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二十四史>莆仙人物传〔译注〕》 前言
【发布日期:2013-06-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古代莆田,人物英英。据初步统计,收入正史《二十四史》的莆仙籍人物传一百人,若加上《新元史》、《清史稿》(史学界习惯将此两书视同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六史》)所收的十五人,共有一百一十五人。
其中有辅政治国的宰相,佐掌邦计的大臣;有论思献纳的翰林,博学醇德的师儒;有官清绩显的循吏,执法严明的法官;有舌折敌酋的使节,倚马可待的文臣;有犯颜死谏的御史,精忠报国的义士,以及仁爱至诚的孝子节妇,等等。
尽管他们并非完人全节,然各以独自的功业、德操为世所重,而名传青史,堪称莆阳精英人物。而如南宋名相郑侨、文坛宗主刘克庄,明代一品尚书郑纪等历史名人,因史籍编修者持论不同,竟未予立传。
这些精英人物的风绩,成为莆阳文献名邦的一大支柱,实为吾莆一份极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代以传。为此,这些人物传记,不但为专业人士所青睐,亦为广大文史爱好者所喜爱。
由于传世古史卷帙浩瀚,而这些传记又散布其中,即使专业人士亦难查检尽得,一般读都更是望卷兴叹。至于史传繁体古文,文字艰深,尤令新生代望而却步。且目前通行的史传译注,亦不免有句读失当、译意走板之瑕。以上均不利于史传的阅读与利用。
为此,将《二十六史》中,所有莆仙人物传汇为一册,并对传文加以注释、今译,必有益于各界人士的阅读与利用。实乃开发应用莆阳历史文化资源,不可忽视亦不容延缓之事,乃是当前大力发展繁荣莆田文化事业,打造“文化莆田”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书汇集《二十四史》中莆仙籍(含原兴化县)人物传一百(人)篇,及《新元史》、《清史稿》中莆仙人物传十五(人)篇,计一百一十五(人)篇。故实际是以《二十六史》为框架采集而成。鉴于《二十四史》声名久著,已成为古代正史之代名词,且为读者所熟悉,故本书仍以“《二十四史》署称,以应大众之所爱。
总观《二十四史》人物传,有一人一传的,是为“独传”;有多人一传的,是为“合传”。这两类均标出人名为目,称之为“正传”;同时有以家族,或事类附于正传的,但不一定列名于目的,称为“附传”。考《二十四史》莆仙人物传,未见有独传,多为合传和附传。此外,正史列传中,亦偶有提及个别莆仙籍的人与事,但极其简略,姑称之为“见传”。目前莆田史学界,对《二十四史》立传的莆仙籍人数提法有异,主要原因在于对立传的含义,及其统计口径存在不同认识所致。本书按照上述定义初步加以规范。
本书条目,以《二十六史》列传中的正传与附传为主,进行取舍。仅取独立成传的正传,与列出条目的附传两类。其它见传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立传,然亦予以收录。全书收正传八十(人)篇,附传三十五(人)篇,以及见传四十二(人)篇,凡一百五十七(人)篇(三者数据互有交叉),可视为中国古代正史中莆仙籍人物传的总汇。
本书以确认的莆仙人物传为条目,每条分史传原文、简要注释、白话今译及人物点评四部分。传文依《二十四史》全文照录,除见传外不删节、不校改,以保持原貌,但对有明显错误的加注释予以辨析;译文亦照本传直译,力求达意通畅,保持原文风格。凡有传记有明显错误的,则迳予改正译出,以免误读;注释,主要对文中职官、名物制度,历史人物及重要的词语作注,以助阅读会意,可获取相关历史知识,亦有助于提高古籍阅读能力。全书注释一般只注首现的词语。地名、年号直接于译文里加注,以便阅读。鉴于传记原文的点校不尽完善,译文另行分段、标点,不强求与原文对应。
本书劳作的重点是白话今译,亦是难点所在,且是决定本书质量与效用的主要因素。近年学界提出的“信、达、雅”翻译三字诀,无疑正确的指针。所谓信,即忠于原文,准确今译;达即文理通达;雅即保持原文风格。信、达、雅是本书译文追求的目标。这不仅需要文字功力,亦要历史知识,二者缺一不可。对此,尽力而为而已。鉴于古文语法多省略去主语与宾语,译文适当予以补入,既加强译文的连贯性,又可以避免一些可能产生的岐意。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古籍整理、研究的成果迭出。本书充分吸取其权威性成果。史传的原文采用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标点本,该版本是学术界公认的,迄今以来的最佳版本。译文参考现有国内较佳的作品,力使本书的今译质量的较高水平。古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本书译文,虽不少费力劳神,苦读精思以勤补拙,瑕疵仍在所难免,但必须不出知识性的笑话。
我国是个高度重视历史,并善于借鉴历史经验的文明古国。取法历史,既为治国资政,亦为居官做人取范。一部《二十四史》,是历代由国家主持,名家执笔的国史典籍,是极具权威性的中华第一史,故有“史学万里长城”之誉。其对历史人物的立传,总体而言是严谨公允的,体现历史的正义性。而少有媚俗之论,体现史家的正直与严肃,不仅要有深刻的史识,更须有精粹的史德。大凡有功于国,有惠有民,官不在高卑,事不在巨细,有一点可取,便可存史。
纵观《二十四史》莆仙人物传,传主怀忠效国,安民济世,推动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不论获用施展才华,或逆境守志殉节,其报国之志,忠诚之德,正义之节,敬业之风,无不是民族精神与人性美德的集中表现,凝铸成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启发人们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思考。因此仍需传承与发扬光大。我们既为莆阳诸多英才的卓越表现而自豪,然亦无须因个别奸邪入传而自感羞愧。必须尊重历史的正义裁判,切勿轻视其鉴诫后世的特殊效用。以史为鉴,读史鉴今。启迪后人,扬善戒恶,报国安民。这正是古史人物传的价值所在,亦是编纂本书的宗旨。
诚然,由于千百年间历史时空的变迁,古今史家观念之差异,对莆仙人物的立传依据,事迹取向,均有所差别。古史人物传中,不免含有某些封建时代的意识烙印,这是难以超越的历史局限性。因此,阅读本书须以辨证唯物史观,辨别人物功过是非,汲其精华,剔其糟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从中获取先人精忠报国,执政为民,励志建功,艰苦创业,洁身自好,淡泊明志等精神,借以激励自己,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这正是编译本书的初意,亦是广大读者必须把握的阅读取向。
本书可谓乡味醇厚的乡土历史文化读物。可作为文史爱好者常用的工具书,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参资料书,各级公立、民办图书馆、乡村书屋必备的镇馆藏书,亦是旅居外地创业的莆仙籍人士,聊寄乡愁的文化雅品。谨以此书向莆田市建市三十周年献礼!
由于个人学识与功力所限,本书难免存在缺点。诚挚期待诸位方家与广大读者,不各赐教,使之臻至完善。 (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