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清代浙江道监察御史廖必琦(续)
【发布日期:2014-01-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嘉靖四年(1525),邑人兵部左侍郎郑岳(字汝华)致仕归莆阳,家居严谅,好礼喜书,筑庐隐居壶公山麓,著有《莆阳文献》八十八卷。取其名人事迹成列传,七十四卷。文以体分,传则不分门目。又著有《莆阳志略》(见陈衍《福建通志·艺文志存目·地理·都会郡县》。神宗万历二年(1574)冬,巡抚孙錝(字鹤峯)之按莆,令以工部郎中知兴化府吕一静董其事,吕乃延请邑人委政家居之工部尚书康大和(字原中)、林云同(字汝雨)二人负责总纂修,以刑科给事中黄谦(字守敦)、礼部主事方万有(字如初)、南京户部郎中徐观澜(字道本)、南京户部员外郎方攸跻(字君敬)四人协助纂修。刚欲开弓,神宗登基,复召云同为刑部尚书。康大和独负其责。翌年四月开编,历时八个月修成,人称万历甲戌(1574)《兴化府志》。今日本内阁文库藏有一部万历《兴化府志》,本市图书馆存有清代进士张琴所存残本四册。
万历三十六年(1608),泰兴人何南金以进士知莆田县事。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何南金奉檄为再次修府志,邑人礼部尚书陈经邦(字公望)、翰林院侍讲林尧俞(字咨伯)致仕家居,陈、林二人应知县何南金之请主纂《兴化府志》,举人周迪、林凤翀、生员郭乔泰、柯宪世、黄光、郑继铭、宋祖烈、陈承勋、陈道昌协纂。未几,经邦他调,尧俞独纂。同年十月完成,人称万历癸丑《兴化府志》,共五十九卷,今北京图书馆藏两部,各有残缺。
兴化县别名游洋,宋代文物几甲八闽,所谓山中邹鲁也。兴化军设于太平兴国四年(979)。时林居裔僭号,漕使杨克让讨平之,诏合游洋、百丈二镇为太平军。太宗赵炅按舆图,以其地险难治,欲以德化之,改名“兴化”。八年(983),移军治于莆田,而兴化遂为支邑,是为兴化旧县。元皇庆中(1312—1313)移县治于广业湘溪,是为兴化新县。至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裁撤,以旧县之地属仙游,以新县之地属莆田,此县治沿革之始末也。明周华(字子实),号沧溪,兴化县赤石人。博学宏抱,有古君子风,以儒士充场备録。寻入棘闱,主司严为检察。华以待士过苛拂衣去,不与贡举,归里聚徒讲学,萍湖郑氏结庐居之,晨夕共游。尚书林公俊、忠节马公思聪皆延访之。所著《家礼》,以朱文公所编为迂阔,时有出入。兴化县裁革后,周华纂有《兴化县志》八卷,书成,无法刻板,仅有抄本流传。直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游洋张国枢特搜罗马堃家藏之秘本,补缀缺文付梓,藉资根据而广流传,改名《福建兴化县志》,增印郑贞文、张琴之序。
康熙四十三年(1704),闽巡抚奉命修《莆田县志》,聘请邑人布政司参议林麟焻(字石来)、山东道监察御史朱元春(字尔衮)同纂邑志,协纂者为林滋谦、郑开、曾超、林洲、林一麟、林人中、黄辙、余佺、彭鉎、林柟、黄祭、林元之、方钱。康熙乙酉《莆田县志》修成,共三十六卷,梓行于世。“志行详简得宜,称一方良史。”其品评公正,无“谢德挟刀之嫌”,时论推服。雍正二年(1724),邑人俞荔(字硕卿)乡试中式第一人,连捷进士,官长宁知县,尝与陈云同纂《永福县志》十卷,此书今存。俞荔纂有《莆田县志》一书。查陈衍《福建通志·艺文志存目》著录俞荔撰《莆田县事》。
乾隆十八年(1753),怀远贡生特受中宪大夫宫兆麟奉命来守兴安,见其山川之秀,土田之美,士习之淳,民风之茂,心窃喜之。因考诸志乘,欲闻其详,独是兴祇莆仙两邑旧有郡志,今则阙如,仙邑之志修于乾隆已巳(1749)。莆志则自康熙乙酉(1705)以后未有续辑,又心惜之。时莆绅士有修志之请,乐于捐金以襄盛举,详请列宪,俱蒙许可。爰于丙子(1756)初夏开局于莆阳书院,敦请侍御媿荆廖先生(必琦),别驾林先生(黉)以总其成,而分纂共有八人:宋若霖、林昱、宋帝赉、翁沛霖、陈云客、林调枚、林三重、陈敦仁,各肩其任。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秋,《莆田县志》告竣。共三十六卷,人称《乾隆县志》,其卷数、纲目、凡例以及版本的行款,均和康熙《莆田县志》相同,一字不易,仅在凡例之后加上一篇骈四骊六之《附论》,对修志有所表白,谓为“天地神鬼,共鉴此心。”《荔陷居纪遗》载:“乾隆中,媿庭(林黉)与廖荆媿侍御同修《莆田县志》,二公皆享大年。”
乾隆戊寅(1758)仲春谷旦,知兴化府事宫兆麟撰《兴化府莆田县志序》:“念自修志以来攝篆汀郡已经数月,兹登之梨枣尚未讫工。又有漳郡之行,付刻之督,矢公矢慎,照依原本,毋得瞻狥情而增减字句,致滋物议。总之,守是邦而成是举者,非有他意,缘莆邑之志及时不修,后将散佚,故谆复再三。绅士共持此心,以毋辜编辑之任,庶可绍先哲之芳规,垂后人之懿矩。壶山兰水,不愧海滨邹鲁之遗,考献徵文,永称人物风流之美。是则余之所深望于莆,而莆人亦当知所自励也,夫是为序。” (未完待续)(黄祖绪)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