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济孙是宋代的特魁,不是元代的殿试状元
历史有史可查,有数可推,有一些历史是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伪历史”,因此历史是真的还是编造的需要考证。文物有真的,也有假的,假的有臆造、仿造等,文物界行家称这类“假造文物”为赝品。所以文物必须鉴定。俗语说得好:“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只要是假的历史,以文字记载编入《县志》,几百年后,必定会被人考证出来,必定会被人推翻、被人否定。清乾隆《仙游县志》编造林济孙、林亨是元代的殿试状元。笔者从2001年开始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十多篇文章,彻底否定仙游林济孙、林亨是元代的殿试状元;《福建历代状元》里对仙游林济孙、林亨是元代殿试状元表示质疑;2007年(第1期)《福建文史》发表福建师范大学高林强先生的文章《元代福建进士考疑》下结论说:有元一代福建无一人中状元,仙游林济孙、林亨二人是元代殿试状元是虚构附会。
笔者拜读了《福建历代状元》里的《林济孙》是仙游“元代殿试状元”的文章后,感觉是:用仙游方言白话编造状元故事。编造还算流畅,但其中也有露出与历史史实不相符的马脚,如文中说:
(一)“元至元六年(1340),元顺帝下诏恢复科举。消息传来,喜煞林济孙,当即收拾行囊,赴京应考,一举取得会试第四十八名。殿试时,对答如流,擢为第一,状元及第。”
反驳的理由证据:【1】《中国状元大典·科举释词》“进士题名碑”条记:“科举时代,进士及第后题名的碑石。此制源于唐代新进士放榜后的雁塔题名,而始于宋。自宋、元以至明、清殿试榜发后,皆建碑于国子监,按新及第进士甲第先后,刻姓名、乡贯于碑上。宋代的进士题名碑已不复存在,现存最早的是,立于北京孔庙中的三座(块)元代进士题名碑。”
元朝廷共开科取士几次呢?《中国状元大典·科举大事本末·元代》其中记:“元代科举在元顺帝初年因伯颜擅权废科停止数年,至正时又重新开科,后一直延续到元末,从延祐二年(1315)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共开科16次。”
现将北京孔庙内竖立一套3块完整无缺的,元代状元最原始的实物(文物)资料《元进士题名碑》。完整刻着的元代共16科殿试状元科、殿试年间和考中状元的姓名一一引录如下:
1.延佑二年(1315)乙卯科,张起岩。
2.延佑五年(1318)戊午科,霍希贤。
3.至治元年(1321)辛酉科,宋本。
4.泰定元年(1324)甲子科,张益。
5.泰定四年(1327)丁卯科,李黼。
6至顺元年(1330)庚午科,王文烨。
7.元统元年(1333)癸酉科,李齐。
至元二年(1336)注:无开科。
至元五年(1339)注:无开科。
8.至正二年(1342)壬午科,陈祖仁。
9.至正五年(1345)乙酉科,张士竖。
10.至正八年(1348)戊子科,王宗哲。
11.正十一年(1351)辛卯科,文允中。
12.至正十四年(1354)甲午科,牛续志。
13.至正十七年(1357)丁酉科,王宗嗣。
14.至正二十年(1360)庚子科,魏元礼。
15.至正廿三年(1363)癸卯科,杨輗。
16.至正廿六年(1366)丙午科,张栋。
可见,至元六年(1340)元朝廷无开科取士,仙游林济孙怎么会是“至元六年(1340)的殿试状元”呢?实是空穴来风也。
反驳的理由证据:【2】状元专著:明朝朱希召《元朝历科状元姓名》。《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元代进士登科表》、《中国状元辞典》、《状元传》、《中国历代状元》、《中国状元全传》、《中国历代文状元》、《辽金元状元奇谈·辽金元状元谱》、《中国状元谱》、康学伟等《中国历代状元录》、周亚非《中国历代状元录》、陈光辉等《中国状元大典》、毛佩琦《中国状元大典》等均无只字记载元至元六年(1340)有开科取士,同时也无记载“林济孙”这个状元的姓名。所谓“至元六年(1340)的状元”是林济孙之说,是绝对站不住脚的。
反驳的理由证据:【3】从中央到地方的大量史书、志书以及工具书人名辞(词)典如:
1.国家正史《元史》;2.省志《八闽通志》、《闽书》、《福建通志》;3.兴化地方志《兴化府志》、、《福建兴华县志》;4.历史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5.历史人名辞(词)典《中国历史名人辞典》、《中国历史人物辞典》、《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中外人名辞典》等等,均查不到林济孙是殿试状元的记述。“林济孙于元代至元六年(1340)中状元”之说决不是历史事实。
(二)“高中状元,衣锦还乡,济孙不忘恩师栽培,特地到魁斗山书院答谢恩师,并栽下了两株樟树,后来这两株樟树茁壮成长,人称lsquo;状元双樟rsquo;。”
反驳的理由证据:既没有古代的石碑刻记作为根据;也没有古籍资料、史料记载作为两棵樟树是林济孙手植的佐证。口说无凭,不能以毫无关系的两棵樟树充当林济孙是殿试状元的证据。以两棵樟树作为林济孙是殿试状元的依据其结论不能成立。笔者亦可以无证据地说:这两棵樟树是宋朝莆田人宰相陈俊卿到仙游魁斗山书院去旅游,特地栽此两棵樟树作为纪念,人们称为“宰相双樟”。(未完待续)(林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