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志节忠烈 史著名世 ——明翰林编修黄仲昭评传(续)
【发布日期:2013-12-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清司执法 退隐山庄
大理寺作为国家最高司法机构,主要是复核会审大要案。评事为七品司法官。黄仲昭气岸屹立,思致安详,正适合其职,“清守执法”。[11]章懋亦同任此职。
仲昭任上,清正廉洁,严于自守。大理寺本有值堂守门隶卒的名额,寺官多虚报空额,分享其俸给,上下相安,习以为常。黄仲昭认为不合道义,竟不领取。评事官员纳薪者例有二人,同官援引北京大理寺之例,欲联名上请增加一人。仲昭、章懋以“方罪谪省过”为由不予署名,且曰:“今不署名,异日得之,亦不敢受也。”
黄仲昭复核案件,坚持法纪,公正无私。有御史官放纵子弟犯法,办案者曲意包庇之。仲昭坚执不许。有富家兄弟互相诉讼,查其家器物多是违法所得,应当没收入官。该富民广加交游,得到庇护,又暗地通过仲昭的私交,请求宽处,仲昭亦不许。户部一属吏,被监仓上官诬陷。仲昭曰:“落罪下官,以奉迎大吏,吾不为也!”亦不许。又有数人为盗,入室未得财物,遂将主妇绑去,共同奸污后又将她贩卖。办案人只将首犯处以死罪,其余则以其未得财物而从轻发落。仲昭复核时认为,害人之罪,重于得财。罪犯既得其家妇人,辱而卖之,而称未得财物予以轻处,这可以吗?亦不许。仲昭执法,对所不许者,皆是反复论驳,务尽实情,所、司亦多赞同所断,终归于公正。因此受到平反者的称许,而嫉恨者亦为数不少。[12]
明宪宗成化九年(1475),黄仲昭三载秩满,升大理寺左寺副(从六品)。申请回莆省亲。居家半载返朝。成化十一年(1475),相继丁父母忧,守制前后四年,至成化十四年(1478)二月服阕。其间因患伤寒转成劳疾,延医调治,至成化十五年十一月痊癒,随即起复,于成化十六年三月到部。
黄仲昭此行,并非待命任官,而是决意请归养病。有人劝他留任,仲昭曰:“吾亲在世时,尚不能俯身取禄,借以奉养。今已奉养不到,吾复何求?”由此可知,仲昭坚请归田,除了养病外,亦同不甘“俯身取禄”,即坚守清节,厌恶阿意为官的心态有关。此间,他作诗多首,抒发彷徨苦闷的心怀。如“赤手当时欲捕龙,十年回首转成空。学术匡世偏招侮,诗未惊人已觉穷。”“蜗角蝇头梦已休,红尘奔走更何求。经纶有志俱成幻,造化无情苦见仇。泉石不妨为老计,乾坤何处是生谋。此身却悔从前误,轻掷渔竿事远游。”(《遣怀四首》)[13]如“一官南北总穷途,浮世逢人笑腐儒。囊里无钱还药债,门前有客索诗逋。满天风露鸣蝉乱,万里烟云旅雁孤。一片归心留不住,非因故国有莼鲈(莼羹鲈脍,指村野美味)。”(《秋日写怀》)如《谢病得请口号四首》云:“十五年间列从臣,在公仅阅四迴春。庙堂不乏经纶手,天地堪容樗散人。富贵百年聊染指,田园数亩是安身。逢人若问余生计,秋水芦花一钓纶。”“羁絷(绊马索)终非性所禁,蹔来旋复忆山林。衡门已分棲身稳,生计何须着意深hellip;hellip;”[14]足以探明其坚请致仕的本意。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黄仲昭致仕归莆,买田筑屋于城南下皋山中,为耕读之所。课耕植木、读书为文,唯感时日不足。闲时则与田夫野老谈笑共酌,既忘官身之贵,又忘生计之贫。乡里尝有人请其为私利疏通关节,仲昭甚力拒之,乡人由此知其为人,后来就不再求他说情了。
仲昭作《下皋杂咏》二十四首[15],记述深居山林的田园情趣。曰:“水石阴森烟月清,山中事事可怡情。始知世路闲荣辱,真与浮云一样轻。”曰:“十亩山田种稻梁,茄秧新乞自邻乡。虽无钟鼎供游燕(宴),且免红尘请谒忙。”曰:“兴到展书谈舜禹,倦来拂枕卧烟霞。个中无限悠然趣,绝胜霜台晓放衙。”曰:“性癖情知与世殊,只应归卧故山庐。山中亦有经纶事,朝课耕桑夕校书。”曰:“芲松黄菊才三亩,流水柴门自一家。却悔平生都失计,坐听官鼓踏霜华。”不乏对仕途的厌倦追悔情怀,然忧世忧民之心依然故我。其诗曰:“豪气衰年未尽降,每因世事热衷肠。山庄来往惟农父,长话桑麻心自凉。”“乡民水旱苦相仍,征敛无期立取盈。我亦呼儿急称贷,令人惆怅忆阳城。”[16]
黄仲昭居山十年,自求其乐,勤于读书著述。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应福建镇守太监陈道之请,主编《八闽通志》,历经六年始成书。其间,广东提学缺员,太学生简进等人乞请朝廷起用仲昭,不报。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明君孝宗新政,起用天下贤材。御史江(姜)洪以黄仲昭等人乃饱学之士,恬退可嘉,当予召用,孝宗许之。[17]
