈春烟也参与东圳水库建设,还差点命丧洪魔。在一次山洪爆发中,她来不及撤走,最后趁机抱住一棵橄榄树才幸免于难。等洪水退去时,天已暗了,逃过一劫的陈春烟在附近找个农家借宿,第二天又出现在工地上。
在那个肩挑手推的年代,建设东圳水库那么大一个工程,可以想象其难度。民工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工作环境极其恶劣。
参加东圳水库建设时,何亚乌是个24岁年壮力强的小伙子。回想过去,他也大感唏嘘,不知当年是怎么过来的。他说,当时,何寨民工住在龙桥农家破旧的老房子,每天早早起床吃饭出工,从住所到工地要走一个多小时。他的任务就是和另一个民工搭挡,从下郑溪底挖沙石,然后用胶轮车沿着山坡路推到坝头,一趟下来就是十几公里。为了上坡更有力,他常常用胸部去顶,一天五六趟下来,胸口疼痛难忍。中午有个十多分钟的休憩时间,取片蕉叶,往上一倒就能睡着。这时候,却是小小“蚊蛄”的美餐时间,被叫醒时全身痒且痛,才发现满身都是蚊子。
一直奋战在工地近两年的开山工蔡金坤说,东圳水库建设是用人堆上去的毫不为过,在各种复杂的工况中,偶有听到民工牺牲的消息。开山爆破也是一种危险的工作,每天拿着4角钱的微薄工资,干着拼命的事。因为当时炸药雷管的导火线质量不是很好,该爆的没爆,等上去检查时爆炸了,轻的受重伤,重的当场炸飞。尽管如此,大家没有灰心抱怨,而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安全意识,把危险程度降到最低。跟船工比起来,开山工还是幸运的。当时牺牲最多的是船工,一旦遇上大旋涡翻船,一船就是好几条人命。
据不完全统计,东圳水库整个工程建设中,有39名民工不幸遇难,但没有一个家属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他们只是默默地把亲人遗体运回老家安葬。
在灵川公社的民工团里,不能不提东进大队民工连,这是东圳水库建设工地上一支赫赫有名的红旗连,拿过20多面先进红旗,连里的飞虎突击队、女子突击队也是名声在外。
今年91岁高龄的郑兰九当时不仅是东进大队民工连连长,也是飞虎突击队的“英雄”队长,多次受到指挥部嘉奖。哪里有困难,他所带领的队伍就出现在哪里。水库建设近两年间,他始终奋战在工地上,两个除夕,甚至连二女儿结婚,都没回过家。当烈日当空,汗流浃背,他没顾得上擦;当阴雨连绵,衣服淋湿,他照旧穿在身,工地上自然而然刮起一阵“兰九劲头,走路似跑”比学赶超之风。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憨,但他都一笑而过。因为,他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即使文革中遇到种种不公,他也没有怨言。
郑兰九回忆,东进大队民工连常年有250多人奋战在工地上。住在离坝头3里外的草棚里,吃的由炊事员挑到工地上,每天两班倒,一班白天,一班夜晚,做到歇工不歇工具。
1959年4月,在水库大坝合陇前后的那段时间,工地上气氛异常紧张,因为随着雨季的到来,若不在合陇后加高大坝,一旦积水溢过坝顶,就有可能冲跨大坝。4月21日大坝合陇后,山区庄边、大洋等公社的民工也加入建设,高峰时工地上有5万民工,他们与干部一道立下“人在大坝在”的决心,喊出“水涨一寸,坝高一尺”的口号,各种劳动技术竞赛也纷纷展开。东进民工连内部也展开劳动竞赛,飞虎突击队40多人更是玩命,不仅挖沙运土打夯,还参与抢险救急。巨大的体力消耗,也让他们的饭量惊人,5个人就能吃掉一大桶米饭。
郑兰九说,在建设中,风吹雨淋曝晒,手脚刮伤肿痛,都已成家常便饭。最难过的是冬天,晚上住的草棚根本挡不住凛冽寒风,常常冻得浑身发抖,缩成一团。白天干活,冻伤的手脚那种刺骨的疼痛,真的要人命,但大家都咬牙坚持着,鼓足干劲把每天的任务完成。每天晚上,民工们会带一把早稻草,盖在膝盖上保暖。 (未完待续)(郑育俊)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