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动荡不安,甚至有许多地方发生抢劫,给元朝的统治造成一定的威胁。济孙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历代治理动乱的经验,向皇帝上《治安十策》章,提出了治理社会治安的具体办法、措施。元顺帝非常赞赏林济孙的才能,称他为lsquo;江南豪士rsquo;。”
反驳的理由证据:林济孙向元顺帝献上《治安十策》提出了治理社会治安的具体办法、措施。元顺帝非常赞赏林济孙的才能,称林济孙为“江南豪士”。
可是功劳大如天的林济孙为什么在《元史》里没有只字记载此事迹?连“林济孙”三字姓名在《元史》里也找不到呢?可见编造历史史实十分明显。
(四)“至正三年(1343),朝廷决定纂修金、辽、宋三史,皇帝下诏,由林济孙、顾阳元、吕思义三人主修。国家修史,这在当时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顺帝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济孙,其才能与忠君由此可见一斑。”
反驳的理由证据:《中国大书典·纪传》其中记:“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命脱脱为三史总裁。hellip;hellip;分任总裁官的有中书平章政事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贺惟一、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侍御史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其中欧阳玄出力最多。”并查《辽史》、《金史》、《宋史》的几十名编纂官里均无林济孙、顾阳元、吕思义三个主修人。此三个主修人纯属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人物。
(五)“至正十一年(1351)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省北部地区发生水灾。黄河之水,历来难治,水灾泛滥,给元朝统治者造成很大的压力。正当朝臣们束手无策时,济孙上《治河十策》疏,被朝廷采纳。他的策略与山东漕运使贾鲁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皇帝下诏,派林济孙与贾鲁一同治理水患。hellip;hellip;因治河有功,济孙被提拔为河北六府通议。”
反驳的理由证据:因林济孙治理黄河有功,林济孙被提拔为河北“六府通议”。而贾鲁的功绩在《元史·河渠志》里有详细的记载。但在《元史·河渠志》里一丁点都没有记载林济孙的功绩,同样连林济孙的三字姓名亦无法寻找到。再则,查国家正史《元史·百官志》以及官制专著《中国历代管制词典》、《中国官制大辞典》等均查无“六府通议”这个管制名称。这不能不说是无中生有编造新历史吧!
(六)“(林济孙)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寿终,葬在县城西门外桂花厢。墓道是用长28厘米、宽15厘米、厚10厘米的方形红砖砌成的,红砖是特制的,正面刻有lsquo;状元林公rsquo;四个字。”
反驳的理由证据:据墓砖照片说明文中说:“仙游出土有元代状元林济孙”的墓砖。笔者认为此“墓砖”有几点质疑,现分述如下:
其一,墓砖在长方形的方格内仅有“状元林公”四字,这不能证实就是林济孙的墓砖,也可以说此墓砖是明代莆田人林环状元的墓砖流落到仙游境内。如若林济孙是“状元”,为何无出土墓志铭?
其二,出土的墓砖必须有朝代之名、或皇帝之名,或年号。举例为证据:1964年在河南洛阳偃师西大郊村东汉首都雒阳故城南郊刑徒墓地出土的刑徒砖上、除有刑徒姓名、死亡日期外,还刻有年号如:“永初元年”(107)、“永宁二年”(121)等。
其三,1974~1977年在安徽亳县城南郊出土的曹操宗族墓砖,墓砖上有年号如:“桓帝延熹七年”(164)、“灵帝建宁三年”(170)等。(上述二证均见中国历史博物馆编的《简明中国文物辞典第234页)。
其四,1978年福州市新店公社灰炉头村发现一座南朝墓,墓砖上有:“元嘉十七年(440)八月丙辰hellip;hellip;”。1978年莆田县城郊公社下郑大队发现一座唐墓,墓砖上有:“上元三年(676)十月内”。(此二证均见《福建文博》(总第四期)的《福州南朝墓、莆田唐墓清理简报》一文)。
其五,笔者收藏有:南京大理寺丞,赠大理寺少卿黄巷村人黄巩的墓砖,墓砖上有:“明大理寺少卿后峰黄公墓砖”。“状元林公”之墓砖,既无朝代名,也无皇帝名、又无年号,此墓砖大有问题。
其六,笔者用多倍放大镜仔细观察仙游“状元林公”墓砖照片后,清楚地发现:长方形的方格线条框等不是同出一辙,其中,同一边线条有的向内弯,有的向外弯。建一墓所用墓砖数量不会太多,盖墓砖砖坯所用的印,刻一方应该够用,何必刻一式相同的几方墓砖印,印外的方框线条粗细也不一致,值得可疑。
(七)“林济孙中状元后,官府就在县城西街立状元坊。明成化九年(1473),知县黄灿把状元坊移至东街重建。”
这条资料是依据清同治十年(1871)重刊的《兴化府志》卷九断章取义而来的。其原文是这样记载:“状元坊县志谓,旧在西街,为元进士第一人林济孙立,后废。成化癸巳(1473),知县黄灿重建东街。黄灿又于枫亭街立状元坊一,旧书为特奏名第一人林亨立。然此二人,考《科名志》皆无之,乡里亦无谈者,姑按县志收入。” (未完待续)(林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