督学江西 操行为先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吏部尚书王恕奉诏起用黄仲昭,令有司礼请来京。仲昭在完成编纂《八闽通志》后,于三年(1490)起程到京。参拜吏部时,尚书王恕亲自到门口迎接,以宾礼揖让升堂,二人相向再拜,礼遇甚优。王恕差派仲昭先为《宪宗实录》纂修官,以待大用。时当权者皆是仲昭在翰林院时的同僚,对仲昭心怀宿怨,加以阻挠,故未能大用,而出任江西提学佥事。仲昭虽感不遂人意,仍尽心效职。尝云:“用人莫要于提学得人,则能培养天下之才,为国家用。”[18]
仲昭在江西提督学事,以儒士操行为先务,文章写作技艺居其后。针对通用史籍缺乏,刊本残缺,以至诸生不知唐虞三代盛事,仲昭选定善本,命列郡翻印《通鉴前编》,以便学子阅读。又新刊朱熹的《大学章句》、《大学或问》与《中庸章句》、《中庸或问》等启蒙读物,供诸生诵习,并刊印节录本以便初学者诵习。仲昭认为,君子立身莫先于礼。为此,制定冠(成年)、婚、丧三大祭祀的仪式,刊印发布,为后学示范。同时,严格考试,公正取舍,品文校行毫发不爽,对宦家子弟无所宽容,以至有人感到不便。
黄仲昭任职两年时,尝赋诗感怀,曰:“到官两度阅年华,无补明时祗自嗟。士习未全趋正学,词章犹觉尚浮夸。作兴深负人期望,寝食难忘帝宠嘉。春雨连旬农事动,梦魂无夜不还家。”(《壬子春感怀》)[19]自感到官甫两年,目昏发白,顿觉老态日增,更感如同九仙观梅崖的古梅,崎岖于崚嶒石崖之上,与千古风霜共结盟,然而”世态炎凉少知己。”(《题九仙观梅崖》)[20]其《感事偶书》曰:“壮心一片今犹昔,浮世多岐自町畦(约束)。”“从来山水知音少,何怪雌雄过眼迷。”[21]又生当年彷徨心态,而重萌归意。郑岳《莆阳文献》名臣传称:“仲昭升江西提学佥事,拳拳教人以行实为先。值额例行,简汰太严,物论哗然。仲昭亦自以与时不合,再疏乞致仕。”
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黄仲昭在完成考选生员职事后,上疏乞请放遣致仕。他在这个职位上操劳了四年多时间,二疏获准,喜形于色。郡邑师生赠礼为其饯行,仲昭一无所受。[22]
仲昭归莆,道过常(相)思岭,见寺院有故友彭韶的题诗,遂和韵二首,其一曰:“引年得请荷清朝,报答渐无尺寸劳。吾道自难酬素志,愚衷空复恋青霄。百年世事心俱懒,两眼云山兴未消hellip;hellip;”,“鸟鸣翠竹尤深处,鹤立苍松最上枝。我亦归寻旧栖隐,开尊冷看世途危。”(《致仕过常思岭兰若(寺院),和故友彭从吾韵二首》)[23]有助于对其归隐的解读。所作《致仕归言怀效吴体四首》诗,更为强烈发泄失意愤懑心情。其诗指斥“混雌与雄烏莫辨,隔形吠声尨曷知”的险恶世途,自认“媕阿媚世吾所惭,便寻旧隐南山南。”“违心徇禄非吾情,春回夜雨思归耕。”“自笑无能成巧宦,只合归伴沙鸥闲。”“秋风世途双眼冷”,看破”王侯只如槐蚁梦”,“铜山铸钱彼为得,瓦甕灌畦吾自安。”“勋烈无阶上钟鼑,且免青史遣臭名。”和盘托出忠贞不渝、独善其身的心志。

[11][16][21][27]明·林瀚《黄仲昭墓志铭》(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八六)。
[12][13][18][19][20]《未轩文集》卷十。
[14][22][24][25]《未轩文集》卷十一。
[5]阳城为唐代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治民如治家。因税赋不能完成征额,观察使数加指责,阳城自署考绩曰:“抚字心劳,催科政拙,考下下。”载妻儿弃官而去。事见《旧唐书》传。
[7]明·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卷十。
[23]据黄仲昭《下皋俱乐亭扁》诗自注:“致政归作小亭,取邵子lsquo;满月云山俱是乐,一毫荣辱不须惊句。rsquo;”该诗有“十载山庄没草莱,小亭今日喜新开。呼童痛洗亭前竹hellip;hellip;”句,可知小亭作于十年前致政之时,即始建下皋山庄之日。又,仲昭《予致仕归,因重葺下皋山庄以居》诗(《文集》卷九),更为力证。今史传或称俱乐亭为晚年致仕所建,又有视俱乐亭为下皋山庄,均为无稽臆说。 (未完待续)(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